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旖鑫
河北農業大學,河北 保定 071001
?
透視大學生暴力犯罪現象
趙旖鑫
河北農業大學,河北 保定 071001
近些年來,大學生犯罪的比率持續走高,這讓人們將視線又聚焦到了大學生暴力犯罪問題上來。接下來,本文將通過對大學生暴力犯罪特點進行分析,找出大學生暴力犯罪的深層原因,并提出控制和預防大學生暴力行為的方法以及措施。
大學生;暴力行為;特點;原因;措施
大學生暴力犯罪是指發生在大學生之間的,以侵害大學生或他人的人身或財產為主的暴力犯罪。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以及學習壓力的加大,大學生暴力犯罪現象層出不窮,這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筆者研究發現,大學生暴力犯罪者的年齡一般都集中在16-25歲之間,且犯案地點大都在校園內以及校園周圍。與其他形式的犯罪現象不同,大學生的犯罪動機比較單一,大多數都是出于一種報復心理。另外,容易犯案的大學生的性格大多為沖動型,這就要求家長以及教師要通過對于大學生暴力犯罪特點的總結以及產生暴力行為的原因的分析,總結出控制以及預防大學生暴力行為的方法以及措施,進而實現大學生犯罪現象的有效預防以及控制,幫助更多的大學生健康、快樂地度過大學生活,以實現大學的真正目的。
(一)從犯罪年齡上看
從犯罪的年齡上看,有暴力犯罪現象產生的大學生年齡大都在16-25歲之間,尤其是21-25歲之間的大學生的數量居多,主要是因為這一階段的大學生正處于學習以及就業的高壓力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大部分人都面臨著就業,而在競爭壓力如此強大的今天,很多大學生存在“就業難”的現象,這大大加劇了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壓力;另外的一部分學生正準備跨過考研這座大山,同樣面對著強大壓力下的嚴峻環境。因此,這一階段的學生更容易產生暴力行為,對于他們來說,犯罪行為系自身情緒的一種發泄。
(二)從犯罪地域上看
大學生暴力犯罪主要集中在校園及周邊地區。筆者發現,目前多數大學生的生活軌跡為宿舍-教室-食堂三點一線,于是校園便成為其暴力犯罪的高發地點。同時,校園周邊的網吧、酒吧、歌廳等娛樂場所,也常常成為大學生暴力犯罪的選擇地點。
(三)從犯罪動機上看
由于校園環境的單一性,大學生暴力行為的犯罪動機通常比較單一。他們中大多數人的暴力行為都是出于一種報復心理,或者可以說是這是對于自身情緒的一種發泄。當然,筆者認為,這其中也有極少數的人是為了錢財,但并非具有代表性。
(一)主觀因素
1.生理因素
大學生的年齡大多在20歲左右,正處在青春期的大學生精力充沛,但由于自身心理發育與年齡因素的限制,以及長期與社會生活的脫離,導致部分大學生脾氣較為暴躁,容易產生叛逆、誤解、憤恨等不良情緒。由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大學生難以排除自身不良情緒。加之外部因素的刺激,較容易將此種不良情緒轉化成一種暴力行為,重者甚至構成犯罪。正所謂眾多大學生口中的:“君子動手不動口”。
2.心理因素
如今的大學生以獨生子女居多,以其為中心建立的不健康家庭模式和其從小形成的錯誤的認知觀念導致部分大學生缺乏集體意識與團隊合作意識,內心對于大學生活中的宿舍管理制度及民主決策理念十分排斥,自我意識較為膨脹;另外,受社會上眾多暴力犯罪事件的不良影響不斷地在心理較為單純的大學生心中生根發芽,導致大學生暴力犯罪事件的頻發。
(二)客觀因素
1.家庭因素
我們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雖然說孩子進入大學以后要學會自主獨立的生活,但是父母仍然應該起到管教的作用,要向孩子灌輸法律方面的知識,并且應該結合孩子的一些經歷或者孩子的心理狀態對孩子展開疏導。然而,由于工作忙碌的客觀原因或者是自身意識的薄弱,很多家長在孩子進入大學以后,都選擇讓孩子獨立生活、獨立成長,對孩子缺乏管教,進而導致他們中大多數在思想或者是行為上出現偏頗,進而促成了學生暴力犯罪行為的產生。
2.學校因素
作為學校來說,不僅僅要教授學生知識,更是要實現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道德觀等多個方面的教育。然而在目前很多大學都存在這樣一個相似的情況,大家都注重于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以及知識理論的積累,卻忽略了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而導致很多學生的三觀出現偏頗;另外,很多學校的管理也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對于學校頻頻發生的暴力事件,學校往往采取包庇、漠視、不處理的行為,這樣一來,學生便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加劇了學生犯罪行為的產生。與此同時,學校教師的素質也是參差不齊,部分教師教態比較好,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然而部分教師缺乏師德的教師對犯了錯誤的學生態度粗暴無禮,甚至侮辱學生人格,使學生精神受挫,進而以暴力行為來報復或者是回擊教師。由此可見,學校是學生暴力行為的主要“發源地”,因此必須重視以及加強對于犯罪行為的控制和管理。
3.社會因素
除了家庭學校以外,社會的一些不良風氣也會影響到學生,更是引發學生產生暴力行為的主要因素。例如,很多大學生都要面臨就業的問題,在就業的過程中,伴隨著受賄、走關系等多種社會行為的產生,給大學生就業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的同時,也給大學生的就業帶來了很多的不公平性,很多學生受不了這種不公平的待遇,便開始實施暴力行為。另外,隨著經濟的發展,學校及周邊的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網吧、酒吧、歌廳、電子游戲廳等娛樂場所屢禁不止,甚至如雨后春筍般病態發展,這些不良的環境也是誘發學生產生暴力行為的原因之一。
(一)家庭方面
首先,作為家長來說,一定要多關心孩子,多和孩子進行溝通,從而進而提升孩子的思想教育。同時,要讓孩子感受到家庭對于自己的關心與溫暖,進而改善學生的自私、冷漠的心理;另外,更要多詢問孩子在學校的生活狀況,要看看孩子是否有不如人意的地方,進而對他們展開勸導,從而讓大學生意識到自己的成年人屬性,學會理性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采用暴力行為去進行處理,進而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學校方面
1.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若想實現大學生暴力犯罪行為的有效控制,學校方面應該加強對于大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借助于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糾正大學生的錯誤思想以及錯誤行為,進而實現對于暴力犯罪行為的控制;另外,教師也可以開展案例駕馭,所謂的案例教育指的是借助于已經發生過的一些暴力犯罪案例,如馬應龍事件等提升大學生的法律意識,讓大學生意識到暴力犯罪行為會引發哪些結果,同時,教師也可以組織大家舉辦一些暴力犯罪行為表演,借助于一些角色扮演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暴力行為的產生原因,產生過程以及會引發怎樣的后果,進而全面提升大家的法律意識,實現犯罪行為的有效預防以及控制。
2.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工作
針對于已經發生的暴力事件,對于產生暴力行為的學生,學校一定要嚴懲不貸、嚴加管理,應本著“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將相關的犯罪者交給司法機關進行教導。另外,對于學校內部,也應該加強管理,要嚴謹學生在宿舍開展賭博娛樂,同時,要規定學生一定要按時回宿舍,不能在外面逗留的太晚,減少學生與社會復不良人士過多的接觸機會,以減少暴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學校目前還存在暴力犯罪現象,針對于這些暴力犯罪現象,家長、學校以及社會應該聯合在一起,實現綜合治理,加強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而實現犯罪行為的有效控制以及預防。
[1]明廷強,張玉珍.大學生暴力違法犯罪現象透視[J].青年研究,1995,09:26-28.
[2]張玉珍.大學生暴力違法犯罪現象透視[J].中國成人教育,2008,01:55-56.
D
A
2095-4379-(2016)36-0217-02
趙旖鑫(1996-),女,漢族,河北涿州人,河北農業大學,研究方向: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