郭林昊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北京 100081
?
我國瀆職罪問題之研究
郭林昊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北京100081
瀆職犯罪是我國犯罪中非常顯著的一種犯罪。本文以瀆職犯罪為切入點,首先介紹了瀆職罪及其犯罪構成要件,然后介紹了瀆職罪的產生原因,最后提出了瀆職罪的預防措施。
瀆職犯罪;預防;公務員
(一)瀆職的概念
瀆職行為危害巨大,往往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傷害,還會損害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印象,傷害政府的形象。
瀆職的權利人往往利用自己手中的職權,為他人謀求不正當利益,并且收受一定的好處。瀆職現象的發生往往和經濟體制的改革有關,在法制尚未成熟市場經濟環境下,瀆職現象愈發嚴重。
瀆職的行為具有以下一些特點:第一,瀆職的主體是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或者是依法從事公務的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第二,犯罪的行為必須是從事公務,如果不是公務的行為就不構成瀆職的犯罪;第三,采取了超越權限的方式,或者以消極的行為觸犯我國的法律;第四,瀆職的行為嚴重侵害了公務活動的廉潔性。
(二)瀆職的類型
根據不同的標準,瀆職犯罪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型:
第一,根據犯罪主體的主觀思想不同,可以分為故意的瀆職犯罪和過失的瀆職犯罪。故意的瀆職犯罪是指行為人對于瀆職采取的是故意的態度;過失的瀆職犯罪是指行為人對于瀆職采取的是過失的態度。過失的瀆職犯罪主要有玩忽職守罪、失職造成在押人員逃脫罪等等。
第二,根據我國對瀆職的規定,瀆職可以分為一般的瀆職和特別的瀆職。一般的瀆職表現為濫用職權罪;特別的瀆職是指具體的瀆職犯罪。
第三,根據瀆職的犯罪主體不同可以進行不同的劃分。主要包含有一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瀆職的犯罪、司法機關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和其他特定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
(三)瀆職罪的犯罪構成要件
1.主體要件。在我國的刑法規定中,對于瀆職罪的主體限定在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但是,隨著司法實踐的發展,我們發現履行公務的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也可以成為主體。
2.客觀要件。瀆職罪的客體是國家機關的正常工作環境、公眾對國家機關的信賴。
3.客觀方面。瀆職罪的客觀方面是指人們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謀求不正當利益的行為,這些行為使得公共財產或者集體利益或者公民個人的利益遭受損失。
4.主觀方面。在我國的刑法規定中,對于瀆職罪的犯罪的主觀方面包括故意和過失兩種,需要根據具體的犯罪形式進行判斷。
(一)瀆職罪產生的客觀原因
1.行政干預的原因。在我國,現階段的瀆職犯罪主要是行政的干預。行政干預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權力過于集中。權力過分的集中在一個人的手中,這種權力集中在一人手上的現象,很容易造成尋租的現象,瀆職犯罪就更不能避免。
第二,權力缺乏制約機制。在我國現階段,權力的制約非常有限,我們往往依靠個人的內心約束進行制約,但是這種制約的效果非常的有限。
2.社會歷史原因。我們這個民族經過了漫長的封建時期,這就使得我們的民族在民族性格上有喜歡專斷的性格。主要表現在:官本位的思想嚴重,一個人獲取了一點點的官位,就會出現專斷的思想,這就為瀆職打下烙印。
(二)瀆職罪產生的主觀原因
在主觀方面主要表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
第一,自傲的思想。在我國,公務員作為國家的管理者,往往有自大的思想。在工作中,很多人都需要求公務員辦事,這就更加助長了公務員自傲的思想。
第二,貪圖享樂的思想。在我國,享樂之風盛行一時。而瀆職罪的發生又和享樂的思想有直接的關系。在這種情況下,也助長了瀆職罪的發生。
(一)加大教育力度,提高道德水平
在我國的實際生活中,我黨始終將干部的思想建設工作放在首位,要求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觀點,堅持共產主義的信仰。
(二)打防結合,以案釋法,加大監督力度
從嚴打擊瀆職行為,使犯罪分子的犯罪成本增加,這樣可以有效的減少瀆職罪的發生。在對瀆職案件進行偵查的階段,我們需要全力查出瀆職罪的事實情況,為打擊瀆職罪做好良好的鋪墊。
(三)深挖案件線索,嚴查瀆職行為
瀆職的行為往往是出現在一個利益鏈條之中的。瀆職行為不是一個人實施的,在查處瀆職行為的時候,我們需要深挖案件,找出瀆職案件中的共犯,使得瀆職犯罪的犯罪分子無處藏身。
(四)非法證據排除
在一系列的瀆職案件中,司法機關可能采取瀆職的行為獲取證據,已達到破案的目的。在面對瀆職的案件中,對于司法機關的應當加強證據合法性的甄別工作,尤其是對于公安機關非法獲取證據,應當給予排除。
(五)排除行政干擾
在我國的眾多瀆職案件中,很多的案件產生是由于行政因素的干預才導致的。面對這一情況,我們一方面需要加強對行政權力的約束,另一方面,我們還需要分散高度集中的權力,從根本上瓦解瀆職的可能。
[1]韓耀元.瀆職罪的定罪與量刑[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D924.393
A
2095-4379-(2016)27-0209-01
郭林昊(1992-),男,回族,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