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永永
新疆大學法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
論農村留守兒童的法律權益保護
卓永永
新疆大學法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46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我國城鄉二元經濟體制下城鄉貧富差距的產物。現階段農村留守兒童主要面臨著基本生存權不能滿足、教育障礙及監護能力弱等問題。本文通過對留守兒童的概念及其權益保護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問題出發提出完善農村留守兒童權益保護的建議。
留守兒童;權益保護;財政投入
農村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不能與父母一起生活的兒童。出于兒童利益最大化原則考慮,本文認為兒童年齡應界定為不滿18周歲。據2013年全國婦聯《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顯示:全國有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其中46.74%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都外出。在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兒童中,有79.7%與祖父母一起居住,10.7%與其他人一起居住,另外3.37%則單獨居住。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獨居留守兒童雖比例不大,但農村留守兒童基數大,由此對應的兒童高達205.7萬,這些兒童無人監護,需要給予特別的關照。我國面臨著龐大的留守兒童群體,如何更好地保障其權益,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生存權問題。生存權是指每一個未成年人都擁有其固有的生命權、健康權以及獲得最基本生活保障的權利[1]。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生存權益保障并不充分。首先,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面臨著糟糕的生活條件,他們的父母多是由于貧困而選擇外出打工,多數留守兒童也僅處于能夠維持溫飽的狀態,營養狀況令人擔憂。其次,由于缺乏父母的正確溝通與引導,留守兒童易產生自閉、自卑心理,也更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另外,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較差,加之父母無法給予及時的保護,留守兒童易發生觸電、溺水等意外傷亡事件,亦成為不法分子主要的侵害對象之一。
教育問題。受教育權是每個兒童所享有的基本權利,然而農村留守兒童的受教育權卻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首先,農村基礎教育設施落后,教師資源缺乏,教師隊伍素質參差不齊,影響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權的實現。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市第四中學校長劉長銘提出,在考察鄉村學校的時候,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鄉村教師的缺編,教師資源不足[2]。其次,城市公辦學校入學門檻高,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問題無法解決。入學手續繁雜、學校不收外地學生、交不起昂貴的借讀費等是許多鄉村兒童留守家中的原因。
監護問題。目前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以祖輩監護和單親監護為主。祖輩監護存在著較大的問題,祖輩監護人年齡較大且文化水平不高,監護通常僅限于滿足孩子的衣食需求,難以在孩子整體教育方面產生正面影響。單親監護雖情況好些,但同樣面臨監護力減弱的問題。留在家中的一方既要操持一切家務,又要照顧雙方的老人,沒有充足的精力去操心孩子。
建立農村留守兒童基本生活社會保障制度。給予農村留守兒童充分的經濟保障,是解決其生存權問題最根本最有效的辦法。這一保障制度應當包括社會救濟制度與社會福利制度兩個方面。社會救濟是社會保障制度體系中的最低層次,側重于事后救濟,只能夠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而社會福利則屬于更高層次的社會保障,能夠起到事前預防的作用。農村留守兒童現象是我國城市化過程中所出現的特有現象,應根據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來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保障制度,以期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
加大教育財政投入,設立專門的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經費預算制度,并輔以配套的教育經費監管制度。在鄉村,政府可以嘗試培訓一批自由的教育工作者,通過購買教師的服務,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這既可緩解教師缺編的問題,也有利于高校畢業生就業。在城市,應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簡化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手續,取消公辦學校借讀費等附加費用,積極妥善解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受教育的問題。
為農村留守兒童選擇合適的委托監護人。委托監護人對留守兒童在生活、教育、情感等方面負有責任,需要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學習及心理等方面的問題。這直接關系到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因此委托監護人必須要具備相應的監護能力,沒有不良嗜好且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如祖父母、外祖父母年齡較大、身患疾病或者殘疾就不適合擔任委托監護人。
[1]楊亦松.論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權益保護[J].法制博覽(下旬刊),2016(05).
[2]牛震.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看兩會代表如何發聲[J].農村工作通訊,2016(07).
D922.183;D922.16;D923
A
2095-4379-(2016)27-0228-01
卓永永(1991-),女,漢族,河南人,新疆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