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海峰
(河南理工大學,河南 焦作 454000)
智能互聯技術對教學模式的影響
司馬海峰
(河南理工大學,河南 焦作 454000)
智能互聯時代的到來,改變了知識的傳遞方式和結構,它能夠第一時間實現知識的共享和傳播,這一深刻變化改變了教學的方式和內容,進一步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這也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動因。新的知識儲備和表現方式給教學模式帶來了沖擊和積極的影響,改變著教學進程向著完善的方向不斷前進。
智能互聯;教學模式;教學過程;知識傳播
教學模式是為實現特定指導思想和教學目標而創建的穩定有序的教學活動的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在各種教學模式中,課堂的講授式教學是一種系統傳授知識的教學模式,它經歷了漫長發展和完善,在現代教學的諸多教學模式中仍然占據主導地位,為絕大多數高校所采用。教學模式的本質包含兩個內容,教學和學習過程,模式的建立包含諸多要素,是一項系統工程。智能互聯網技術不僅僅是提供信息的被動平臺,它是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以平臺型智能設備為載體,遵循通訊和數據傳輸規范,結合云計算與大數據的采集、處理、分析,在智能終端、人、云端服務之間,進行信息和數據共享的智能化網絡,該網絡綜合高傳輸速率、大數據分析和挖掘、智能反饋等能力,能夠與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有效的融合,提升教學任務的執行能力。因此,我們需要重新審視新形式下的教學觀念、掌握智能網絡的運行原理、發揮教學雙方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教學任務完成度。
智能互聯網帶來的不僅是內容和形式的革新,更是教學技術的全面提升,推動教學過程長足發展。智能互聯和信息技術被大量運用于教育領域,逐漸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的主體。下面我們結合教學實踐,將智能互聯技術對教與學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和探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在線知識智能更新改變了教師主動的知識儲備模式
教師教學活動的基礎就是課程內容準備,這一過程復雜而枯燥,且在具有較多的重復性。它通常包括資料搜集,教案編輯,板書內容等一系列課程內容組織。當智能互聯被運用于教學準備過程,這將根本改善教師的工作效率。首先,由于智能互聯技術為用戶提供了良好的交互層,可以使信息的檢索更加方便快捷,同時信息的更細具有針對性,可以快速,準確的反饋檢索信息,并在云端自動完成信息更新和提示,從而為教師的課程準備高效的工作方式,為老師對課程體系的進一步研究提供方便;其次,個人移動端設備的接入和共享,使得教學內容的實時更新和整理成為可能,增加了教學準備任務的連續性和趣味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智能互聯的知識存儲模式改變了知識傳播過程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主導者,需要完成相關知識的傳播并控制整個過程。在多媒體網絡教學出現之后,各類交互教學系統、云知識庫,智能分析軟件,給教學提供了更便利的表達方式,這為教師的授課過程帶來新的變化。首先,各類交互學習系統提供了整套的學習內容,學習進度和方案。教師可以通過對他們的主題部分進行整合,提煉出更完善知識點組合,通過融合多種教學手段指引教學內容的發布、傳播和考核等過程。為學生的自助學習進行引導;其次,面向豐富的資源,教師要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認識知識互聯帶來的學習內容形式的多樣性、直觀性和可受性,讓教學目標變得更具備可操作性。教師可以總結各家教學過程的優勢,組織內容,分配學習任務,考核重點,以期達到優化的教學目標。
(三)智能互聯增強了教師的學習意識
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播者”,也是知識的“受播者”,智能互聯網的實時、智能和開放的特性也給教師自身帶來了壓力和挑戰。如何正確面對日益更新的知識信息,改變自己的認知結構和教學方式是每個教師要面對的問題。使得每一位教育者要具備學習意識、創新意識。智能互聯給每一個教育者提供了一個自組織的知識庫和交互平臺,優秀的教育者必須要善于利用這個平臺不斷提升自我,它能夠豐富教師們的專業知識,提高教師們的教學水平,培養教師們的自身魅力。從這個層面來講,智能互聯技術將為執著于教學事業的增加助力,使他們進一步脫穎而出。
(一)智能互聯知識結構的表現方式
長期靜態抽象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端產生了相對疲勞的學習狀態。多媒體技術的引入改變了這一現狀,增強了課堂的活力和魅力。而智能互聯技術在教學活動中有效增加感官刺激,全面更新教學形態,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在智能互聯技術的支撐下,知識可以由數字文本和知識點演變成為圖像、動畫、視頻以及聲音等各類感官情景,讓學生直觀的面對信息流產生的立體化模型,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基于移動計算技術、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和挖掘的智能互聯網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智慧課堂,它融合了信息技術的優勢,提供了完備的知識表現形式。智慧互聯依托多重信息技術平臺,可以呈現知識的同時,對學習數據的進行有效的動態分析,將每個人的學習過程進行數字化描述,實現教學過程的可控性,教學進度更加有序。
(二)智能互聯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提高適應能力
智能互聯實現了課堂之外的立體化交流互動。除了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知識學習,學生還可以借助云端平臺與教師和同學進行課外互動,實現教學傳播端與受播端之間的持續溝通。與此同時,智能互聯技術能實現資源推送智能化,為學生自主學習階段提供了主動知識篩選和推送。智能化的知識點反饋以及完備的信息抽取可以針對性的面向任意個體提供個性化服務,學生在智能互聯環境中,可以輕松自如的進入自己的學習狀態。這樣擺脫了教學過程一對多的單向知識傳播模式,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培養興趣,增強自信。■
司馬海峰,男,河南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講師,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