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瓊
國家知識產權局,北京 100088
?
科技成果轉化中的知識產權立法保護研究
林燕瓊
國家知識產權局,北京100088
摘要:所謂科技成果,實質上就是一類知識形態的生產力,可以為特定企業贏取合理數量的社會、經濟效益,整個工序流程極為繁瑣復雜,包括立法選項、研發推廣、合同產業化等環節。筆者的任務,便是透過成果轉化角度進行現階段我國知識產權流失隱患客觀論證,同時結合個人實踐經驗制定多元化立法保護管理方案,借此為后期各項科研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更為可靠的指導性建議。
關鍵詞:科技成果;知識產權;立法保護;管理措施
自從我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之后,經濟和科研實力同步改善,在此期間,知識產權得到全方位的創新改造,為今后社會、經濟事業協調化發展提供基礎性法律監管體制。需要加以強調的是,進行多元化科技成果轉化必然會涉及到知識產權合法性評估問題,相關規劃主體要做的,便是細致化觀察認證科技成果轉化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弊端跡象,在第一時間范圍內制定科學化保護控制措施。
一、我國在進行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面臨的知識產權保護偏差的隱患論證
(一)無法提供健全化知識產權監管體制
部分區域因為經濟、科研實力限制,不能在知識產權轉化期間提供精準性管理體制,使得相關工作人員始終無法作出靈活適應,至此知識產權控制職務衍生極度紊亂危機,如若長期放置不管,必然對當地科技、經濟事業和諧化發展前景,造成深度沖擊。
(二)政府領導對于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本身關注度不高
因為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意識的欠缺,使得一部分科研主體在技術合同簽訂、貫徹過程中,會擔憂自身經濟實力限制隱患,而選擇盲目地聽從對方要求,其間知識產權立法條文上諸多不利因素被拋之腦后,致使科研技術合同遺留較深風險。再就是在技術合同內部知識產權保護上設定的條文內容過于混亂,科研主體在與合作方簽訂合作協議時,不能照顧到其所在機構等集體性利益,此時相關責任將完全交由機構領導自身承擔,如若時常面臨大規模人力、屋力、財力資源匱乏危機,機構便不能在合理時間范圍內贏取應有的經濟效益,日后各類創新型科研成果研發、轉化的主觀能動性就會被過分限制,機構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和創新水準將愈加萎靡,對國家綜合實力舒展也是極為不利的。
二、日后強化我國科研成果轉化中知識產權綜合性保護力度的措施解析
(一)設定專業化知識產權監管部門和制度
知識產權保護工程本身系統性較強,需要事先建立專業化監管機構,其核心職責在于更為詳細地拆解驗證既有知識產權保護管理體制,同時掌握更為豐富的法律專業知識,進而竭盡全力承擔既有科研成果校驗、評估、登記,專利申請維護,以及科研獎勵申報和合同審核等職責,順勢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的靈活性。
同時,結合國家知識產權綜合化保護規定條文,在科研機構中制定詳細的產權保護控制規章,依照法律和產權劃分規則,制定實施集合科研知識產權申請、維持和授權沿用功能的管理措施,確保今后我國科研產業轉化中的一切知識產權立法保護工作都能夠有據可依,維持諸多科研成果轉化工作的規范、指導實效性,切實地將以往頻繁滋生的知識產權隨意流失跡象扼殺在搖籃之中。
(二)激活改善科研機構知識產權的綜合化保護控制理念
第一,和相關高校簽訂合作協議,同時制定多元化知識產權保護、管理培訓方案,確保針對高校相關專業學生、機構領導等進行健全化知識產權教育,令他們深入掌握我國最新科研知識產權立法保護條文,提升個人產權安全維護意識,為今后知識產權保護、管理、應用措施靈活性舒展,提供更為可靠的指導性建議。
第二,構建起人性化科研知識產權監管保護的激勵機制。具體就是將科研知識產權保護激勵性機制,和科研工作人員職稱評估、薪資福利待遇等實際性利益等產生細致性關聯。這樣,他們在進行最新科研成果鑒定評估期間就會更加上心,愿意借助論文和專著發表等途徑,進行知識產權全面贏取,為今后產業化過渡扭轉提供更為充分的市場控制前景。
另一方面,不斷修繕科研成果轉化過程中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健全化的科研知識產權評估體制,可以保證科研工作人員能夠針對最新科研成果市場地位、經濟價值等,有著更為系統充分地認知,杜絕以往科研成果低谷造成的諸多經濟損失危機。現階段我國要做,便是在較短時間范圍內公布和知識產權精確化評估相關的法律監管體制,確保能夠針對產權評估人員專業技能、職業道德素質、評估工序流程等問題加以全面校正。再就是有關科研成果轉化中的風險投資、稅收優化體制等也要盡快提升至議事日程之上,借此有機修繕科技轉化過程中和知識產權保護管理相關的法律體系。
三、結語
綜上所述,涉及科研成果轉化期間的知識產權保護,可以說是決定科研機構內部無形資產數量的重要指導性媒介,其作為一切創新型科研成果的核心產地,旨在將以往知識產權立法保護中的一切沖突隱患克制完全。日后要做的,就是不斷強化機構自身科研創新潛能,必要時構筑起自主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氛圍,借此令科研成果轉化速率飛快上升。
[參考文獻]
[1]于佳.高校科研人員創新激勵機制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0.
[2]余海燕.論科學技術對知識產權立法價值目標的影響[J].科技與法律,2011,16(02):77-85.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6-0244-01
作者簡介:林燕瓊(1982-),女,漢族,福建泉州人,工學碩士,國家知識產權局,主要研究方向:知識產權、物權、無形資產評估、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