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耐久跑的訓練是人體各器官系統機能和心理素質的綜合反映,是小學生體質強弱的重要標志。耐久跑教學策略中應該遵循激發興趣,趣味跑練原則。耐久跑練習中應該注意深入分析小學生害怕耐久跑的普遍現象及產生的心理原因。教學設計上要注意講究練習方法得當,時間安排合理與運動負荷適中,放松到位。
【關鍵詞】小學;耐久跑;教學策略;注意事項
耐久跑是人體在氧氣供應充足情況下長時間跑步的能力。練習耐久跑能使心臟收縮力加強,提高心臟供血能力,促進心臟、肺、血液循環系統的發展,提高有氧代謝能力。通過耐久跑的訓練,能提高學生長時間進行肌肉活動時抗疲勞的能力。耐久跑的訓練是人體各器官系統機能和心理素質的綜合反映,是小學生體質強弱的重要標志。在歷年的體質健康達標測試中,耐久跑的測試數據普遍不理想。雖然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愛動,有很強的理解力,可塑性強,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但普遍意志品質和耐受性差,對于耐久跑這種單調和枯燥的運動項目,沒有什么興趣,體育教師一宣布課堂教學內容為耐久跑,學生反對聲一片。如何讓學生接受并且樂意學習耐久跑知識,掌握耐久跑的技能呢?我認為教師不僅要了解所教學生的身體、生理、心理狀態,更主要的是從教學方法策略上多鉆研,多注意耐久跑教學過程中的各種相關事項,將枯燥乏味的耐久跑教學變為靈活多樣的趣味教學,使學生在心理愉悅中完成課的任務和達到一定的運動量,從而達到增強體質的實效.
一、耐久跑教學策略中應該遵循激發興趣,趣味跑練原則
(一)在耐久跑的教學中,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會樂學,愛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學實踐中的做法是:先將學生分成十組進行吊單杠練習,看誰先掉下,比一比看誰更有耐力,誰的意志力更強。然后切入耐久跑教學,讓學生明白訓練耐久跑的好處,通過一次簡單的競技比賽來調動學生學習耐久跑的興趣。
(二)趣味跑練教學法:學生光有學習耐久跑的興趣與熱情是不夠的,教師應該設計一些靈活多樣,活潑有趣的練習方法對學生進行耐久跑訓練。我的做法采用趣味跑練教學法。
1.在教學低段學生耐久跑時主要采用圖形趣味跑,激發學生學習樂趣。課前規劃好場地,設計好各種圖形,讓學生圍繞變換行進路線繞著圖形跑。如五角星跑,對角線跑,矩形跑,“8”字形跑等,使學生感到有樂趣,跑練情緒高漲飽滿。
2.在教學中高段學生耐久跑時主要采用交替變換跑,激發練習樂趣。走跑交替練習,有助于提高學生興趣,讓學生感到新穎,練習不會感覺到疲勞。一是聽教師哨聲,二是做各種蛇形跑,或者跑與走跑交替練習,三是分組進行走跑交替練習,四是設計固定距離的走跑交替練習。五是設計難易適中的障礙跑,增強練習樂趣。巧設障礙,增加恰當的難度,能持續增強學生耐久跑的練習情趣,如跨欄跑。在交替變換跑時,教師要強調變換跑的動作形狀和跑的方向,可以采用頻率快的小步跑,頻次慢些的跨步跑,結合一些后蹬跑,后退跑等練習,還可以通過變換環境來設計耐久跑,如利用學校附近的建筑地形進行穿插跑練習,不管哪種單一練習或者多種練習方法的組合都要注重變換跑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如第一圈小步快跑,后蹬跑練習,第二圈慢跑,中速跑,快速跑練習。
二、小學耐久跑練習中應該注意的事項
(一)小學體育教師要注意深入分析小學生害怕耐久跑的普遍現象及產生的心理原因。因勢利導,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教育。耐久跑是一項運動量大,體能要求高,易疲勞,枯燥、單調、乏味的運動。小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有畏難、怕吃苦或者不積極甚至抵觸現象,有的同學一聽到耐久跑就緊張,不想學。作為一線教師應該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首先從兒童的心理現狀分析,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中,缺少運動,吃不了苦,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所以教師在教學耐久跑的內容時普遍有畏難情緒。其次,從耐久跑的教學內容上分析,耐久跑的學習非常枯燥,練習的時間跨度長,運動量大。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出現呼吸急促、胸悶氣喘、惡心想吐、四肢無力,肌肉酸痛現象,所以學生練習興趣不高。教師應該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對學生進行心理激勵,切忌使用消極語言,如“你太差了”、“你是最后一名”、“你體能真差”等。教師應該用積極的鼓勵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樂趣,如“你跑的真快”、“加油、努力”、“你真棒”“你一定行”等激勵性語言。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關注學生身體發展的水平和技術技能的掌握同時,還應該關注學生的情緒在體育學習中的作用,要重視與學生“情緒智力”有關的各個方面對其進行評價,評價方式上可以通過自我評價與同伴互評相結合,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與激勵功能,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使其能更好的適應社會,以實現體育課程的育人功能。
(二)教學設計上要注意講究練習方法得當,時間安排合理與運動負荷適中,放松到位。在準備活動環節,教師要安排合適的徒手操練習,從四肢的熱身到呼吸的調整都要有助于耐久跑的教學,減少對學生的傷害。講解耐久跑要點精準到位,讓學生熟練掌握耐久跑技能技巧,跑的過程輕松省力,注意呼吸調節,步伐有節奏,擺臂有力。在時間安排與運動負荷上要切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一定要注意恢復能力較低時的負荷后果,盡量避免運動量過大,具體教學中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在放松環節,要讓學生掌握“自我放松”的方法。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掌握恢復疲勞的方法。疲勞分為生理疲勞與心理疲勞兩種。消除疲勞的方法很多:可以放松按摩、欣賞優美音樂、做放松操等。如果個別學生在課中的放松效果達不到,教師還應該和家長配合,指導學生或其家長在課后及家中進行放松練習。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耐久跑教學,教師必須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為主體,一切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遵循學生生理和心理發展的規律,科學、合理安排運動時間與運動量。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能通過運用各種激勵手段和先進有效的教學策略與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學生克服耐久跑的畏難心理,增強自信心,提高耐力素質和心肺功能,而且課堂上學生學習熱情高漲,活潑有趣,就是一種成功。
【參考文獻】
[1]師明.耐久跑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2003.5
[2]王司宇.激發耐久跑興趣四法,2003.4
【作者簡介】
曹緒其(1972.11.28-),男,現任教于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實驗小學,小學一級教師,專職從事小學體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