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霞
【摘 要】國內訪學是我國教育部針對高校教師的職后繼續教育而制定的一項政策,目的是有效地提高高校教育者各方面的知識水平。理性地認識當前國內訪問學者繼續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實現訪學繼續教育的有效途徑,是提高訪學質量的關鍵。
【關鍵詞】高校教師;訪問學者;繼續教育;實現途徑
【中圖分類號】G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794(2016)01-0081-03
為了不斷提升自身素養,適應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高校青年教師迫切希望通過多種學習途徑以謀求個體發展。其中,國內訪學是比較好的一種繼續教育方式,受到廣大高校教師的認可。2004年,教育部辦公廳正式頒布了《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國內訪問學者項目實施辦法》。
一、國內訪問學者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國內訪學繼續教育對于高校教師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從教育目的的角度看,它可以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提高教育水平。從教師專業化的角度看,國內訪問學者進修有利于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升。[1]但就目前國內訪問學者的情況而言,還存在著很多問題。
(一)推薦單位對國內訪學的宣傳不夠
目前,國內訪學事宜歸屬于單位的人事部門管理,其流程基本是各教學單位提交申報名單,然后相關部門審批通過后,申請者就可以聯系要訪問的學校和導師。但事實上,人事部門很少對所選派的教師進行訪學前的培訓,使得被選教師對訪學的目的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
(二)推薦單位對訪學教師的管理與評價不合理
推薦單位過于注重訪學者的科研成果,只注重教師在訪學期間在核心期刊發表的論文數量,沒有從立體的視角評價教師綜合能力的提高,并將教師個人的經濟利益明顯地與科研成果的數量、科研經費和職稱掛鉤。[2]這種只重眼前教師科研成果、輕視教師長遠發展結果的考核機制,對教師的職業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三)推薦單位與接收單位缺少溝通
推薦單位很少與接收單位溝通,不能及時了解訪學者的動態情況。國內訪問學者管理機制落后,大部分接受訪問學者的高校,有的制定了國內訪問學者的管理辦法和考核方式,但有的對訪問學者的管理比較松散,缺乏系統的管理體制。個別接收單位為了其教學管理秩序甚至對訪學者設置諸多限制,如不允許訪問學者參與特定的課題等。接收單位對導師的指導工作缺乏有效監督,使導師對訪學者的指導與考核淪為了形式。[3]
二、國內訪問學者實現訪學目的的有效途徑 (一)對訪學的正確定位
1對訪學態度的正確定位
作為訪問學者,首先應該從思想上有清晰的認識,訪學目的要純正。在訪學期間,有的教師想借訪學的機會,處理平時耗時較長的私事;有的教師則想借訪學機會,緩沖一下疲憊的身心,讓自己暫時休息一下;也有少部分人想利用訪學的機會實現個人的其他計劃, 如準備考研、考博, 準備職稱外語或計算機考試等。[4]這些情況的發生,使訪問學習成為一種形式,并沒有起到提升教師綜合素質的作用。思想是一個人行動的指南,如果訪學思想不純正,其訪學效果就會不一樣。因而,作為高等院校的教師應該珍惜訪問學習的機會,而不應該在此期間去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2對訪學目的的正確定位
訪問學者在訪學期間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訪學目的:一是自身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對專業前沿發展趨勢的掌握。國家教育部制定的資助高校教師訪學的各項政策,其目的就是通過訪問學習幫助教師了解最新科研發展動態,提高其學術水平。因而,訪問學者在訪學期間,在專業學習上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特別是當前專業領域的發展水平、未來發展趨勢、最新科技成果轉化等。二是對專業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的研究。隨著我國高等院校的發展,每個院校不同專業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也不盡相同。作為訪問學者應該對不同院校特別是被訪院校的教學方法和理念進行比對研究,學習其先進的教學方法與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三是參與專業實踐。目前在高校的師資中,最缺少的就是“雙師型”的教師,它對提高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訪問學者應該在訪學期間重視專業實踐的學習和鍛煉,提升職業素養。
3對訪學身份的正確定位
因訪問學者本身就是高校教師,與所訪院校的指導教師是同行,這就需要訪問學者放下“教師的架子”,擺正自己的位置,虛心接受指導教師的意見,與其進行全面深入的專業交流,如主動幫指導教師查找科研項目的資料、指導研究生撰寫小論文等。同時, 高校教師在訪學前,只有在思想上和職業素養規劃上有了清晰的認識,才會真正重視、珍惜訪問學習的機會,從而順理成章地達到訪學的目的,提高訪問學習的效率。
(二)與指導教師建立良好通暢的溝通及協作關系
訪問學者不僅要將各方面情況向導師進行簡單匯報,更重要的是要與導師之間就科研、教學、學術思想、今后發展方向等方面進行深入的探討,切實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1訪問前的準備工作
在申請訪問學者資格之前,應該事先與接收單位的指導教師聯系,對自己的教學、科研等情況作簡要的介紹,讓指導教師對自己有初步的了解。被接收之后,應根據自己的情況,做一份詳細的訪問學習計劃表,與指導教師共同商榷其中內容的合理程度。這里包括以下內容:其一,對選修課程的建議。通過與導師溝通后,導師根據訪問學者的專業情況及當前專業的發展情況,選擇需要加強學習或了解的課程(包括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所學課程)。其二,對參與教學及科研的請求。訪問學者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如實地表達自己參與指導教師教學和科研及學術活動的請求。有的學校為了保障教學秩序和質量以及科研機密,不允許訪問學者正式參與,這種情況下可以申請擔任指導教師的助研或助教。其三,對今后個人發展的建議。通過與導師進行溝通,可以讓其對今后自己個人的發展方向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特別是在科研、學術發展、教學方面,這對青年教師來說非常有益。
2與指導教師定期會面
作為訪問學者,要想在專業水平上得到提高,就要與導師經常溝通。既要體諒導師工作的繁忙與勞苦,又要找機會與之交流。最好的辦法就是和他的博士生、碩士生一起學習、做項目,這樣既可以和指導教師進行深入的溝通,也可以與他的科研團隊進行互動。
3參與指導教師的教學、科研及實際建設項目等活動
訪問學者其任務就是在導師的指導下,以參加科研為主,并協助指導研究生、參與課程講授、輔導或其他教學工作。[5]根據各接受單位的不同,有的要求訪問學者參與實際教學活動;有的為了保障教學質量,只讓觀摩。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導師商量后,訪問學者可根據導師的意見,來擔任其助教,幫助導師查找備課資料或進行課前教具的準備等工作。這既和導師進行了良好的溝通,又學到了教學中的經驗、方法。另外,為了提高自己的學術科研能力,可以參與到指導教師的科研和學術活動中。這不僅能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也會開闊自己在專業領域的學術視野。能夠參與指導教師的實際建設項目,對于訪問學者來說是很好的實踐鍛煉。不僅能夠檢驗自己所學理論知識的正確性,而且能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項目中,豐富自己操作實際項目的經驗。反過來,這些經驗又可促進實踐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廣泛參加學術交流及其它活動
訪問學者要想在學術上有所突破,一方面要傾聽指導教師的建議,參加具有較高水平的國內外學術研討會。通過參加這些學術研討會,可以認識學術圈內的知名學者,更重要的是可以掌握本專業的學術動態。另一方面要廣泛參加所訪高校的學術活動。一般情況下,高校每周都有一些學術講座或學術論壇,包括專業的、相近專業的、非專業的。對于這些學術活動,有選擇地參加是有必要的,選擇范圍可以廣泛一點,因為一些交叉學科的發展有時會啟發自己在專業研究上獲得更好的突破點。
參加學術活動可以很好地了解各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可以幫助自己找準今后科研發展的方向。如果想了解這些科研成果的實際應用情況,還要盡可能地參加本學科領域的一些成果展覽會、推介會、博覽會等各種展會。在這些展覽會上,可以直觀地看到一些前沿的科研成果運用情況。
(四)及時總結訪學中的得失
訪學雖然是青年教師繼續學習成長的一個短暫的階段,但對于這一階段中所學到的經驗、知識要及時地記錄下來,并實時地把一些研究成果以論文的形式發表或轉化成其它成果形式,以便其他人借鑒。其它還不成熟的研究成果,要及時記錄下來,為日后的研究提供一手資料。另外對于自己在訪學期間的不足之處,更要總結分析,為以后的學習及發展提供必要的借鑒。
三、合理的評價體系是訪學教師實現訪學任務的保障 當前推薦單位對訪學教師的評價較單一,即只要求在訪學期間(一般是一年的時間)在核心期刊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或申報高水平的科研項目。這種單一的評價機制,使訪問學習的導向性和目的發生了變化,讓大部分教師認為訪學就是為了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或申報高水平的科研項目。但事實上教師的訪學是教師綜合能力提升的一個過程,在訪學的一年期間,訪問學者不僅會在導師的指導下開闊自己的學術視野、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而且其他方面能力也會有所提高,對教師今后的職業發展將起到很大的作用。
為了更好地對訪學教師進行評價和考核,推薦單位應該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合理多樣化的評價體系。不應該把科研成果當做唯一量化考核的標準,應該注重訪學教師綜合能力的考核。二是對訪學教師的訪學評價實行延時性考核。如有的訪學教師在訪學期間并沒有取得相關標志性的成果,但因在訪學期間學術思想的提高和專業知識的積累,促使其在訪學后的一兩年內成果較多,這些成果也應該納入到對訪學教師的考核評價中。這種延時性的考核辦法就是彌補對教師訪學期間實時性成果考核辦法的不足,讓訪學教師有充分的時間去進行學術研究。推薦單位合理的評價體系,是訪學者實現訪學任務的保障。
國家教育部制定的國內訪問學者政策為廣大高校教師的繼續教育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也為提高教育者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具體的實施中,存在著單位對訪學工作不夠重視、評價機制單一、教師對訪問學習目的定位不正確等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都影響著教師訪學期間訪學任務的完成。只有充分認識目前我國國內訪問學者存在的現狀和問題,尋求切實有效的實現訪學目的的有效途徑,才能真正提高訪問學者的繼續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徐平.高校教師國內訪問學者進修管理工作的理論和實踐[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148.
[2]杜麗麗,方平.高校教師評價體系定位分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3,(5):38.
[3]劉壽堂.繼續教育視閾下高校青年教師國內訪學制度初探[J].現代教育科學,2011,(5):109.
[4]王曉華,趙春娟,周燕.外語教師發展研究:問題與對策——“國內訪問學者”模式調查報告[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外語版,2006,(8):77.
[5]陳鵬.國內訪問學者管理:現狀與對策[J].中國高校師資研究,2011,(1):8.
On the Realization Approach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of the Domestic Visiting Scholars
WANG Yun-xia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Shandong Jiaotong University, Jinan 250357, China)
【Abstract】Domestic visiting is a policy aiming at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for the college teachers formula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knowledge level of the college teachers. Its essential to recogn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domestic visiting scholars in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to explore the realization approaches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isiting in continuing education.
【Key words】college teachers; visiting scholar; continuing education; realization approach
(編輯/喬瑞雪)2016第1期(總第3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