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非遺的國際化路徑探析
——基于生產性保護理論與實踐的視角

2016-02-02 19:59:40蔣多
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 2016年1期
關鍵詞:走出去非物質文化遺產

蔣多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北京100024)

?

我國非遺的國際化路徑探析
——基于生產性保護理論與實踐的視角

蔣多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北京100024)

摘要:十年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取得了世界公認的 “中國經驗”,一批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發展為地方的支柱性產業并開始邁出國門走向世界,由此迎來了一個承前啟后的歷史節點。基于生產性保護理念演進過程及其實踐的視角,分析非遺 “走出去”的特殊性與面臨的主要難題,提出我國非遺 “走出去”的3種路徑,即產品與服務并舉的雙重品牌塑造、從生產到生態的圈層集聚發展以及實現城鄉互動的適度旅游開發,并通過一系列差異化扶持和多層次推動的保障政策,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可持續發展和走出去。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走出去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是中華民族文化當中最亮麗、最精彩、最生動的組成部分。截止到2014年,我國已公布1517項國家級非遺,成功申報38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項目,成為世界上入選項目最多的國家。與此同時,我國還命名了1986名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建設了98個國家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成立了15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1]。

2011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正式頒布和2012年《文化部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的指導意見》出臺實施,使得十年來我國非遺傳承與保護取得了世界公認的“中國經驗”,也由此迎來了一個承前啟后的歷史節點。在此過程中,隨著生產性保護理念日益深化和實踐不斷發展,一批批非遺項目發展為地方的支柱性產業并開始邁出國門走向世界,從單純的文化資源逐步成為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在實現活態傳承與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成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1 生產性保護理念演進及其述評

我國非遺保護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始于2001年昆曲入選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與非遺保護的進程比較來看,生產性保護起步較晚,歷時較短,但在將近十年的時間內,相關研究范疇的熱點話題比較多,討論活躍。從生產性保護研究活動的發展脈絡來看,以幾個具有標志性意義的特定事件為節點,可以將這段歷程劃分成萌芽期、發展期與成熟期3個時期。

作者簡介:蔣多 (1980—),女,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傳媒經濟學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區域文化產業、文化貿易。E-mail:jiangduo1980@126.com.

基金項目:中國傳媒大學青年科研項目 “生產性保護背景下非遺走出去的路徑與對策研究”(CUC13A19)。

1.1萌芽期(2006-2009)

“生產性保護”概念最早出現于2006年王文章主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一書。王文章在文中歸納了非遺保護的5種基本方式,第四種即為“轉化為經濟效益和經濟資源,以生產性方式保護”。鑒于學者們當時對“生產性保護”的概念還比較陌生和模糊,因此主要關注非遺生產性保護的實踐活動,并試圖進行相關的理論研究。例如2008年6月在“國際唐卡藝術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青海論壇”上,“生產性方式保護與唐卡藝術發展”成為3大熱門話題之一。2009年元宵節期間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系列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方式保護論壇”在北京舉辦。該論壇首次對“生產性保護”這一概念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討。開幕式上文化部周和平副部長在致辭中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進行了界定,即通過生產、流通、銷售等方式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資源轉化為生產力和產品,產生經濟效益并促進相關產業發展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生產實踐中得到積極保護,實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良性互動。由此,非遺“生產性保護”呈現出積極熱烈的研究態勢,由一般概念上升為非遺保護的重要理念和新途徑,而且在初步總結生產性保護實踐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開始深入研究生產性保護的定義、適用范圍與可行性。

1.2發展期(2010-2011)

2010年6月,在“留住手工技藝——現代化進程中傳統工藝美術保護論壇”上,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在會上指出生產性保護是符合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規律的一種積極性保護方式,指出發展傳統的手工技藝要以活態流變的傳承為基礎,追求質量,加強社會和政府的扶持,促進非遺品牌的形成。其演講整理稿《簡談傳統手工技藝的生產性保護》成為代表性的學術成果。2010年11月4日非遺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在北京召開,文化部部長蔡武提出了深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的工作思路。蔡部長重點指出要全國范圍內建立、建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當天《關于開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建設的通知》公布并下發。這一階段的理論研究繼續對非遺生產性保護的定義和可行性進行辯論,隨著首批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的公布,開始與保護實踐的緊密結合,注重結合案例分析,探索生產性保護的實踐模式和發展策略。值得關注的是,該階段理論界已經有意識地深入探討生產性保護與產業化的關系問題。但由于“產業化”的界定不夠清晰,有些學者以“規模化”“工業化”直接定義“產業化”,導致探討該問題的基礎不能一致,形成的認識也有所差異。

1.3成熟期(2012至今)

2012年1月31日,文化部為41家企業頒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的牌匾。2月2日,文化部以文非遺發〔2012〕4號印發《關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第一次對生產性保護給出了明確定義:“在具有生產性質的實踐過程中,以保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真實性、整體性和傳承性為核心,以有效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為前提,借助生產、流通、銷售等手段,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資源轉化為文化產品的保護方式”[2]。2月5日,文化部主辦的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成果大展”在北京開幕。除此之外,2012年之后,全國各地召開了不少以非遺生產性保護為主題的研討會,各級關注的焦點聚焦在生產性保護和文化旅游開發。其中,11 月16日至18日由美國民俗學會、華中師范大學產業研究中心、中山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聯合主辦的“第三屆中美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生產性保護”引起廣泛關注。

2012年以來,非遺生產性保護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穩步發展,關于生產性保護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也更加深入。生產性保護作為非遺重要的保護途徑之一,越來越被學界理解和認可,關于非遺生產性保護的研究愈加走向成熟。學者對非遺生產性保護的研究實現了 “什么是生產性保護”“非遺能否進行生產性保護”向“如何進行非遺的生產性保護”問題的轉變,研究對象涉及政策、法律、傳承人制度、旅游化開發以及產業化問題等多個方面。其中,非遺生產性保護的路徑研究成為研究熱點,以區域性非遺、不同類別的非遺為主的案例研究成為主流,生產性保護的討論也更加主要地集中在產業化、市場化等一些深刻、務實的領域。

綜上所述,我國近年來非遺生產性保護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3個方面:一是充分肯定生產性保護作為非遺保護的重要途徑。生產性保護這一概念是在我國非遺保護實踐中的一個創新型概念,在國外并沒有與之相對應的概念,但是經過幾年來的理論研究和實踐證明,這一方式對保護具有生產特質的非遺是十分有必要的。二是對非遺生產性保護形成了比較深入的認識,在作用、意義、方法和對策等范疇進行研究,基礎理論研究已經初具規模。三是探索非遺生產性保護的實踐模式,非遺生產性保護與產業化之間的關系在辨證中得到發展和補充。可以說,經過多年的理論探索,生產性保護已被證實成為符合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身特點和生產規律的重要保護方法之一。

2 生產性保護的實踐經驗及其國際化的特殊性

非遺是人類在漫長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所產生的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成果。它的形式和內容具有發展性和活態性的特點。表現在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通過人的“口傳身授”和“代代相傳”來實現繼承與創新,更重要的是,它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這種特性決定了不可能把非遺放在博物館里僅供展示,而應當在不違背和破壞其核心價值和核心技藝的情況下,引入生產和生活實踐,讓其不斷發展并融入民眾的現實生活[3]。

在國務院公布的國家級名錄中非遺共分為10個類別,包括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劇、曲藝、雜技與競技、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近年來我國非遺的生產性保護主要實施在傳統技藝、傳統美術和傳統醫藥藥物炮制類領域。因為這些領域的非遺項目都是在生產實踐中產生的,文化內涵和技藝價值靠生產工藝環節體現,民眾通過擁有和消費傳統技藝的物態化產品或作品分享到保護成果,因此最具備轉化為文化資源條件的潛力,也最切合其存在形態與傳統特點。生產性保護這一概念是我國在非遺保護理念和實踐中的一大創新,對于非遺生產性保護的作用、意義、方法和對策等領域的基礎研究已經初具規模,但是如何處理與產業化之間的關系則一直處于辯證討論之中,并成為爭議最大的焦點。

筆者認為,非遺生產性保護不是要“去產業化”,而是要避免“泛產業化”。非遺的生產性保護追求的是以保護為目的的活態傳承,產業化是大機器化生產的現代企業組織方式,追求低成本、大批量的生產,但是在生產、經營、流通等環節中使非遺代表性項目得到有效、健康的保護和傳承乃是生產性保護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因此,在非遺的生產性保護過程中,一方面,要積極探索非遺資源的經濟價值及其轉換機制和實現方式,將技藝、創意與生意完美結合,實現從資源、資本到資產的躍升,正如部分學者指出的,一味地將非遺的文化屬性、本體意識與挖掘經濟價值、市場功能對立起來,會因為無止境的公共管理責任造成政府的財政壓力,可能隨著政府無力承擔而流于形式,也容易割裂非遺與民眾日常生活和文化消費需求的天然聯系,遠離創造當代社會財富的生產實踐,也就失去了非遺傳承與發展的命脈[4]。另一方面,對于部分企業在利益的誘導下假借生產性保護的概念對非遺進行過度開發的行為,必須防微杜漸,非遺的生產性保護不能喪失文化內涵和核心技藝,應當建立更具有生命力和延續性的傳承與保護體系。

當前我國正處于塑造文化軟實力和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歷史新階段,非遺所具有的地域基因、民族風情以及民俗色彩,形成了“走出去”的比較優勢和重要資源基礎;非遺類型的豐富多彩、涵蓋面廣,顯示了“走出去”的市場需求和發展前景;非遺所彰顯的材料原真、用傳統技藝制作、手工加工特點,不僅是非遺的核心文化價值所在,也是非遺的國際市場價值所在。在我國文化“走出去”的總體格局中,諸如武術、雜技類表演藝術,針灸、中醫藥及傳統文化藝術的各類出版物,民間手工藝品和工藝美術品以及古裝武俠和動作電影等等,都包含著豐富的非遺元素和內容。

然而,包括非遺文化資源不可能單純或者孤立地“走出去”,必須通過整合、加工、提煉,附著于或轉化為有形的文化產品和服務,而且必須通過市場化的主體和渠道,才能實現深入和長久的思想或者價值觀輸出。從這個意義上講,建立在生產性保護基礎之上的非遺“走出去”,不但勢在必行,而且完全可行。目前與位居世界第一的非遺項目數量相比,我國非遺“走出去”還處于起步階段,主要表現在:出口產品類型集中在傳統的民族民間手工藝和視覺藝術品領域,在電影、圖書版權、動漫、游戲、新型媒體等現代文化產品中的比重偏低;出口層次處于產業鏈低端環節,工藝創新不足,科技含量偏低,附加值不高;出口渠道比較單一,缺少專業化分工,市場化經營粗放;出口形式則多為對外交流性質的節慶會展活動,以企業為主體的國際化策略尚未確立。

3 我國非遺國際化的路徑選擇:雙重品牌塑造、圈層集聚發展和適度旅游開發

非遺“走出去”要在挖掘非遺資源的經濟價值、實施生產性保護的基礎上進行,針對不同形態和層次提出路徑選擇,將品牌塑造作為核心競爭力,將具有良好經濟優勢的非遺項目轉換為文化產品和服務,通過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和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等集聚化發展模式,促進非遺文化資源與旅游業等其他相關行業的深度融合,良性互動,實現非遺保護、傳承及其國際化發展。

3.1產品與服務并舉的雙重品牌塑造

品牌是一種產品、一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根本保證。在信息時代和“眼球經濟”快速崛起的宏觀語境下,品牌具有的意義已經超越單純的商標和標志。非遺項目應當探索以創意為引擎,以自主知識產權保護為根本,以技術改造與創新設計為動力,在世界范圍內塑造最古老又最時尚的中華文化品牌。

在眾多非遺項目中,民間美術如年畫、雕刻、刺繡、竹編等,傳統手工技藝如制陶、織造、燒制、冶煉、營造、烹制、釀造、刻制、染制、印刷等,以及傳統醫藥如針灸、正骨、中藥制劑等,可以通過符號價值的轉移、嫁接或附加到任何實用商品中,注重現代人的審美與需求,借助非遺保護與生產技術的研發與改進,提高非遺產品的創作設計水平,拓展與豐富非遺的主題及表現形式,突破載體局限,呈現活態聚合,從而在市場實踐的指引下,實現非遺類文化產品品牌“走出去”。

以具有濃郁中國文化特色的非遺項目風箏和年畫為例。當許多地方非遺還停留在“保護、整理、傳承”階段之時,山東濰坊楊家埠的風箏和年畫已經以“姊妹藝術”的形象定位,走出了一條“傳統+產業+創意”的發展道路[5]。楊家埠240多家風箏年畫制作銷售戶,每年以新產品占總數60%的創意速度開發上市,每年所產年畫達到2 000余萬張,風箏1 000多萬只,出口占比達到70%,遠銷幾十個國家地區。不同于傳統的風箏扎制和年畫印制,楊家埠風箏制作形式包括微型盒裝、墻掛欣賞、大型展覽等40多個種類,年畫則發展到掛歷、手袋以及裝幀精美的線裝年畫圖冊等。而且很多風箏并不是成型的商品風箏,而是應客商要求專門定制的“DIY”半成品風箏,增加了消費者的體驗性和參與感。另外從外形設計、三維場景動畫、動作設計等方面進一步展開研發,與運動健身相結合,針對不同群體將風箏產品做得更為個性化。這一切使得這兩大古老的非遺項目以一種更加新穎的面貌,成為國際市場上的搶手貨,實現了價值的最大化。

而民間文學、音樂、舞蹈、戲劇、曲藝、游藝、雜技、體育競技以及民俗等非遺項目,則可以與影視音像、舞臺表演、會展節慶、創意設計等服務領域相結合,塑造非遺類文化服務“走出去”品牌。這些非遺項目自古以來就具有一定的經濟功能,通過在梨園、戲院、茶舍等娛樂消費場所的表演,實現經濟效益。因此,可以通過藝術創作恢復其審美價值,根據國外消費者的審美和視聽覺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包裝,降低出口過程中的文化折扣,實現本土化與國際化結合,形成既具有民族特色又能與國際接軌的品牌。

以楊麗萍和她的大型原生態歌舞集《云南映象》為例,《云南映象》自2004年首演之后,為了符合國際觀眾的認知習慣和欣賞口味,量身打造了國際版《香格里拉傳奇》,該劇藝術化地再現了云南多個少數民族的音樂、舞蹈、民俗和手工技藝等大量非遺文化資源,達到了不用故事作為結構,卻包容了所有故事內涵的效果,并巧妙地回避掉語言翻譯可能帶來的過濾和誤讀,減少了交流與接受的麻煩,以其獨特文化價值觀念感染和打動國外觀眾。與此同時,《香格里拉傳奇》采取“共同投入、收益分賬”的形式,與國內外經驗豐富的成熟演出運營商合作,借助其雄厚的推廣實力和豐富的組織經驗,成功地推向國際市場,成為少數民族民間非遺文化登上世界舞臺的典范。

3.2從生產到生態的圈層集聚發展

在任一產業的快速發展時期,集聚化都是一種重要的空間布局方式和組織形態。近兩年,我國開始探索建立各類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和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前者針對有市場潛力但生產力量分散的代表性非遺項目,通過聚合研發、設計、生產、包裝、營銷、服務等產業鏈環節,并與旅游、餐飲、演出、影視、會展、出版等相關產業融合,達到延伸產業鏈,提升關聯度,擴大經濟效益的目的。后者則進一步擴展到一些傳統文化積淀豐厚、非遺項目較為集中、特色鮮明、形式和內涵保持完整、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良好的特定區域,將非遺保護與傳承置于一個動態、開放、整體的視野中,與自然環境、生產生活方式、經濟形式、語言環境、社會組織、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等相互作用,使之成為“活文化”。這兩種不同的集聚形態恰好構成了從生產到生態的圈層式發展軌跡和模式。

在非遺生產性保護基地模式中,以歷史悠久的剪紙技藝最具有代表性。山西廣靈剪紙文化產業園區通過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發展“產、供、銷”一體化,形成了四基地(產品研發基地、產品展銷基地、產品生產基地、人才培養基地)、一館(剪紙藝術博物館)、一園(剪紙文化體驗園)、一鏈(剪紙產業延伸鏈)的產業格局,建成了全國最大也是唯一的剪紙類非遺產業園區,并入選2011-2012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6]。這一發展路徑充分發揮勞動力、技術、資金的比較優勢,提升產品創新開發能力,采取設計、生產、銷售專業化分工模式,促進多元化發展,形成多層次的產業集群,最終憑借規模效應和范圍效應贏得國際市場的青睞。

在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模式中,以舉世聞名的熱貢藝術最為突出。熱貢藝術是以唐卡、壁畫、雕塑、雕刻、堆繡、建筑裝飾圖案彩畫等多種形式為主的藏傳佛教藝術重要流派,2006年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8月文化部批準設立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設立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成為我國藏區唯一的國家級文化實驗區。該實驗區致力于以活的形態開展生產性保護,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重要的旅游資源,實現文化遺產經濟價值的轉化,并以旅游為主導使熱貢藝術成為國際知名文化品牌,在英國、美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也獲得愈加廣泛的認可和歡迎[7]。

3.3融合互動的適度旅游開發

以非遺作為重要的旅游資源,通過路線設計、活動策劃和商品產銷的有機結合,實現遺產經濟價值轉化,并帶動相關非遺的保護、傳承、及國際化發展,已經成為眾多遺產資源大國的流行做法。日本和韓國將可以進行商品開發的非遺項目列入 “文化財”“無形文化財”,并主要通過現代觀光旅游的方式對其進行保護和開發。韓國的端午祭已經成為其重點旅游項目,大獲成功。歐洲國家也特別重視非遺的旅游化開發。英國非遺保護的亮點在于通過科學的市場化運作將文化遺產產業化,以旅游拉動經濟增長和非遺傳承。法國最早設立“文化遺產日”,當天所有公立博物館不僅向公眾免費開放,還會通過非富多彩的活動吸引游客參與。意大利的生態旅游、美食文化旅游業也都各具特色和魅力。實踐證明,適度旅游開發對于非遺的國際化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不是“能否做”的問題,而是“如何做”和“做到什么程度”的問題。關鍵在于使非遺保護與旅游發展融合互動,又避免過度開發、濫用甚至篡改,探索無需走出國門,仍然可以國際化的機制。

眾所周知,濰坊有著世界風箏之都的美稱,風箏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最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20世紀80年代以來,濰坊風箏借助改革開放的發展機遇,每年4月舉辦國際風箏節,借助風箏節這一獨特文化載體,開發特色民俗旅游業,塑造濰坊的旅游城市形象,吸引大批國際游客,打入了國際市場,加強國際風箏文化交流與合作,提高中國傳統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迅速走上國際化發展道路。隨著國際風箏節的舉辦,濰坊風箏作為友誼的使者,應邀赴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表演展示傳播風箏藝術。迄今為止,濰坊國際風箏節已連續成功舉辦了32屆,濰坊逐漸融入世界,世界也得以走進濰坊。濰坊風箏現已成為濰坊進行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國際文化交流發展的重要載體。

以“打造世界香格里拉文化中心”為目標的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具有豐富的非遺資源和良好的國際旅游目的地形象,近年來正在依托生產性保護,立足自然生態與人文環境,將非遺資源與文化旅游相結合,并與演藝娛樂、創意設計、健康養生、大型會展等領域融合互動。演藝娛樂方面,在知名旅游景區培育高品質、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藝精品和演藝娛樂場所,實現與旅游業良性互動、有機結合;創意設計方面,挖掘少數民族非遺文化特色,特別是將少數民族服裝服飾與創意時尚產業相結合,引入創意設計人才,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形成特色時尚設計;健康養生方面,將傳統藏醫藥與健康養生相結合,將生產企業與非遺傳承人對接,結合傳統配方及養生方法,加強藏醫藥文化的廣泛傳播;大型會展方面,依托現有非遺資源,開展民族非遺與創意設計產業交易博覽會等專業會展,并鼓勵少數民族非遺生產企業參加國際知名展會和文化活動,通過文化交流、項目合作等方式進入國際市場。

非遺資源的旅游開發正是通過與多領域多行業的融合互動,一方面,拓展傳播渠道,豐富傳播手段,擴大國際宣傳力度和宣傳范圍,圍繞旅游活動積極開展投資貿易、展示洽談、推介咨詢、高層論壇、文化交流等活動,使國內外游客深入體驗非遺文化魅力的同時,促進非遺技藝的傳播和交流;另一方面,通過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促進非遺資源與現代生產生活和消費需求對接,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進行深度開發,拓展大眾消費市場,鼓勵文化企業與制造企業深度合作,通過形象授權、限量復制、加盟制造、委托代理等形式開發非遺文化衍生產品,真正使非遺資源的經濟價值得以轉化和利用,讓非遺傳承與國際化發展走上可持續的道路。

4 建立非遺國際化保障機制的對策建議

在我國,非遺國際化無論觀念、方式,還是產品、渠道,尚處于反復摸索和不斷嘗試的階段,而且非遺文化產品和一般的文化產品不同,實現規模化、產業化具有更大的難度、更強的復雜性和更多的不確定性。因此,非遺在國際化的過程中亟需政策措施為其保駕護航。

4.1實施分類促進與差異化扶持

針對不同的非遺形態和表現形式,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實施分類促進和差異化扶持,不能“一刀切”。那些本身有擴大生產的基礎、豐富的原材料,并帶有十分成熟的業態形式,可以實現良好的流通運營的非遺項目走出去,比如釀造、飲食、制藥、茶葉、制陶,剪紙、編織等,可以走大眾化、規模化路線;那些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但規模比較小,或者說消失了,難以進入流通領域,本身又有潛在的社會系統,需要重新去挖掘和培育,比如昆曲、唐卡等,其國際化應該走高端化、走品牌化路線。切忌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出去”建立在絕對的產業化導向之上,對于生產性保護,也不可不加選擇、盲目實施。除了已經明確規定的傳統技藝、傳統美術和傳統醫藥藥物炮制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之外,類似民俗類項目中的 “歲時節令”“婚禮習俗”“祭祀祭典”等,則不可以進行“生產”,更難以“走出去”。

4.2鎖定增值環節進行財政扶持和稅收優惠

目前大多數非遺生產性保護項目面臨著利潤低、稅負重、信貸難等困難,項目主體多為個體、家庭作坊和小微企業,國家有關部門應當積極出臺減免稅收、出口優惠、金融扶持政策,在現有的各類專項資金、政府獎勵、財政補貼中,評估和整合各項促進政策,避免“撒胡椒面兒式”的激勵方式,將財政性支持由過去的直接出口補貼或資金獎勵,前移到研發設計、技術創新和版權保護,或者后移到市場營銷、品牌推廣等價值環節;在稅收減免方面,推行包括免除增值稅、出口退稅、利率補貼、推動向出口商的特惠貸款等在內的實質性政策。特別是利用國家現有對小微文化企業的扶持政策,對非遺項目和企業出口實行最大化應用和有條件突破,創新和豐富非遺“走出去”的促進方式和手段,提高產品和服務出口規模、質量及水平。

4.3加強多層次多種類的國際營銷渠道建設

在正確評價自身整體實力和相對位置的基礎上,深入了解目標市場國的文化習慣、宗教習俗、文化市場現狀等方面的問題,并盡快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化運作、運用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政府部門、社會中介組織及企業共同參與的國際市場信息服務體系,為非遺產品和企業進入海外市場提供關于地址、經濟數據、項目、法律、關稅、版權、實際操作建議和市場分析等實用信息;借力直接和間接的國際市場渠道資源形成多層次和多種類的國際化平臺,鼓勵非遺產品和企業在“走出去”的初級階段,通過委托代理、共同研發生產和聯合銷售等各種方式,深入目標市場國,有關管理部門應在審批程序、政策支持等方面為其提供便利條件;利用多層次多種類的出口平臺,包括駐外機構、貿易促進組織以及政策性金融機構,推動非遺項目和企業構建國際市場營銷網絡。

4.4創新知識產權保護的手段和方式

通過申請專利,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與知識產權保護相結合,正成為知識產權保護的一個新領域。加強專利保護不僅為傳統技藝的傳承提供了法律保障,也為非遺提升自身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國際影響力奠定了基礎。而且非遺中的優秀傳統技藝無論是在走向市場還是在依法維權的過程中,已獲得的專利權都成為關鍵因素。因此,要針對不同類別的非遺的特點,進一步研究其共性和區別,探討運用現代知識產權制度對之進行保護、繼承、創新和發展的可能性。對于有明晰產權的非遺項目進行生產性保護過程中,要按照知識產權等相關法規,依法生產,使非遺生產性保護走向規范化、法制化;對于只有集體產權或者產權不夠清晰的非遺生產,要及時研究制定出相關的法規,以確保遺產所有人的權益[8]。

參考文獻

[1]羅微,張天漫,韓澤華.2013年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報告[J].藝術評論,2014(3).

[2]文化部關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的指導意見[EB/OL]. [2015-10-11].http://59.252.212.6/auto255/201202/t20120214_28183. html.

[3]汪欣.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理念的認識[J].藝苑,2011(2).

[4]宋俊華.文化生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 [J].文化遺產,2012(1).

[5]趙秋麗.讓“非遺”產品漂洋過海[N].光明日報,2013-01-22(009).

[6]高清紅.廣靈剪紙:植根民間,走向世界[J].文化月刊,2013(3).

[7]宋增文,周建明,所萌,等.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文化生態旅游發展研究:以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為例[J].中國人口、資源和環境,2013(5).

[8]呂田品.重振手工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方式保護[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4).

中圖分類號:G125

文獻標志碼:A

Paths and Counter measures of Going ou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oductive Protection

JIANG Duo
(Culture Development Institut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24,China)

Abstract:During the last decade,the inheritance and preserv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has obtained world recognized experiences.Many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s which served as the link between past and future have become local pillar industry and started stepping out.Based on the practice and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productive protection,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articularity and main problems of the going-out strategy.This paper proposed brand building and accumulative development as the“Going out”paths fo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Finally,the active inheritance,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diversified support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Key Word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productive protection;going-out strategy

猜你喜歡
走出去非物質文化遺產
芻議當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與保護
唐山皮影在新媒體網絡中的傳播
關于如何運用吉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培樹核心價值觀問題研究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20:08:03
推動沈陽市戲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產性保護策略研究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51:26
淺論呂劇藝術的傳承與傳播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25:4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国产精品99r8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 69av免费视频|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综合| 青草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在线看|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久久综合AV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夜夜嗨视频免费视频|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精品国产91爱| 欧洲亚洲一区| 亚洲人成成无码网WWW| 色天堂无毒不卡|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成人毛片在线播放| 99尹人香蕉国产免费天天拍| 天堂成人av|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国产乱人乱偷精品视频a人人澡|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精品|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久久精品视频一| 凹凸国产分类在线观看| 日韩福利在线观看|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奇米777|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 亚洲A∨无码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久草网视频在线|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国产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国产91蝌蚪窝| 欧美精品导航| 在线观看无码av免费不卡网站| 日韩中文无码av超清|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婷婷中文在线| 久青草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婷婷五月在线|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1| 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免费人成又黄又爽的视频网站|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免费人成又黄又爽的视频网站|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午夜小视频在线| 国产屁屁影院| 秋霞午夜国产精品成人片| 国产情精品嫩草影院88av| 国产成人亚洲无吗淙合青草| 亚洲免费播放| 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 一级毛片基地|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对白优播| 婷婷六月在线|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