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然
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1
?
淺談在環境和諧發展中的誠信缺失問題及實施對策
王玲然
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河南平頂山467001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環境維權意識也越來越強,然而在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技水平的突飛猛進,誠信缺失已成為當前社會最主要的矛盾之一,對我國生態環境的保護、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企業信用度和個人誠信度等都帶來了嚴重影響。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提出誠信對環境和諧發展的重要性和實施方法對構建和諧社會主義具有重要意義。
誠信缺失;環境保護;和諧發展
(一)誠信的本質
誠信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社會和團體的道德水平的重要體現。從哲學上講“誠信”是一種世界觀,又是一種社會價值觀和道德觀,無論對于社會還是對于個人,都具有重要意義。在現代社會隨著市場經濟化、全球化、法制法、文化多元化和人們交往方式的現代化,誠信對環境的和諧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在我國經濟取得迅速發展的同時,誠信缺失已成為社會上存在的一項嚴重問題,也是影響我國當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一個重要難題。
(二)誠信對環境和諧發展的重要性
誠信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是立國之本,對于一個社會,“誠信”是立業之本,“誠信”作為一項普通使用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是建立行業之間、單位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互信、互利的良性互動關系的道德杠桿。對于每一個社會而言“誠信”是立身之本,“誠信”就是培養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們正確處理各種關系的重要道德準則。
(一)政府責任缺失造成城市環境污染
一直以來,由于政府責任的誠信缺失使城市環境污染治理難在全國普遍存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環境執法難的問題。首先,由于誠信責任的缺失,城市環保單位在承擔轄區環境保護的統一監督和管理方面并沒有認真履行職責,從而使環境執法難,阻礙了城市環境污染治理。其次政府責任缺失的第二個方面就是對環境質量負責的責任誠信缺失。面臨嚴重的污染,政府對環境質量的責任卻成了法律條文,不能落實。第三,政府責任缺失的第三個方面就是對違法排污、不履行環境保護職責的單位行政責任追究的缺失。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建設單位非法投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擅自開工建設等,對環境問題造成了嚴重的危害,但是在責任追究的同時,由于環境主管部門“監督管理”責任的缺失并沒有對那些不誠信破壞環境的企業進行依法追究責任,使城市環境污染更加嚴重。
(二)企業誠信缺失造成的環境責任問題
美國著名環境倫理學家霍爾姆斯·羅爾斯頓說:“政府的責任是通過制度保障社會的公正運行”。就環境問題而言,政府就是制定環境法規、決策,通過環境立法、執法、司法、命令等環節使各行各業履行政策,而企業是受環境法規和政策調控的主要對象,是直接與環境資源相接觸的重要主體。二者都有改善環境和破壞環境的巨大力量,他們對我們的行為都有極大影響,尤其企業處于市場經濟的主體。它的誠信缺失對環境發展和社會穩定都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三)企業之間的誠信缺失對環境造成的危害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之間的誠信問題已嚴重威脅到各自繼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在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的兼并發展過程中因為相互不誠信導致不是民營企業侵吞國有企業的資產就是國有企業破壞民營企業的經濟利益,結果對互相造成不可想象的損失外還對社會環境也造成了嚴重威脅。
(一)健全法律制度,加大懲處力度,讓那個失信者無利可圖。
(二)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三)加強信息數據庫建設,及時懲罰失信者造成的危害。
(四)加強政府和領導干部能力的表率作用,樹立良好形象。
(五)開展全國誠信教育的宣傳教育活動。
誠信缺失對社會、企業、生態以及個人等不同的環境都會造成不同的影響,對人類健康和諧的生活帶來嚴重阻礙。國際上每年都會為環境做出很大的努力和付出,為的就是讓人們對環境保護有所重視,提高個人誠信度,采取誠信環保,誠信做人等。
在中國,從70年代初開始就在普通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設置誠信與環境保護專業方面的內容,簡稱為“專業教育”。其次還有崗位培訓和專業培訓、正規學校的普及教育、社會環境教育等,這些措施對增強個人誠信度都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因此就應由國家教委和環境保護局牽頭統一協調有關誠信教育的工作,加強每一個人的思想道德建設,老老實實做人,誠誠懇懇辦事!
[1]葉篤正.中國的全球變化預研究[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2.
[2]陳靜生,蔡運龍等.人類—環境系統及其可持續性[M].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社,2007:181-184.
[3]國際環境與發展研究所.世界資源報告[M](1987).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1.
X3
A
2095-4379-(2016)27-0213-01
王玲然(1987-),女,漢族,河南信陽人,法學碩士,任職于河南省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環境與資源保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