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楠
(海口經濟學院音樂學院,海南 海口 571127)
海南民歌資源概況及在旅游文化發展中的作用*
李楠
(??诮洕鷮W院音樂學院,海南 ???571127)
海南省有著豐富的民間音樂文化資源,生活在海南的各少數民族同胞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創作了很多以民歌來表達情感的音樂形式。這些民歌來源于人民的真實生活,是海南各族人民最真實的情感表達,隨著國際旅游島建設步伐的加快,這些民歌已經成為了海南當前吸引游客的主要文化形式。
(一)黎族民歌
“詩言志 歌詠言”,黎族民歌是黎族勞動人民的心聲,是黎族人民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黎族民歌源遠流長,黎族作為古越族的后裔,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呂氏春秋》記載“越王不善,為也音而反善之?!彪m然我們沒有見到過黎族民歌原始面貌,但是在一些收錄的民歌當中可以真實的感受到黎族民歌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黎族民歌的內容豐富,題材相當廣泛,涉及生活的各個領域。按內容歸納可以分為勞動歌、愛情歌、生活歌、故事歌、時政歌。
黎族的民歌多數保持著原始的音樂風格。首先在民歌的結構方面較為自由靈活。主要有單句體、雙句體、起承轉合體和遙諺體。這些不同的民歌結構對不同內容的民歌創作、演唱,都提供了豐富的空間,使得黎族民歌更容易反應生活更容易上口。
黎族民歌調式音階、節奏節拍也有著自己的特點,雖然黎族民歌也是以五聲音階為基礎、但是他多為四音、五音、六音、七音構成徵調式和宮調式、角調式幾乎沒有。在不同民歌所反映的內容不同,歌詞格式的不同、曲調旋律也會隨著歌詞的變化而變化。黎族民歌的節拍是很規整的,多為2/4、3/4、4/4,也有特殊的散板節奏。
(二)崖州民歌
崖州民歌是海南古崖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崖州文化在海南南部地區的寶貴文化遺產,崖州民歌主要是流傳于民間老百姓喜聞樂聽的民族音樂文化。崖州民歌如果是從演唱方言的角度來看,它屬于海南南部地區從三亞崖城經九所利國黃流佛羅至八所板橋一帶民間傳唱的歌謠,至今還在這一帶興盛流傳著。這些歌謠在坊間都叫土歌或“瓜”,后人為了統一古崖州文化將其稱為“崖州民歌”。崖州民歌在2006年5月20日由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崖州民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朝,在清朝時期發展繁盛。崖州民歌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歌詞多為七言,從人文歷史、風光景色到生產勞動、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無不涉及。已發現的敘事長詩不下百首,是崖州民歌中的瑰寶。崖州民歌曲調優美動聽,有號子、叫賣調、拉大調、柔情調、嗟嘆調、哼小調等。代表曲目有《十送情郎》、《梁生歌》、《張生歌》、《孟麗君》、《駐春園》等。
崖州民歌的格律是非常嚴謹的,在每一首(或每一段)的四句歌詞中,要求第一、二、四句的結尾音都要押韻(首句亦不許脫韻)。四句尾音的音調,也順次嚴格規定為入聲(或陰平)、陰平、入聲、陽平。即除第一句的尾音稍可通融外,其余三句的尾音音調都不許更改。除了尾音,別的字音也須盡可能符合平仄。而對各句第四個字的音調要求尤嚴。此外,每一首(或每一段)中的四個尾音均不準彼此重復??傊?,就韻律而言,它比絕句或竹枝詞還嚴格。
(三)儋州民歌
儋州可以說是一個海南歷史非常悠久的城市。具記載,儋州市海南最早開拓的市縣。在漢武帝時期就設置了儋耳郡,算到現在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在這2000多年的歷史中,儋州人民創造了具有儋州獨具特色儋州民歌。這也是千百年來儋州人民有勤勞和智慧創造出來的寶貴文化遺產。
儋州的民歌不但有這悠久的歷史,而且它的種類也是非常多的,儋州民歌的主體主要分為儋州山歌和儋州調聲。
1.儋州山歌
儋州山歌根據語言和生活習慣以及地域歷史文化的差異,有分為儋州山歌、“客家山歌”和“四里”歌。
儋州山歌和我國其他地區的民歌題材的山歌有很大的不同,儋州山歌的吟誦性較強,它和內地一些地區的“吟唱調”相似,但是儋州山歌更賦有音樂性,所以它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儋州山歌的曲調是由儋州的一種吟詩調演變過來的,現在的山歌比起過去更加豐富了音樂性和表現力。第一是典型的儋州山歌是第一、二、四句進行時高低起伏的,整首歌曲從高音區開始,并盡可能的在高音區延長高音,然后小跳的形式島低音區結束。第二是,在山歌的第三句曲調比較婉轉,優美、極具陳述性質。第三是在雙句結束前都有一個類似于挺短的節奏,更突出儋州山歌的吟誦性特點,第四是,儋州山歌運用了很多的裝飾音、倚音、滑音等,加強山歌曲調的變化。
儋州山歌的內容豐富,涉及的內容廣泛,有愛情歌、時令歌、革命歌、哭喪歌等等。這些山歌的演出場所是沒有特殊固定的,多數時間是在村中人聚集在一起時,大家即興演唱的。這些山歌長短不一,短到4歌樂句,長的可以講述一個長篇故事,這些山歌演唱場面常叫人影響深刻。
2.儋州調聲
儋州調聲可以說是儋州市最主要的歌種。調聲是突破了山歌固有的格律和曲式結構,從山歌中演變而來。儋州調聲有著他特有的節奏,最初是在勞動中傳唱,后來儋州人民將電聲進行集體對唱,形成了儋州特色的調聲。
儋州調聲的內容也是非常豐富的,人們通過進行集體對歌的形式,娛樂傳情。歌唱的內容有反應時代背景的,有歌唱家鄉風景的,也有宣傳政策的,還有諷刺社會丑惡現象的,無不涉及,調聲同時青年男女交往的重要形式,通過調聲傳遞愛慕之情。儋州調聲也是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以上這幾種民歌是海南目前主要的民歌形式,他們能夠一直流傳下來除了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之外,也是因為這民歌記載了海南各族同胞在生產斗爭與社會各類生活中,創作的符合人民群眾的音樂創作形式,這些民歌的不僅僅具有其獨特的藝術性,更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思想性。
海南省的民歌文化資源是我國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這是海南各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勞動生活的真實寫照。這些流傳的民歌作品是海南各族人民的集體智慧結晶,它也是為傳承中國民族音樂文化起著重要推進作用。海南的民歌資源豐富,除了上述介紹的幾種以外,還有很多沒有列舉的種類,但是它們都有很多的共性。
首先,海南民歌并不是哪個作曲家創作的,它屬于海南各族人民。在馬克思主義哲學里曾經講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它們不僅僅創造出豐厚多樣的物質財富,還創造出絢麗多姿的精神財富。海南民歌的創作與海南各族人民的生活勞動緊緊連在一起。這些民歌的創作體現了海南各族人民的審美思想的一致性,深受人們的喜愛,成為海南乃至全國的民歌藝術資源。
其次,海南民歌并沒有經過嚴格的音樂創作技巧的練習,但是創作起來卻非常的自然。曲調也很好上口。這里就表現出海南民歌創作即興的特點。當然我們現在所有的民歌樂譜也都是通過歌者演唱時記錄下來的,這也是人們越來越重視中國民間音樂的價值,這種口頭傳播的方式,在一定程度是有利于民歌的即興創作的,但是有時候這種即興的方式不容易被記載,因而丟失了很多民歌曲譜。
海南民歌在每個歷史時期都有不同民歌作品誕生,這些民歌伴隨著海南人民的生產勞動、生活娛樂,成為了海南各族人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海南民歌對對宣傳海南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大多數民歌都是由即興創作和口頭流傳,所以很多優秀的民歌作品沒有的大及時的記載,不少地方的民歌都集中在幾位民間藝人身上,加上大多數青年人都到城市里生活居住,不少少數民族地區已經出現民歌失傳的情況,所以就以上一些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兩點建議:
(一)完善民間的實地考察制度,深入一線搜集材料
實地考察對于海南民歌的保護和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和意義,它不同于學術研討會,它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一種方式。深入實地考察可以使專家學者們從土生土長的各族同胞哪里汲取素材,可以使對民歌的評論更賦予真實性,權威性和準確性,同時,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有效的收集民間傳唱的各類民歌,作為即興創作與口頭傳播的民歌,我們也需要更多的專家學者去挖掘、整理,更好的喚醒海南人民對民歌的保護意識。
(二)學會使用現代化傳媒手段
目前,很多專家學者出版專著發表論文,這種方式一定程度保護了民歌,也起到了一定發展,但是所涉及的范圍還屬于比較窄,所以就需要將現代化的多媒體手段運用到民歌的傳承與保護當中,通過現代化的數字錄音等方式將海南民歌進行保存整理,對民間傳唱的曲目進行數字化制作,發行,這就對增強民歌對人們的感召力起著重要作用。再如舉辦傳播民歌的電視節目和比賽,通過這種形式對海南民歌的藝術魅力完全展示在大眾面前,以提高人們挖掘傳承的意識。特別當前的各類娛樂節目眾多,低俗化普遍化的整體環境中,借助新媒體傳播保護海南民歌資源,這也是我們要完成的重要任務。
海南省是以旅游經濟為主的省份,想要發展旅游業必然要核心的旅游文化做支撐,海南的民族音樂文化發展對旅游文化有著巨大的影響,海南民歌是海南民間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也是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中既是重要媒體,同時又是打造國際旅游島品牌的重要載體,海南省得民歌資源為國際旅游島的建設注入了新鮮的元素,這種元素已經成為了吸引鍋內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越來越多的旅游者已經不僅僅是因為氣候的因素到海南旅游,更多的游客都是獨特地域文化所吸引的?!笆濉逼陂g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推動旅游與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在創新創業的大環境下,將海南民歌資源運用到旅游業發展建設當中,推動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品牌形象。
海南的民歌資源不僅僅是一種文化資源,它更是海南歷史和文化的縮影,它向國內外游客展示了海南各族同胞的精神風貌,同時也使有人了解了海南各時期發展的艱辛歷程,海南民歌也傳達著海南精神,也加深了游客的海南印象,這些寶貴的民歌資源在國際旅游島建設中發揮著意想不到作用。
對于海南民歌資源的保護也需要我們這些高校音樂教育工作者不斷的去挖掘,搜集,對海南民歌資源進行深入的研究,我們要讓學生們多了解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內涵,這些中國特有的民間音樂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音樂文化根基,這是我們特有的中華民族特性。■
[1] 薛瑾.旅游中的民歌資源開發與保護研究.四川師范大學,2008,04.
[2] 劉厚宇.海南黎族民間音樂資源的旅游開發.中國會議,2013,11.
[3] 邢孔輝.簡論崖州民歌的旅游文化價值.瓊州學院學報,2011,02.
??诮洕鷮W院2015年校級科研課題《海南音樂文化資源的開發對旅游業發展的影響》研究成果(hjky15-27)
李楠(1981-),男,廣州梅州人,海口經濟學院音樂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作曲技術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