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 100191
?
從一則案例探究個人海外代購的法律問題
孫一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 100191
北京居住的翟女士在微信上添加了一個名為“小丫頭美國代購”的女孩,2015年7月17日,該女孩朋友圈顯示買到一款限量版的香奈兒黑色雙肩包,翟女士在微信上與其聯(lián)系后,支付寶給對方轉賬了22800元。但在收到包包之后,翟女士發(fā)現包包皮質有刺鼻的氣味而且很假。后經翟女士去香奈兒專柜對比,確認所謂代購的這個包包并不是香奈兒正品,而名為“小丫頭美國代購”的女孩,也并不是在美國上學,而是一名在重慶某大學讀大二的女學生。
現如今,由于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海外代購越來越多地發(fā)生在我們生活中,但隨之而來地也出現越來越多的糾紛問題。
(一)概念分析
代購,是指代為購買商品的一種行為。海外代購,就是通過購買者與代購者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將購買者所需要的商品從國外帶回或者是郵寄回國內,代購者從中收取報酬的一種行為。代購簡單地可以分為個人代購方和網絡電子媒介代購,其中個人代購方又可以分為熟人代購和專職代購。而近年來,個人代購的趨勢愈演愈烈,朋友圈很多人都做起了兼職的代購,正如案例當中的女大學生,對于這一主體的性質,我國法律還沒有相關定性,因而在現實生活中更易產生法律問題。
(二)原因分析
最近幾年,消費者越來越熱衷于通過海外代購來購買商品,海外代購市場之所以發(fā)展如此快速,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國際品牌也深入日常生活中,各種國外品牌充斥在人們的生活當中,很多人為了追求品牌,又不想花更多的錢,就通過出國的朋友代購回想購買的商品,最初的代購就是從熟人慢慢發(fā)展為專職的海外代購。相比于國內更好的品質以及更低廉的價格,消費者的人數越來越多。
第二,國內的部分產品質量經常出現問題。根據最近幾年的報道,從“三鹿奶粉”到“蘇丹紅鴨蛋”等等,各種商品的質量問題讓國人對于國產商品產生了極大的懷疑。出于對自己身體健康的考慮,很多消費者選擇海外代購這種方式來購買自己認為可能更具有安全保障的產品。而這個原因恰恰也促進了海外代購的快速發(fā)展。
(一)個人海外代購的法律屬性
海外代購這種新興的購物方式,與我們日常購物所涉及的法律關系是不同的,后者通常只包括兩方當事人,即銷售者和消費者,而前者則另外還多涉及一方當事人,就是代購方這一具有中間屬性的法律主體。海外代購中的銷售者,就是國外商鋪中貨物的出賣一方,消費者就是實際購買貨物的一方,代購方就是為了消費者而從海外購買貨物的一方。個人海外代購通常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直接代購,另一種是間接代購。
直接代購,是指代購方自己在海外已經買到商品,已經擁有了商品的所有權,且自己有權利實際支配該商品,回國后將自己擁有的商品陳列于可供消費者選擇的電子媒介上,可能是面向特定的或不特定的群體,以此來供其選擇。在這種代購方式中,三方法律主體形成了兩種互相獨立存在的法律關系,第一個是代購方在國外與銷售者基于買賣商品形成的買賣合同關系,第二個是代購方回國后與消費者基于買賣商品形成的買賣合同關系。這兩個法律關系在產生上具有時間的先后性,先有第一個買賣合同法律關系,后有第二個買賣合同法律關系。
間接代購,是指代購方將自己要出國的情況通過網絡中介告知特定或是不特定的群體,將可以在海外購買到的商品陳列在電子商鋪中,由消費者自行選擇想要購買的商品,然后告知代購方,由代購方從海外購買消費者指定的商品,并在回國后郵寄給消費者。在這種代購方式中,代購方事實上是為消費者提供了一種服務,即在海外為其購買制定的商品,而此時兩人之間形成的便不再是買賣合同法律關系,而是基于委托形成的委托合同法律關系。消費者是委托人,代購方是受托人。
(二)個人海外代購的法律風險
與傳統(tǒng)購物方式相比,個人海外代購是存在高風險的。第一,個人海外代購是新型購物方式,由于法律的滯后性,消費者出現購物糾紛會產生維權困難的情形。第二,現階段我國海外代購市場情況混亂,個人代購者的誠信狀況良莠不齊。一旦消費者對所購商品有異議,很少能夠從個人代購者那里進行退貨,尤其是存在涉及到國外這一因素,有可能在實際維權的時候涉及到購買的地方的兩種不同國家法律規(guī)定,這可能會存在相互沖突的地方。而遇到這種情況,普通人往往在沒有專門指導人員的介紹下無法運用已有的法律法規(guī)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第三,通過個人代購方式購買的商品,不會有我國的入境檢驗檢疫合格證,因此其安全性無法保障,如果產生質量問題,實際購買人無法從商品出賣人那里獲得任何賠償。
實際購買者在整個海外代購的消費過程中,扮演一個消費者的角色,其權利可能受到以下幾個方面的侵害:
首先,安全保障權可能受侵害。網絡代購商可以最初是代購真品,但是在其運營的過程中,往往會被利益蒙蔽雙眼,而在代購中用假冒偽劣產品代替真正的商品,以此來謀取巨額利潤。甚至一些代購者為了營造一種商品真的是從海外代購回來的假象,先將假的商品郵到國外,再從國外根據訂單要求寄給消費者,這樣還會有國際物流顯示,以此來制造“海外”代購的假象來蒙蔽消費者。而采取這樣的運輸方式,還能夠巧妙地避開海關檢查,這是很多代購者采用的方式。
其次,知情權受到損害。以計算機網絡服務的大背景下的海外代購具有開放性、快捷性等特點,但同時也存在侵犯消費者知情權的情況。例如海外代購者可能提供虛假信息,個人代購者為了利益也可能夸大產品功效以及虛標價格等手段進行宣傳。
最后,隨著需求量的無限增大,很多個人海外代購者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摻假賣假。甚至現在出現專門代購假貨的集團,以仿冒海外知名品牌為主,生產各種假冒偽劣產品,再以個人代購者的途徑賣給消費者,個人代購者與背后的生產假冒偽者惡意串通,侵害消費者權益。
消費者如果購買的商品存在質量問題,更有對消費者人身造成侵害的情況,消費者是可以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進行維權的。但是這里出現的問題就是此處的個人海外代購者從法律的角度,是否構成經營者這一主體,是存在很大爭議的。經營者需要具備以下幾個要素:一是以獲取利益為目的,也就是說經營者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取利潤,沒有不追逐利潤的經營者;二是銷售產品或服務的對象是消費者;三是銷售產品或提供服務是獲取利潤的方法。四是經營者既可以是單位,也可以是個人。根據以上四個要素,經營者可以定義為以生產和銷售商品以及提供服務滿足消費者需要來獲取利潤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因而法律的滯后性在此處顯現無疑。
隨著科技進步和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發(fā)展,海外代購業(yè)已經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購物方式。但是我們仍然能夠看到,在整個實際交易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而現行法律仍然沒有合理的解決辦法來規(guī)制這一問題。因而,國家立法機關應當針對日益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規(guī)制,以此來更好地維護消費者的權益。
[1]李佳琪.海外代購法律分析[J].法制與經濟,2016(2).
[2]張君.職業(yè)私人海外代購的法律屬性及其立法規(guī)制[J].法制與經濟,2014(1).
[3]王杉杉.海外代購的法律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3(3).
[4]程楚.論網絡海外代購中消費者的權益保護[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