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曉丹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湖南 婁底 417000)
淺析高校美聲教學中的“非聲樂技巧”
康曉丹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湖南 婁底 417000)
美聲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注重聲樂技巧的教學,還要注重非聲樂技巧的教學,使得學生能夠在舞臺上很好的展現(xiàn)自我。本文主要是音樂文化背景和非聲樂技巧進行研究,希望能夠對非聲樂技巧教學起到一定的幫助。
高校;美聲教學;非聲樂技巧
美聲唱法源自西方,隨著各國之間文化交流的展開,美聲開始流向其他國家。
西方音樂在很早的時候就存在了,音樂的存在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并且和人類的文明和文化交織在一起。音樂的發(fā)展和人類的歷史是相融合的,音樂在記錄人們的生活以及文化的時候,也為人們提供了精神上的享受。音樂的起源一直都是人們討論的焦點,但是無論哪一種結果都展現(xiàn)了音樂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音樂是在人們的生活基礎之上形成的。西方音樂的形成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思想和文化的影響,根據(jù)音樂的發(fā)展歷史來看,無論音樂哪一個發(fā)展階段,都融合了聲樂工作者的智慧和思想以及足跡。聲樂作品所包含的東西很多,所運用的題材包羅萬象,有愛情、神話、勞動以及風景的描繪等等。但是無論那一種題材都和創(chuàng)作者息息相關,都要通過創(chuàng)作者的思考以后以及感悟以后,才會形成音樂,因此這些音樂里面都融合了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等。對于聲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總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生活和文化以及社會等等,盡管創(chuàng)作者在創(chuàng)曲過程中并沒有有意識的將這些東西融入到音樂當中。因此在歌曲演唱的時候,就不能僅僅只關注聲樂技巧,還要注重文化背景,因此高校學生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一定要有意識的去關注西方聲樂文化背景。
高校學生自學習聲樂的時候,不僅僅要學習聲樂技巧,還要學習除了聲樂技巧之外的文化背景和內(nèi)涵,通過學習文化背景和內(nèi)涵,感受聲樂的藝術魅力。比如在學習演唱藝術歌曲和演唱詠嘆調(diào)時,不僅要學習歌曲的風格和意圖,還要了解歌曲的創(chuàng)作的年代和文化背景和文化風格等等。除了了解歌曲的相關文化背景以外,還要了解作曲家相關信息,了解作曲家生平的經(jīng)歷和創(chuàng)作的風格和特點。不同的歌曲所選題材是不一樣的,比如歌劇和藝術歌曲主要是以文學作品為題材。學生在學習歌劇和藝術作品時應當學習和作品相關的文學素材。如果在演唱之前就去了解了作品的文化背景,那么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就會體現(xiàn)文化背景,所唱出來的歌曲更具感染力,更能夠吸引觀眾,歌聲更加的有文化魅力。高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歌曲風格的把握不是很準確,造成這種情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學生沒有學習歌曲的文化背景,不了解歌曲背后隱藏的東西,使得歌曲唱出來以后不具備感情,不具備感染力,唱出來的歌曲總感覺缺少韻味。因此歌曲的演唱不只是純粹的演唱,也不是僅僅有聲樂技巧就可以了,還需要非聲樂技巧,聲樂技巧僅僅是將歌唱的框架搭起來,而非聲樂技巧更多的是將歌曲的靈魂呈現(xiàn)出來,讓歌曲感覺具有生命力和活力,唱出來的歌曲更具有藝術效果。因此高校的聲樂教師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多學生的聲樂技巧進行引導,還要學生學習非聲樂技巧,讓學生多了解歌曲的文化背景和內(nèi)涵,更有利于歌曲的演唱。
(一)音樂與語言
對于聲樂的風格與語言還是離不開的,不同的語言所唱出來的歌曲,所展現(xiàn)出來的風格存在不同。我國聲樂教學對于演唱比較重視,目前國內(nèi)高校美聲教學所采用的語言主要有意大利語和德國語言等等。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文化的交流,英語在世界各國逐漸廣泛應用,因此近幾年的歌曲演唱和創(chuàng)作都開始運用英語,比如音樂劇和聲樂作品等等,都開始采用英語,通過不同語言的延長發(fā)現(xiàn),不同語言所唱出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所展現(xiàn)出來的感染力和情感也是不同的。美聲教學中,雖然各種語言都屬于相同的語言體系,但是演唱出來的效果卻存在很大的差異,因為不同的語言發(fā)音的特點和方式是不同的。聲樂作品需要曲和詞相結合,只有曲和詞相結合才能夠更好的將歌曲的魅力展現(xiàn)出來,才能夠將歌曲表演的淋漓盡致,因此聲樂作品中這兩者必不可少,缺一不可。聲樂作品中的旋律更具感染力,能夠與聽眾進行交流,而聲樂作品中的歌詞,更多的是表達情感,通過歌詞的刻畫能夠將情感直接的展現(xiàn)出來。詞和曲之間是依靠旋律來聯(lián)系的,而不是詞和曲之間隨意的聯(lián)系和隨意的搭配,依靠旋律創(chuàng)作的歌曲更具有韻味和韻律。
(二)語言應用
高校日常的美聲教學中,聽學生唱國外的歌曲,有時候會感覺的怪怪的,造成這種現(xiàn)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學生發(fā)音存在問題。學生發(fā)音存在問題與中外的發(fā)音方式不同有著一定的關系,學生在學習外國歌曲的時候,由于對外國歌曲的歸韻方式掌握的程度不是很夠,使得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將詞和旋律分開來了,就好比將一個人的身體和靈魂分開一樣,這樣唱出來的歌曲肯定是沒有感染力的。就像一個會中國的外國人一樣,如果他們對戲曲進行演唱,在演唱的過程中,雖然知道歌詞和曲調(diào),但是演唱過程中不蘊含韻味,使得演唱的歌曲的效果不是很好。高校學生在學習外國歌曲的時候,總會運用中文體系來演唱外國歌曲。音樂藝術的信息傳遞需要樂句,單一的音符是無法傳遞音樂藝術信息的,就像單個字符一樣,所傳達的信息是有限的,有的字符甚至不能傳遞信息,有些需要多個字符連接起來以后,才能夠表達一種意思和情感,才能傳遞信息。此外學生學習音樂的語言文字的時候,也要以句子為單位進行學習,但是學生在日常的聲樂學習的過程中,總是以小節(jié)式的方法進行歌曲的學習,這種歌曲學習方法,使得學生對于各個小節(jié)之間的連接很難把握,由于學生不知道小節(jié)之間若何連接,導致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隨意的換氣,這樣演唱出來的歌曲很不和諧且很不成功,歌曲不能夠很好的傳遞感情和內(nèi)涵,也不能夠很好的表達意義。因此在高校美聲音樂的教學中,一定要注重非聲樂技巧的培養(yǎng),學生才能夠很好的演唱聲樂作品,在歌曲的演唱過程中,會表現(xiàn)的更加流暢,音樂的演唱更加有效果。
(一)美聲教學中舞臺表演的重要性
在美聲教學中除了要具備音樂文化背景和歌唱中的語言應用以外,還要注重舞臺表演效果。對于大多數(shù)的聲樂學習者來說,他們的最終目的都是想在舞臺上高歌一曲,完成他們的音樂夢想。對于歌唱學習者來說,在舞臺表演過程中,無論是單獨演唱,還是群體配合演唱,都是最直接的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演唱者能夠將聽眾的眼球和思想深深的吸引,才可以算是表演成功,才能夠讓表演者獲得滿足感。對于演唱者來說,能夠在演唱過程中,帶動聽眾的情緒和共鳴,使得聽眾為其歡呼,這都是演唱者最希望達到的效果,演唱者演唱的最終的目的,就是得到聽眾的支持與認可。想要達到這一點,就需要舞臺效果和歌曲符合聽眾的審美情趣,才能夠吸引聽眾的注意力,聽眾才會沉浸在演唱者的歌聲中,隨著歌聲進入一個美妙的意境,讓人流連忘返。對于能夠將舞臺效果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的演唱者只是少數(shù)人,這一部分天生喜歡舞臺,在舞臺上能夠盡情的演唱,能夠將歌曲完美的演唱出來,其展現(xiàn)出來的舞臺效果非常的好。還有一些人雖然音樂藝術比較好,歌曲的演唱很好,但是缺少舞臺表演天分,有的人甚至懼怕舞臺表演,對于這部分人在舞臺表演過程中比較拘束,無法將歌唱完美的展現(xiàn)出來,因此這類歌唱者所展現(xiàn)的舞臺效果不是很好。對于舞臺表演能力是可以通過后期的培養(yǎng)提升上去的,這就需要教師在后期的美聲教學中,注重學生舞臺表演能力的培養(yǎng),正確指引學生,提升學生舞臺表演能力,使得學生在今后的表演過程中,也能夠展現(xiàn)很好的舞臺效果,吸引聽眾的注意力,從而使得演唱成功。
(二)美聲教學應注重舞臺表現(xiàn)的培養(yǎng)
對于培養(yǎng)學的舞臺表演能力和感染力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需要對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進行培養(yǎng)。不僅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聲樂技巧,還需要學生將演唱的歌曲能夠很好的展現(xiàn)給聽眾。對于群體搭配演唱,則需要演唱之間能夠很好的配合,讓演唱出來的歌聲能夠與聽眾很好的交流,使得聽眾的心神都隨著歌聲飄蕩。為了使得學生能夠在舞臺上能夠很好的表現(xiàn),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多元化訓練,使得學生能夠適應不同的舞臺要求。
(一)注重培養(yǎng)音樂情感體驗
對于美聲教學,美聲教師應當起到引導和激勵的作用,學生聲樂的學習過程中,美聲教師是很好的指引著,因此教師的教導,對于學生發(fā)展非常的重要。為了使得學生在演唱過程中能夠更加的成功,應當注重非聲樂技巧的培養(yǎng),美聲教師在美聲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音樂情感體驗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方法:首先要進行情感積淀,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重自身情感的培養(yǎng),比如閱讀書籍以及聽聽音樂等等,能夠很好的陶冶情操,體會情感上發(fā)生的細小變化,除此之外美聲教師在旋律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讓學生自己在演唱中勾勒出歌曲的意境,將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意境當中;其次要注重學生表情運用的培養(yǎng),表演中的表情在一定程度能夠展現(xiàn)歌曲的情感和豐富的感染力,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刺激聽眾的聽歌的欲望,更能夠感染聽眾;最后學生要注重情感的控制,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感情的流露,情緒的變動是根據(jù)歌曲的意境和內(nèi)涵的變化而變化的,才能夠在演唱的過程很好的釋放情感,因此在平常的訓練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感情控制的培養(yǎng)和鍛煉。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
如果演唱者的心理素質(zhì)不好,在舞臺的表演過程中,由于受情緒的影響很容易把握不好演唱氣息和音調(diào),從而降低演唱的質(zhì)量和水,導致舞臺效果不是很好。因此美聲教師在平常的音樂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的鍛煉,在日常的訓練過程中,為學生構建一定的環(huán)境和氛圍,讓學生有一定環(huán)境去鍛煉,然后逐步增加會場氛圍,逐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此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教會學生要學會感情轉移,緩解演唱過程中的緊張情緒,不要過分的關注演唱結果。
通過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美聲教學中的非聲樂技巧的教學非常的重要,在演唱過程中,如果能夠很好的運用非聲樂技巧,能夠使得演唱效果更好,更能夠吸引聽眾的注意力,使得演唱成功。因此高校在今后的美聲教學中一定要注重非聲樂技巧的教學,提高學生演唱的水平和質(zhì)量?!?/p>
[1] 劉再生.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9.
[2] ?!だ识酄柮?西方音樂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9.
[3] 張妮.美聲教學中幾個基本問題探討[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2.
[4] 范娟.淺談聲樂技巧與表達情感之間的關系[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03.
[5] 修忠延.論聲樂技巧在情感演唱中的運用[J].黃河之聲,2012,10.
康曉丹(1971-),湖南新化人,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