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瑾(湖南工業大學音樂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0)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高師鋼琴教學研究的改革措施
李 瑾
(湖南工業大學音樂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0)
在音樂教學中,鋼琴作為傳統音樂課程中的基礎樂器,是高師音樂專業基礎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因此鋼琴在高師音樂教學中是一門至關重要的基礎必修課程。本文首先對多元文化的理論進行了詳細說明,并在此基礎上對高師鋼琴課程在課程設置, 教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闡述,最后提出了高師鋼琴教學改革的相關措施。
多元文化教育;高師鋼琴教學;改革措施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社會文化活動逐漸豐富、多元,音樂領悟的范疇也不斷擴大,其中尤以鋼琴在眾多樂器中取得的成績最為突出。作為一種西方傳統樂器,鋼琴的教學在我國音樂教育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是高師音樂教育中非常重要和基礎的組成部分。隨著社會文化自己社會形態的多元化,鋼琴的教育教學工作日益面臨一些新的亟待破解的問題,因此高師鋼琴教學研究的改革也逐漸被教育界提上了日程。
所謂多元文化,顧名思義,粗淺的理解就是多種文化的組合與共存。對多元文化更為準確的定義是:不同文化背景和知識理論在一個國家或者多個國家間進行交流,并被不同文化包容共存的一種關系和狀態。
伴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在全球化日趨緊密的現實背景下,文化多元化也在悄然發展,在這樣的社會文化形態下,高師鋼琴教學中還普遍存在著各種各樣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重技巧,輕文化”,鋼琴教學缺乏藝術底蘊
文化教育是一種基礎教育,是其他所有知識以及技術教學的基礎,忽略文化教育而只注重對技巧的教授將使學生的基礎文化知識薄弱,這大大的制約了學生對相關知識、技巧的領會,也阻礙了學生更進一步的深化、掌握。在高師鋼琴教學過程中這種問題也非常突出,很多學校和老師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對鋼琴彈奏技巧的學習上,忽略了對其背后的鋼琴文化的系統性學習,具體表現在鋼琴課程的教學模式和課時分配上,很多學校的鋼琴課程只能說是鋼琴練習課,所謂的鋼琴教學只是簡單的對彈奏技巧的掌握。在課時安排上,鋼琴文化課課時只占據特別小的一部分,導致鋼琴教育只停留在較淺的層面上,這樣不僅會導致學生學習疲勞,而且更嚴重的會嚴重制約學生對鋼琴的學習興趣,使得培養出來的學生在鋼琴學習方面缺乏一定的藝術底蘊。這種重技巧,輕文化正是鋼琴教學中面臨的一大問題,也是高師鋼琴教育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
(二)鋼琴教學師資文化素質參差不齊
近年來,高等教育不斷擴招,師生比例嚴重失調,經常是一個老師要帶幾十人的大班,教師完全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來指導學生做更進一步的學習,因此很多教學內容也不得不隨之刪減,使課程的完整性被破壞,學生的鋼琴知識體系也不完善。此外,很多鋼琴老師文化素質參差不齊,對鋼琴的文化教育力不從心,只能簡單的帶領學生進行基本的指法練習,音律練習,這極大的限制了鋼琴課程教學的進一步展開。這一點也將是未來鋼琴教學改革應該著力關注的問題。
(一)強化多元教育,擴展教學內容
文化多元化強調多重文化的共存,交流和溝通,因此在這樣的多元化時代背景下,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堅持教授鋼琴文化中的經典曲目,也要強化和培養學生的多元文化思維,引導學生不再局限于課本上的經典,而應該適當的學習鋼琴文化中非經典的部分,經典和非經典結合在一起才是鋼琴文化的全貌,因此再改革中鋼琴課程的內容有必要進一步的篩選,挑選出一部分鋼琴文化中的優秀之作。此外,我們不僅要學習西方傳統鋼琴文化,還要對中國鋼琴文化進行學習,唯有如此學生才能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鋼琴文化的不同風格以及鋼琴文化的巨大魅力,這也是文化多樣性,多元化學習的一種體現。
(二)培養師資力量,健全教育體系
針對鋼琴教學師資力量薄弱的情況,在鋼琴教學改革中應該加大對鋼琴師資力量的培養,注重對鋼琴教師文化素質的考察和要求,健全鋼琴教學中的各項標準和教學體系,把鋼琴彈奏技巧和鋼琴文化的學習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努力培養出一批鋼琴演奏技術高超,鋼琴文化底蘊深厚的一線教師隊伍,唯有如此,我們的鋼琴教育才能穩步發展,良性發展。
本文首先對多元文化背景的定義和內涵進行了說明,并在此基礎上對高師鋼琴教學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說明,最后對高師鋼琴教育教學改革的措施提出了合理的建議并給出相關的解決措施。隨著我國高等院校教學改革的深化,我國高師鋼琴教學的發展也將步入一個新的時期。
[1]高向斌.美國多元文化教育初探[J].外國教育研究,2002(4).
[2]李曉瑜.對多元文化教育的四種誤解及其分析[J].民族教育改革[J].民族教育研究,1993(3).
[3]楊華.《音樂課程標準》與基礎音樂教育改革[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4,22(1).
[4]樊祖蔭.多元文化與21世紀的音樂教育改革[J].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1(1).
李瑾(1978—),女,博士,講師,研究方向:鋼琴演奏、鋼琴演奏教學、鋼琴藝術、藝術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