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改立楊曉東
(1.河北傳媒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71;2.內蒙古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漫談音樂與生活
王改立1楊曉東2
(1.河北傳媒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71;2.內蒙古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音樂作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產生發展以及表達的內容全都離不開生活,同樣又反作用與生活,無論是作為個體的人還是作為交際群體的社會,音樂對生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音樂;生活;來源;反作用
音樂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可以在音樂中領略不同的情感,或愛情、或友情、或親情,或對國家深深地摯愛,或對社會責任的贊美,可以說音樂是我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音樂的產生來源生活
一切藝術來源于生活,音樂也是如此。音樂的出現源于先民的日常生活,古人云,“言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音樂就是在生活的需求中應運而生的。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收錄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大約500年的詩歌創作。《漢書·食貨志》中說:“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于天子。”也就是說,這些詩歌都是配樂演唱的,它們將文學和音樂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先民的生活就是這些音樂創作的最初來源。可以說,音樂的發展依賴于生活,沒有生活就沒有表現生活的音樂,沒有生活,也不能將音樂發展下去。
(二)音樂的內容表現生活
音樂創作的內容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無論如何,它都不能脫離生活單獨存在。《黃河大合唱》創作于抗戰時期,當時家國情懷日益深入人心,抗日救亡的主題使得冼星海、張光年創造出了這首激蕩人心的佳作。音樂展現出來的壯闊的歷史場景、磅礴的激昂氣勢,無不鼓舞著中華兒女。
無論是宏偉敘事還是兒女情長,音樂都能讓我們看到形形色色的生活,領悟各具風采的感情。《東方紅》《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為我們展示了黨三代領導人的風采;《為了誰》謳歌了人民子弟兵的偉大精神;《龍文》《國家》反映了對祖國深深地熱愛;《我的中國心》道出了思鄉游子的情懷;《常回家看看》體現了老人對兒女的期盼;《父親》《母親》體現了子女對父母的愛……諸多種種,如果沒有生活,哪會有這些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呢?
(一)音樂可以影響個體
音樂產生之后對生活有一定的反作用。音樂可以影響作為個體的人的心情,帶給我們正能量。當我們人生失意,充滿沮喪的時候,汪正正一曲《超越夢想》會帶給我們力量;當我們洋洋自得,不知天高地厚的時候,汪峰的《春天里》又向我們訴說著對生命的憂慮。音樂也可以達到“於我心有戚戚焉”的境界,我們可以和王菲一起深入空靈的空間探索,也能夠陪張信哲、孟庭葦等憂郁歌手一起垂淚,更能與李健進行一次靈魂的溝通。
不同的人群都可以從音樂中得到心靈的慰藉。李豐在對北京市某老年合唱隊的成員進行調查研究后,得出結論:“老年人群日常生活情緒情感體驗可以在音樂的情緒情感體驗中進行遷移,并對其產生積極影響,而且這個遷移能力以及影響程度可以通過教學得以提高和加深。”作為安享晚年的老年人,他們對人生寄予的期望往往與社會賦予他們的相差甚遠,這時候適當地引入音樂,對緩解其個人心理具有明顯的意義。
(二)音樂可以影響社會
社會的存在使得人不可能作為個體存在,在交際群體中,音樂依然有其不可忽視作用。
1.音樂影響文化
音樂作為藝術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民族和地區都有自己的音樂,李鋒在其文章中提到:“通過母語音樂文化教育,使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得到傳承和發揚光大,……發展我國民族音樂文化之必須,同時也符合世界音樂文化多元發展的時代潮流。”
可以說,音樂承載了其特有地區的文化特征,反映出一定的文化身份,也因此可以影響當地的文化發展,歷史上無數的事例都證明了這一點。唐朝時期,整個社會環境開放,太宗李世民就發出這樣的豪言壯語:“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兼容并包的盛唐氣息使得當時的音樂也呈現出兼容并包的特點。唐代,音樂歌舞也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代。然而,與前代不同的是唐代吸取了大量少數民族音樂的特色。當時江南一帶的女子可以熟練地表演西域音樂。西域樂舞在民間傳播的同時,官方也將其納入了朝廷的樂舞體系之中。唐代朝廷有《十部樂》,其中僅有清樂、燕樂兩部屬漢民族音樂,其他的都來自全國各地。根據王克芬先生對唐代宮廷《十部樂》的研究,當時的西域音樂主要有西涼、天竺、龜茲、安國、疏勒、康國、高昌七種音樂。這也就使得整個盛唐呈現出一種大國氛圍。由此可見,當音樂成為了文化載體的時候,它勢必會成為傳播文化的重要紐帶。
2.音樂影響交際
音樂無國界,作為交流的手段音樂在社會生活中依然是不可忽視的。2013年春晚,歐美樂壇天后席琳·迪翁與我國著名歌唱家宋祖英以二重唱的方式合作了一曲中國傳統曲目《茉莉花》,節目演出以后,好評如潮,這再一次證明了音樂的魅力,說明了音樂對生活的重要反作用。與此同時,人們更深深地看到了音樂的潛能,我們在探索未知世界的時候,總是以音樂作為媒介,不管是貝多芬、莫扎特的鋼琴曲,還是披頭士的搖滾樂,都已經被送到外太空,人類希望這個影響自己生活的藝術也能夠帶給外星人同樣的享受。
總的來說,音樂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不但可以給我們自己帶來美的享受,還能夠影響社會,成為傳承文化的載體。■
[1] 商超藝.音樂與生活[J].大眾文藝,2013,17.
[2] 范哲明.繁榮豐贍的音樂生活[J].音樂生活,2015,04.
王改立(1987-),女,河北邯鄲人,河北傳媒學院助教,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民族聲樂演唱。
楊曉東(1968-),男,河北盧龍人,內蒙古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音樂學、器樂教學與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