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社會辦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治理策略研究

2016-02-02 21:55:30
中國全科醫學 2016年13期
關鍵詞:治理

峗 怡

401120重慶市,西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

我國社會辦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治理策略研究

峗 怡

401120重慶市,西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摘要】本文從政策文件梳理了我國政府對社會辦醫態度及政府治理策略的變遷,并分析了社會辦醫的發展態勢及發展所遇到的障礙,主要體現在政府促進政策執行不力和監管不到位兩方面。建議明確政府在社會辦醫治理的職能應重在監管,并探索加強與行業協會形成政社共治的監管模式,以期為社會辦醫資源治理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社會辦醫;政社共治;監管;治理

峗怡.我國社會辦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治理策略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13):1560-1564.[www.chinagp.net]

Wei Y. Current problems of and governance strate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medical institutions[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6,19(13):1560-1564.

隨著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老齡化程度加劇、百姓多元需求增加、政府地方債壓力大等多方面影響,社會辦醫成為一種經濟發展新戰略,出現在國務院、發改委、工信部、衛計委等醫藥發展的產業規劃文件中。政府的發展重心從舉辦衛生事業轉變為大力促進健康產業,其背后的意涵是從由政府提供社會服務轉變為向市場要發展,健康服務也從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的被動地位躍升為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生產驅動力。本文在分析我國社會辦醫的政策背景的基礎上,分析了社會辦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治理策略。

1我國社會辦醫的政策背景分析

我國社會辦醫的發展受到國家大政方針的影響而起伏。解放后醫院主要是公私合營或收為國有;1951年我國《衛生部關于調整醫藥衛生事業中公私關系的決定》出臺,最早對公私合營、社會辦醫明確不歧視態度;1966年以后,國家停止了公私合營支付定息政策,社會資本辦醫逐漸消失;直到80年代又逐步放開社會辦醫的政策[1]。我國社會辦醫經歷了兩降兩升的調整,進入2009年新醫改時期,社會辦醫進入了高速發展常態。

自2009年新醫改以來,國務院、國家發改委、國家衛計委等部門出臺多個文件推動社會資本辦醫。200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09]6號)出臺: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積極促進非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發展,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辦醫體制。2010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衛生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0]58號)指出,放寬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準入范圍,進一步改善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執業環境。2013年,《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40號)指出,著力構建公立醫療機構為主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共同發展的多元辦醫格局。引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向高水平、規模化方向發展,鼓勵發展專業性醫院管理集團。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國發[2015]45號)指出加快推進社會辦醫療機構成規模、上水平發展。這些文件不乏“鼓勵”“加快”“促進”等詞匯,希望引導民營醫院向非營利性醫院、高水平和規模化方向發展,并優先鼓勵民營醫院向兒科、精神科等資源薄弱領域進軍,支持其投資建立區域第三方檢驗中心等。放寬社會資本辦醫的準入,政策方面同等對待非公與公立醫療機構。

2015年5月國務院出臺城市和縣域公立醫院改革指導文件,提出“公退民進”的系列指導意見為社會資本進入醫療市場拓寬空間。其中《關于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3號)提到研究公立醫院資源豐富的縣(市)推進公立醫院改制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多種方式引進社會資本。《關于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38號)提出控制公立醫院特別是大型三級醫院規模,減少三級醫院普通門診就診人次,完善雙向轉診程序,推進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從中央到地方也都積極從審批簡化、市場定價、醫保報銷支付、推進醫師多點執業等方面展開政策性扶持,試圖打開困擾民營醫院發展的“玻璃門”,這種迫切甚至體現在一些比較難實現的躍進性的發展目標的設立。比如,《深化醫改2015年重點工作任務》中提出2015年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服務量達到總量的20%左右的目標,這也是我國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目標。國家衛計委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民營醫院繼續增速穩健,截至2015年4月,全國公立醫院13 314個,民營醫院13 000個[2],民營醫院個數僅少于公立醫院314個;但2013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統計,民營醫院診療人次2.9億人次(占醫院總數的10.6%),民營醫院入院人數1 692萬人(占醫院總數的12.1%)。要在2015年末實現民營醫院服務量距離20%的階段性目標尚有較大差距。

李克強總理2015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部署促進社會辦醫健康發展,很重要的一點是將社會辦醫定位為擴內需、惠民生的現代服務業,這體現了社會辦醫走市場改革思路的頂層設計。在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中,經濟與健康被認為是一種雙向促進關系[3],經濟發展帶動健康服務供需的提升,而國民健康促進經濟發展。我國的衛生事業是由政府提供的一定福利的公益性事業,大力發展社會辦醫刷新了這種傳統認知,即改變了之前由政府通過財政補貼、投資和借助公立醫院壟斷方式來提供醫療服務,轉變為依托醫療產業發展提高健康服務體量,增加服務供應方,并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從而實現從政府提供服務向醫療產業帶動經濟發展的理念跨越。民營醫院若能發揮“鯰魚效應”,將成為倒逼公立醫院改革的推力之一。大型綜合、特色專科、國際醫院的經營模式和理念也可為公立醫院改革提供改革樣板,放活改革思路。在地方政府擁護醫療產業發展,如借鑒重慶市力推PPP項目化解地方債的成功經驗,地方政府希望醫療產業也能廣聚資本、促行業增容、衛生資源優化,滿足百姓不斷增加的醫療衛生需求,并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從而緩解地方債。

2我國社會辦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當下各級政府對社會辦醫是重促進而輕監管,雖然政府提出建立社會辦醫退出機制,嚴打非法行醫、過度醫療,但如何落地仍有待觀察。筆者在重慶多個區縣調研時發現,社會辦醫同時面臨促進和監管雙乏力的現實障礙。

2.1衛生資源短缺引發社會資本向小散規模聚集雖然醫師多點執業、互聯網+、更寬松的醫療產業投資環境促進社會辦醫創新形式層出不窮,但我國民營醫院目前主要呈現出小、散規模的局面。以重慶為例,2009—2013年重慶市衛生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4年重慶市衛生計生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自2009年開始,重慶民營醫療機構的總體數量已經超過公立醫療機構數量,其中民營醫院穩步增長,公立醫院數量有較小幅度的先擴再縮趨勢,在2014年重慶市的民營醫院首次超過公立醫院數量。但和全國情況一致的是,大部分民營醫院是一級醫院和未評級醫院。

資源籌資方面,我國由公立醫院作為寡頭也主要是自收自支,政府對公立醫院的補貼不到10%。除了補貼不足以外,政府控制醫療行業定價權,壓低醫療技術人員服務價格[4],這些可能成為醫療行業形成難以撼動的“以藥養醫、大處方、大檢查”畸形逐利機制的根本政策性誘因。對于新興的社會辦醫,所能獲取的政府補貼這一籌資來源更為稀缺。鑒于全國各地政府地方債的巨大壓力,除少部分經濟發達地區對民辦三甲醫院獎勵式補貼外,大部分地區并沒有出臺明確的政府補貼細則。

衛生資源運行和供給方面的特殊性也是導致社會辦醫逆國家調控方向發展的重要原因。雖然國家相關文件提倡社會辦醫優先鼓勵精神病、康復護理、兒科、中醫等公立資源稀缺的專業領域,地方也出臺類似立法或政策,如《重慶市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規定三級綜合醫院、二級以上專科醫院、中醫醫療機構、康復醫院、護理院以及個體診所這6類機構不受規劃限制。然而從社會辦醫的投資效果來看,在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個數總量持平的情況下,民營所提供服務量僅占一成多,說明民營醫院規模仍主要呈現小、散、質量參差不齊的格局。究其原因,一是因為醫院本身運營規律即是回本周期較長、利潤率并不高的行業,投資者對大型、特色的優質專科醫院設置會持非常謹慎理性的觀望態度,而個體診所、小規模綜合民營醫院因成本低,男科、婦科、美容等專科因與公立醫院錯位固有格局而成為市場投資熱門,小規模個體診所遍地開花,同質化扎堆經營模式難以保障衛生資源和醫療服務的優質供應,反而加劇了惡性競爭如低于成本價搶奪病員的不規范現象,有劣幣驅逐良幣市場風險。二是人力、設備資源等短缺一定程度上限制民營醫院朝專業、大型方向發展的空間。因為醫療服務是需要專業人才支撐的特性,而全國衛生資源人力總量有限甚至有如全國兒科醫生、護士資源匱乏情況,加之最優質的醫生被鎖定在大型公立醫院,優秀人才短缺是社會辦醫的發展瓶頸。而疑難雜癥需要大型醫療設備為基礎,大型設備的審批受到衛生行政部門的嚴格管控,社會辦醫需要與公立醫院競爭大型設備配額指標,往往遇到審批程序周期較長等原因而阻斷大資本投資意愿。

2.2社會辦醫是十三五區域衛生規劃矛盾聚焦點政府在執行衛生政策時缺乏行政能力。一方面,不完善的財政體系削弱了政府支持公共服務的能力;另一方面,決策者無法有效監管執行者的行為。這個問題在醫療領域顯得尤為突出,衛生部的預算是由財政部和發改委制定的,而地方衛生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實際上都掌握在地方政府的手中[5]。區域衛生規劃帶有強烈的地方政府管控色彩,是對區域內固有衛生資源的優化設計和利用指引,較長一段時間主要是對主流的公立醫院進行設計,因分級診療不暢、缺乏執行監督、醫院擴容發展經常突破規劃等原因,規劃執行效果低。

社會辦醫本應是十三五衛生規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結合筆者對重慶多個區縣調研發現,地方衛生行政部門在制定區域衛生規劃過程中,缺乏對社會辦醫的地域、數量和規模的規劃,以及缺乏階段性發展規劃目標。這容易導致兩種錯誤的對社會辦醫的審批模式,一是先放開增長到指標封頂后再管控的“先到先得”式粗放發展思路,這可能導致小、散、亂的辦醫規模搶占先機,而大型機構可能因地方床位指標限制而難以入駐的局面。二是為了給優質社會資源預留空間,而過度加強前期審批來限制社會辦醫,而到規劃末前為完成指標而大量突擊式審批,走“先停滯后放量”的不科學發展思路。無論是先到先得、還是先停后放的發展模式,都是對區域內衛生資源的無效把控。

大力促進發展社會辦醫背景下,地方政策廣開綠色通道,如《重慶市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規定診所、大型醫療機構等6類社會辦醫類型不受規劃控制,而省級衛生規劃本身又對社會辦醫床位總量規模有一定限制,兩者存在一定矛盾,導致基層執行區域規劃層面不甚明了。筆者對重慶多個區縣調研發現,政策執行者質疑社會辦醫“非禁即入”的上層設計程度是否太寬,出于醫保資金等總量有限、社會資本強烈的逐利動機的顧慮。很多地方區域衛生規劃在社會辦醫的床位、人力的總量層面仍留有地方政府約束性控制思維,當然這種管控思維在經濟發達地區或者重視醫療產業發展地區程度較弱。

總體而言,地方政府在區域衛生規劃方面,對民營醫院管控存在“過度”和“不夠”兩種情況,這也是對社會辦醫的政府職能邊界不清的體現。調研發現,地方官員不乏出現“政府僅管公立”的甩包袱心態,也有擔憂過度市場化導致品質下降百姓埋單的局面(如男科、婦科診所扎堆現象)。一個普遍的關切是當下針對醫院包括社會辦醫的衛生監督人力資源稀缺,衛生監督力量跟不上社會辦醫發展態勢,在監督不到位的情況下將社會辦醫留給市場自行競爭,很可能導致大量醫患糾紛、非法行醫乃至維穩的壓力。

2.3與公立醫院同等待遇很難落地雖然國家衛生宏觀政策進一步鼓勵民營醫院的成長,但地方仍舊缺乏執行細則,民營醫院很難獲得與公立醫院在稅收、土地、醫保、補貼上的優惠政策。以Pierre & Peters的經典治理模型來分析政府對社會辦醫的治理,他們認為任何治理模式有5個過程:目標的選擇、決策、資源調動、實施及反饋;而治理的4個理想結果:連貫性、包容性、適應性及問責性。在設定目標、決策和執行政策時必須考慮到連貫性。缺乏連貫性會增加成本并損害公眾的信心。而有效的問責依賴于良好的反饋過程,從而識別和解決低效能。所有4個結果全部成功是不可能的,而必須進行權衡。集權的治理模式雖然有高度連貫性,但缺乏包容性,因為利益相關者被排除在目標設定和決策之外[6]。地方執行不到位使得政策缺乏連貫性,也體現在政府和公立醫院并不實質愿意和非公機構分享固有壟斷的供給體系,這一定程度上會挫敗社會辦醫投資者的熱情。而現階段缺乏對社會辦醫資源治理效果的問責,一是缺乏專業第三方機構對效果評估;二是缺乏公眾實質參與的溝通反饋路徑,社會辦醫行業缺乏一個強大協會去有組織地反映訴求;三是對政府的問責動力不足,社會辦醫很少被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評估任務。

政府在人才培養、醫院等級評審、監管機制、信息化平臺、分級診療、大型設備購置等方面,對民營醫療機構缺乏類似公立醫院“正規軍”待遇。就人力資源方面,在“得醫者得天下”的醫療產業發展時代,事業單位人事改革滯后,現有體制下醫師多點執業很難落地,醫生的量不足、質不優是社會辦醫的瓶頸之一,招不到、留不住成為一個普遍現象。大型公立醫院虹吸人才,而大部分中小型民營機構對中高端人才吸引弱。民營醫院醫務人員以剛畢業學生和返聘退休醫生為主力軍,存在學歷低、職稱低、培訓機會少等問題,因編制、職稱發展、學術環境和待遇等原因,人才流失嚴重。

除了上述體制因素,公立醫院作為寡頭自動排斥競爭對手也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現階段分級診療受到重視,但處于利益固著的考量,公立醫院體系內部存在下轉上容易、上轉下難[7]的單向困惑,雖然國家衛計委出臺一些轉診硬性指標,但有抵觸的執行效果還有待觀察。民營醫院則更少被納入雙向轉診的體系,也是公立醫院自動排除的結果。在學術交流、醫師進修方面社會辦醫也容易遭到排擠。

后續政策的支撐不足也導致社會辦醫政策落地乏力。如多數民營醫療機構沒有參與醫院等級評定、自負盈虧色彩濃厚,當下公立醫院的評級標準并不適合民營醫院,比如科研方面稍顯過重。不評級也成為內部價格管理混亂、外部監管無法規范的誘因。2014年出臺《關于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有關問題的通知》,對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按程序將其納入基本醫保等社保服務,并執行與公立醫院相同的支付政策,但現行醫保目錄主要根據物價局審核的公立醫院診療級別對項目有不同保險價格設定,對民營醫院具體報銷支付如何銜接、如何規范其制定價格行為尚未明確。這容易使醫保部門樂于采用總額預付制來簡單控制個體醫院的醫保數額總量,而出現總量不足的局面。

2.4政府監管失靈,且社會監管松散現有區域衛生規劃定位不明確、政府規制職能不具體的情況下,加速讓社會資本辦醫會造成小散亂等社會辦醫規模聚集,形成同質化低端惡性競爭,加上衛生監督體系力量不足,會導致政府監管失靈或失控的狀態。現有的衛生監督人力資源方面存在學歷偏低、人員不足情況,公務員、參公、事業單位的編制混雜,全國衛生監督人員平均每萬常住人口擁有0.75名衛生監督人員,平均每萬常住人口擁有0.52名執法人員[8],經過衛生部三定方案變動以及衛計委機構整合調整,2013年衛生監督員每萬人僅0.6名不到,這離標準化配置遠遠不夠,2010年《衛生部關于切實落實監管職責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與衛生監督工作的意見》提出,要實現轄區每萬名常住人口配備1~1.5名衛生監督員的標準。而中西部衛生監督人員則更不充裕,調研也發現重慶部分區縣衛生監督人力資源結構老化且發展停滯,主因編制緊張,無法吸納新人的局面廣泛存在。

當下社會辦醫缺乏行業協會作為內部統一的自治監督,僅有類似《全國民營醫院誠信自律規范》從執業道德方面的指引。而隨著新媒體、自媒體等發展趨勢,公民監督也成為一個重要監督來源,但這種監督往往是受害者觸發型監督,患者已經受到傷害,但這些個案聚集不一定必然能導致不良機構的退出市場,只是會有用腳投票的輿論影響力,關于糾錯、懲罰等仍有待衛生監督機構或成熟的行業自治懲戒更為徹底且規則化。

2.5資本逐利導致社會信任度、支援度低,影響長遠發展文獻顯示,社會辦醫療機構和公立醫療機構在醫療費用和服務質量方面并沒有顯著差異,社會辦醫反而可以促進公立醫院和整個醫療衛生服務市場的績效[9]。即使全民免費醫療的英國近十多年也在不斷促進民營醫院發展,英國學者將其歸納為“競爭和患者自主選擇驅動的內部市場化”;而臺灣通過建立全民醫保體制,從“政府興辦醫療機構直接提供服務”模式,轉型到“政府籌資補需方,民營機構提供醫療服務”的模式[10]。但上述成功在于前瞻性地建立了清晰的政府監管職能范圍,在政府監督下展開改革。我國在此方面準備不足,牛津大學和哈佛大學教授撰文充分闡述社會辦醫可能出現負面影響,首先分析政府鼓勵實現2015年20%市場份額這種私有化背后的目的可以被解讀為3個:一是戰略舉動,即利用私立醫院作為刺激性競爭,刺激困難重重的公立醫院改革發展;二是政府思想觀念領域的大轉變,意圖采用一個更加以市場作用為主的方式來提升醫療衛生保健領域的生產力;三是希望醫療衛生領域能夠成為另一個促進經濟發展的領域。但學者們提醒中國政府應當警惕私立醫院成為新一輪與公立醫院贏利競爭而加劇大處方、大檢查等現象,并提醒應當首先評估私立醫院的進入會對醫療衛生保健系統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否則,中國可能無法控制現在醫療衛生保健提供方面已經存在的不公平和支出增加問題[11]。

在我國現有環境下,全社會對整個醫療行業信任度達到新低,而社會辦醫則更甚。政府很難打破對社會辦醫差別待遇的玻璃墻,也與社會根深蒂固的對非公立醫療機構的不信任感有關。以莆田系為代表的社會辦醫的贏利發展模式,已經丟失社會的信任感,形成公眾的天然偏見并固著為一種價值觀預判,排擠社會辦醫。部分民營醫院缺乏誠信、虛假宣傳、哄搶病源、過度醫療、欺詐蒙騙、與患者合謀騙保等行為,甚至與公立醫院“合作”,民營醫院通過從公立醫院“買渠道”方式來獲取病源,這些附加成本最后由患者承擔。這都導致全社會從地方政府到百姓對社會辦醫行業出現的集體性不信任乃至歧視的危機,這導致負面連鎖效應,影響社會辦醫生存發展。當下醫患關系緊張沖突態勢下,醫院已經成為醫鬧、醫暴事件的重災區,而民營醫院能獲取的來自政府和社會的理性糾紛解決資源有限,而出于規模效應難以贏利考慮,商業保險公司不愿意向民營醫院提供醫師責任險產品。誠信缺失限制了民營醫院發展的外在援助基礎。

3我國社會辦醫發展監管策略建議

3.1明確監管應成為政府對社會辦醫的核心職能對社會辦醫“非禁即入”是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市場化發展思想,政府作為守夜人,由市場自行競爭淘汰,在發展探索期必然會出現一批被淘汰的醫院,但醫院的不合格產品對公眾而言所帶來的傷害比一般的產品更甚,是關于健康和生命權利,尤其需要事前監督的管制。

對社會辦醫全過程的“強監管”應當成為今后一段時期政府的核心職能。這種邏輯是尊重市場競爭規律,但也充分考慮醫療行業特殊性,雖然衛生服務提供方式和來源可以是多元,但政府職能定位應當是管好醫療服務產品的輸出端,即醫療品質,因為醫療服務質量和食品安全等一樣是關涉人的健康和生命密切相關的行業,需要通過政府的全過程監管來保障供給底線,這包括對醫療服務價格制定合理監督、對醫保使用規范監督、對醫務人員執業過程規范性監督等方面。也需要加強監管防止社會辦醫改制重組公立醫院而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強化監督執法是社會辦醫大發展背景下對百姓的基本保護,從而實現底線正義。要加強對社會辦醫與公立醫院的同質監督,探索預防糾查和退出機制。以荷蘭為例,2013年4月由荷蘭競爭管理局、獨立郵政電信管理局和荷蘭消費者管理局合并成立消費者和市場管理局(ACM),從事消費者權利、競爭、具體部門的三項監督職能,在衛生領域,主要對有損衛生質量、價格、可及性的市場壟斷行為及時糾正[12]。

我國已出現大型醫院投資熱潮,有諸如合作聯營模式、集團特許經營模式、租賃經營模式、醫院集團經營管理的模式、合同經營管理模式等,因隸屬關系、投資主體、所有制等不同導致條塊分割,增大監督難度。而小規模遍地開花的社會辦醫格局給監管增加任務量。為應對衛生監督人力資源短缺,可以考慮增加協管人員以及向社會第三方組織采取政府購買監管服務等方式補充監管資源。

3.2加強區域衛生規劃是落實政府對社會辦醫監管的重要手段近幾年由市場選擇和政策環境所形成的社會辦醫總體格局并不盡如人意,規模小、無特色、趨同性強、不突出,缺少高水平、差別化的社會辦醫,缺乏民營大型專科和綜合醫院,社會辦醫差異化發展格局尚未形成,說明政府不能完全甩手讓市場去決定社會辦醫資源分布。民營資本的逐利性僅從個體角度規劃辦醫,造成碎片化問題。從預防性監督的角度,政府對一些明顯容易形成的同質化扎堆的趨勢應從規劃方面給以糾正建議,避免不必要的惡性競爭,既浪費醫療資源,又制約民營醫院的發展。

政府引導社會辦醫要突出特色和專科性,理想的社會辦醫院可以與公立醫院在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形成有序競爭;可以提供高端醫療服務;也可設立護理院、護理站、老年病和慢性病醫院等特色醫療機構提供緊缺醫療服務,設立專業醫學檢驗中心和影像中心,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元化醫療服務需求。

3.3創新探索行業協會自治、監督功能我國社會辦醫并沒有形成一個有影響力的行業自治協會,即使公立醫院的中華醫學會的定位是“黨和國家聯系醫學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發展中國醫學科學技術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著重以學術交流、培訓為目的的組織。但如美國、英國、我國香港地區有強大的醫師行業協會懲戒功能,形成一套自我系統內監督凈化功能。可以先在社會辦醫行業創新設立擁有行業自律懲戒能力的協會監管組織,類似消費者協會功能,整合政府和民間力量,共同協助社會辦醫市場競爭退出機制的實施。

在互聯網+醫療大背景下,實現數據互通共享是大趨勢,社會辦醫信息化不應成為衛生信息孤島。居民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應當在公立與非公之間無障礙流動,才可以實現居民無縫式醫療保健服務鏈,才能更好促進分級診療,公立系統電子信息化發展不是針對社會辦醫形成新的公立醫療機構聯合體行業壁壘。這一改革過程,社會辦醫行業協會的自治化可以先實現自我系統的互聯互通,再與公立醫療機構對接,并將信息對接各級衛計委、醫保監管中心,也可以緩解監管人力不足的局面。

志謝:感謝重慶市衛生信息中心給予筆者在社會辦醫現狀及治理研究方面的調研支持。

作者貢獻:峗怡負責資料收集、調研及全文的撰寫修改等。

本文無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1]Liu Y,Qi LL,Zhu Q,et al.History and relevant policies of the private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China[J].Chinese Hospital Management,2014,34(5):14-17.(in Chinese)

劉嫣,齊璐璐,朱騫,等.我國社會資本辦醫的歷史和相關政策的發展[J].中國醫院管理,2014,34(5):14-17.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統計信息中心.2015年4月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EB/OL].(2015-06-17)[2015-12-22].http://www.nhfpc.gov.cn/mohwsbwstjxxzx/s7967/201506/9e460a73534b42e3b34968ee20e4160f.shtml.

[3]WHO.Filling the gap within a generation[Z].2008.

[4]David B,William H.Lessons from the East——China′s rapidly evolving health care system[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5,372(14):1281-1285.

[5]Huang Y.The sick man of Asia[J].Foreign Affairs,2011,(6):119-136.

[6]Pierre J,Peters BG.Governing complex societies:trajectories and scenarios[M].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2005:16-17.

[7]Xu CE,Quan SC,Zhou XC,et al.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eing difficult in two- way referral mode[J].Chinese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2009,26(6):373-375.(in Chinese)

徐長恩,全世超,周新朝,等.雙向轉診下轉難影響因素量化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9,26(6):373-375.

[8]羅莉,胡蕊,孫肖瀟,等.全國衛生監督機構人員數量及編制情況分析[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11,18(5):22-26.

[9]Liu GE,Guan HJ,Gao C.Analysis on status quo of private care in 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Policy,2013,6(9):41-46.(in Chinese)

劉國恩,官海靜,高晨.中國社會辦醫的現狀分析[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3,6(9):41-46.

[10]朱恒鵬,昝馨,向輝.財政補償體制演變與公立醫院去行政化改革[J].經濟學動態,2014,55(12):61-71.

[11]Winnie Y,William H.Harnessing the privatisation of China′s fragmented health-care delivery[J].Lancet,2014,384(9945):805-818.

[12]Wei Y.Solidarity as a system design element for the European health care system and its trend [J].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Policy,2016,9(1):52-57(in Chinese)

峗怡.論歐盟國家衛生制度設計的團結安排及變化趨勢[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6,9(1):52-57.

(本文編輯:閆行敏)

Current Problems of and Governance Strate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Medical Institutions

WEIYi.

PoliticsandPublicManagementCollege,SouthwestUniversityofPoliticsandLaw,Chongqing401120,China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d the changes of the government′s attitude toward private health institutions and the governance strategies in China,and summarized the tendency and barri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health institutions,which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poor implementation of policy and supervision.It is suggested that government should focus on supervision in the governance of private health institutions and explore the cooperation with the industry and relevant associations in the supervision,in order to provide new thoughts for the governance of private health institutions.

【Key words】Private medical institutions;Government-society co-governance;Supervision;Governance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3CZX082);2016年西南政法大學科研資助項目

【中圖分類號】R 19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6.13.019

(收稿日期:2016-01-10;修回日期:2016-03-21)

·衛生經濟與管理研究·

猜你喜歡
治理
水電站機械設備隱患排查治理
道德經對政府職能轉變的啟示
實現“制度+科技+文化”的有機結合
中國各地區主要空氣污染物結構的因子分析
大經貿(2016年9期)2016-11-16 16:59:24
社會參與美國社區學院治理及對中國應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啟示
職教論壇(2016年24期)2016-11-14 09:04:33
關于治理潮州市區流動攤販占道經營問題的思考
考試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47:38
諧波分析與治理措施探討
治理背景下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發展
體育時空(2016年8期)2016-10-25 18:49:34
淺析網絡輿情治理
經營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7:51:37
數據+輿情:南方報業創新轉型提高服務能力的探索
中國記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36: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亚洲精品麻豆| 国产在线自乱拍播放|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成人不卡视频|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亚洲成人77777| 成人亚洲国产|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999福利激情视频|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国产经典三级在线|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av色爱 天堂网|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国内精品小视频福利网址|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伊人久综合| 伊在人亞洲香蕉精品區| 色综合成人| 91亚洲精选| 激情视频综合网|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91精品专区| 99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 99re热精品视频中文字幕不卡| a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www网站| 亚洲AV成人一区国产精品|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夜夜操国产|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欧美成人二区| 综合色在线|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欧美| 欧美激情综合一区二区| v天堂中文在线|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网站| av在线手机播放| 亚洲成人一区在线|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无码AV动漫| 国产一级α片|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二区三区| 老司机久久精品视频| 亚洲动漫h| 国产精品视频3p|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AV网| 伊人五月丁香综合AⅤ| 无码'专区第一页| 99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五月丁香伊人啪啪手机免费观看| 国产素人在线| 精品福利视频网| 99视频只有精品| 草草线在成年免费视频2|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无码真实干出血视频| 女人一级毛片| 97在线国产视频|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