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孫芳+侯靜波
【摘 要】成人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體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校園文化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從校園文化的內涵出發,分析了成人高校校園文化的主要特征,并從物質文化建設及非物質文化建設兩大方面對如何建設成人高校校園文化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成人高校;校園文化;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72;G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794(2016)01-0065-03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從時代要求與戰略全局出發,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深入研究我國文化建設的新形勢新要求,總結探索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豐富實踐和寶貴經驗,第一次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奮斗目標,研究部署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同于普通高校,成人高校的學生是來自于各行各業的在職或職后人員,他們與社會的接觸更加密切,對社會的影響更加廣泛和巨大。因此,在成人高校中強調校園文化建設顯得更加重要和緊迫。
一、校園文化的內涵
(一)校園文化的概念
校園文化是一種群體文化,是一個學校長期以來在師生中傳承下來的包括物質、精神、制度、行為等方面的一種特殊的文化,是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結合體,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具有繼承性、創新性和延續性,它能反映出一個學校的思維方式、思想觀念、世界觀、價值觀、學術精神、人文傳統、行為理念等。校園文化主要體現在一個學校的教學環境、制度管理、精神風貌、師生的行為習慣等方面。
(二)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學校是為社會輸送各類人才的基地,其最終目的是為社會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一個學校的校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該校師生的價值觀、世界觀、行為規范、思想觀念等。校園文化的建設有助于學校營造積極、健康、多彩的校園文化氛圍,培養具有強健體魄、健康身心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有助于全面提高我國教育質量和國民素質,為提高經濟、社會發展速度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校園文化的建設具有必要性及緊迫性。
二、成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成人高校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機構,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我國成人高校還面臨著很多的問題。首先,由于歷史等諸多原因,我國成人高校校園一般較小,教學、科研設備欠缺,文藝、文化設施不足,校園文化建設的先天條件比較薄弱。其次,成人高校所培養的學生大多是具有一定社會經驗及工作經歷的在職或職后人員,他們親身體驗過謀職的艱辛、就業的壓力和從業的無奈。對他們當中的一部分人而言,成人高校中的繼續教育只是求得一紙文憑的必經之路,他們急于求成,追求速戰速決。與普通高校學生相比,成人高校的學生往往年紀較大,受社會影響較深,對于成人高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的約束比較反感,他們習慣于按照自己長期養成的方式來學習、生活。因此,成人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比普通高校的阻力更大、困難更多。
三、成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根據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構成,成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應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即物質方面和非物質方面。非物質文化建設又將通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及行為文化這三方面來實現。總的來說,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得以實現的基礎,精神文化是核心,制度文化是保障,行為文化是校園文化的外在表現,這四種文化共同構成了大學校園特有的文化氛圍。
(一)成人高校校園的物質文化建設
在成人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中,物質文化建設是非物質文化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和載體,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前提和保障,是學校在發展過程中所積累的所有外在物化形式的總和。物質文化建設主要是指校園環境建設,包括校園建筑、活動場所、教學科研設備等。有人說,“格調高雅的校園環境”是“第二支教師隊伍”。完善的物質文化建設為在校師生提供了寓教于文、寓教于樂的教育活動平臺,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促進身心健康,強健體魄,陶冶情操,提高師生精神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校園中的建筑景觀無不積淀和體現著該校的歷史、傳統和文化,小到花草的日常養護,大到建筑的設計風格,處處蘊含著人文精神和辦學理念,對在校師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鑒于大多數成人高校的校園面積較小,在成人高校的校園設計上應當從細小處入手,做到小而精,著重于突出學校的辦學理念、學術精神,做到寓情于物、別具一格。例如,在校園入口處樹立校訓碑、牌或電子屏,其提醒式記憶方式能夠潛移默化地規范學生行為;在校園中建立學校公告板,為師生提供良好的信息接收平臺,有助于師生隨時接收學校各種通知,及時學習國家政策、方針,掌握社會變化。校園的物質文化建設當然還包括體育及文藝設施的建設,盡管大多成人高校無法建造完善的文體場所,我們的設計師可以打造“多用型”文化設施,利用其“一所多用”的特點最大化地節約成本,為廣大師生提供一定的文化娛樂場所,創造優雅、文明、進步的校園文化氛圍。
(二)成人高校校園的非物質文化建設
成人高校校園的非物質文化建設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及行為文化的建設。
1精神文化建設
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是在高校長期發展中所積累并形成的一種特定的精神風貌和文化氛圍,是學校歷史文化傳統的傳承,是學校價值體系的精華,是推動師生共同進步的精神力量。成人高校校園的精神文化建設需要圍繞著三個方面展開,即校風建設、教風建設以及學風建設。
校風建設主要體現在校訓、校徽、校歌、校旗等設計上。例如,哈工大的校訓是“規格嚴格、功夫到家”,體現了一個理工院校的科學嚴謹性;哈師大的“敦品勵學,弘毅致遠”反映了學者致力于自身道德修養、發奮學習的高尚境界;北師大的“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時刻提醒著在校師生的職業使命。校風反映了一個學校的精神面貌、培養目標以及辦學宗旨,好的校風能夠使在校師生快速樹立學習目標,對其心理發展起到保護和推動作用。
教風建設是針對于成人高校教師所提出的發展建議。教風是教師在其長期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具有其獨特性的教學方法、教學特點以及教學風格。一個教師的教風能夠體現該教師的知識文化水平、教育教學技能、是非評判標準、道德品質素質等多個方面。成人高校中的教風建設主要應集中在教師教學教法培訓及教師思想品德培養等方面。應在提高其文化水平、教學質量的同時,為其樹立起為人師表、治學嚴謹、耐心細致等良好的教風。在教法的實踐中,教師應結合成人高校學生特點,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例如文化交流、研討會、歌舞晚會等等,探索建立具有成教特色的精神文化促進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應把素質教育作為課堂的重要內容,在課堂中充分講解該學科所體現的哲學思想、科學方法論思想、倫理思想、創新思想、美學思想、職業道德等,提倡素質教育,用科學的方法和審美的視角開展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其精神文化領域的精髓。
學風建設是在學生長期的學習過程中,為其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以及行為習慣。一個學校的學風能夠體現該校學生總的治學態度以及學習方法。成人高校應結合自身特點,在校內初步構建起多層次、多類型、系列化、大眾化、規模化和精品化的獨特校園文化氛圍,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將校園文化活動延伸至校外,建立社會實踐基地,將企業與學校關聯起來,形成社會與學校的互動網絡,借助社會文化交流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生動性,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
2制度文化建設
成人高校校園制度是根據學校的辦學宗旨、理念,學生的培養目標和發展方向,針對在校師生所制定的,規范和約束師生的道德、行為準則和規范。校園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學校的各種傳統、儀式、規章制度等,是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是維護學校正常秩序的保障機制。正所謂“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完善的規章制度能夠使教師明確其職責權限,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及行為習慣,為全校師生提供是非判斷的標準,為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提供制度保障,保證學校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和落實。
在成人高校制度文化建設中,各高校應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根據時代要求,從實際出發,針對學校各級領導、教師、學生、員工等的不同情況,制定較合理的、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來規范在校人員的日常行為活動。值得注意的是,在執行制度時也應當考慮到成人高校學生的特點,他們學習目的大多是為了“一紙文憑”,過于嚴格的懲戒措施易使其產生逆反心理,因此,高校管理人員在制度落實過程中,應找準學生的興趣點,正確引導學生遵守各項規章制度規定,營造健康、和諧的校園氛圍。
3行為文化建設
成人高校校園行為文化是成人高校中的師生在物質文化的規范與制約下,在意識觀念的影響下,在其教學及科研活動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共性的行為習慣、生活方式等,校園行為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現,是校園文化的動態體現,是校園整體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人高校的行為文化可以展示出該校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反映校園文化的層次與品位。整齊的服裝、端莊的儀態、文明的舉止,都可以展現出本校師生的精神面貌。行為文化的建設對學生品格的培養和價值觀的樹立有重要意義。良好的校園行為文化,有助于培育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有助于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環境。
對于成人高校教師來說,行為文化建設的重點應是如何發揮教師的行為主導作用,即主要集中于研究課堂教學的組織行為、教研團隊合作的培養、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等。對于成人高校的學生來說,一紙文憑是他們求學的最終目的,因此他們常常忽視行為文化的養成。成人高校應在傳授知識文化的同時,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明確優秀校園行為文化,樹立認知上的共識。此外,成人高校還應多舉辦豐富多彩的常規性或特色性的校園文藝、文化活動以養成良好的行為文化及精神認知,如通過開展藝術節、文化競賽等一系列的教育活動,寓教于樂,深化認知。
此外,行為文化是在制度文化建立的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是制度文化的真實體現,能夠檢驗制度文化實施的有效性。因此,行為文明能否良好地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制度的制定是否合理,制度是否有效落實。校園文化的成功建立需要結合物質文化建設與非物質文化建設,學校各個方面相互協同、促進。我國成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之路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董明傳.面向21世紀我的教育觀:成人教育卷[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0.
[2]張書明.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局限及其對策[J].山東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11).
[3]胡寧.關于民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J].寧波大學學報,2003,(8).
[4]許慶書.關于高等學校育人環境建設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1,(2).
[5]齊志明.校園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2,(11).
[6]黃美初.成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水平的提升路徑[J].繼續教育研究,2014,(5):41—42.
[7]李淑云,等.成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5):97—106.
[8]羅利瓊.成人高校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J].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9,(2):63—64.
[9]楊天勇.對成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構想[J].貴州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9,(4):41—42.
(編輯/郭啟明)2016第1期(總第3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