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平
(天水師范學院,甘肅 天水 741001)
清水道教音樂的地域性特征研究
杜新平
(天水師范學院,甘肅 天水 741001)
產生于中國本土的道教經歷了漫長的時間演變,道教音樂常在大、小道場中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民間俗稱“唱經”、“念經”,并配以各類打擊樂和器樂,往往在祈福迎祥、尊天敬神、超度亡靈、祭祖安魂、禳災避禍、驅鬼降妖等法事中配合誦經講法。道教音樂起于北魏,興盛于唐朝,經歷了南宋、元代、明代等時期,道教音樂在全國范圍內開始普及,并形成不同風格、不同地域的道教音樂種類和流派。清水道教音樂隸屬于全真道派的道教科儀音樂,亦稱道場音樂或者齋蘸音樂。本文主要論述清水道教音樂的地域性特征研究。
清水道教;道教音樂;地域性特征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和環境孕育出不同的文化和風俗。清水道教音樂的產生、傳承與流變與清水縣所處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人文環境以及其深厚的歷史積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使得清水道教音樂在特征和風格上都極具地域魅力。
清水道教音樂源于全真派。秦漢神仙方士極其注重個人修煉以得道成仙,至唐宋,其煉養術偏重于內丹,直到金代全真派正式建立。而道教音樂在經歷元代這一歷史性革變時期,道教音樂由于道教分為正一與全真兩大派系而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據新編《清水縣志》,清水道教音樂始創于明神宗萬歷年間,“華山”和“龍門”兩大支派長期相互依存又各自發展。全真派以《孝經》、《般若心經》、《道德經》為經典,強調修真,主張除情去欲,戒除酒色財氣,出家住觀,清靜真修,推行叢林制,崇尚以內成真脫離生死。故“華山”與“龍門”兩支派宮觀以全真正韻作為統一范本是清水道教音樂的突出特點。道教音樂通常由道士口頭傳授,由于十方從林間密切的聯系,不同地方文化相互碰撞產生帶地方特色的道樂風格。
清水道教音樂主要是經韻唱誦,其伴奏以打擊樂器為主,并配有如簫、笛、管、笙等的吹奏管樂,運用絲弦樂器的則較為罕見。道教音樂分為純人聲演唱的“聲樂”和配有樂器的“器樂”兩種,不同的道場、不同的事件會運用不同的韻律,其曲調由最初的360條到如今尚存200多條,多以《山名韻》、《大贊韻》、《奠茶韻》、《開壇韻》等經詞命名。清水道教音樂在面臨道場規模較大時,常營造莊嚴肅穆、氣勢恢宏的道場氣氛。清水道教音樂在經歷傳承、發展和流布的500年時間里,時代的連續傳遞中,其不斷容納、吸收和增添新的因素,形成了具有自身獨特風格的完整的道場音樂體系,并廣泛傳播,清水道教音樂承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豐厚的生存信息以及人文精神。
老一輩的清水道教道長從小刻苦學習吹拉彈唱等技能,精通樂器。但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以及后來文化大革命的沖擊,清水道教音樂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幾近衰亡。2008年清水道教音樂申遺成功,其面臨著亟待解決的保護和傳承問題。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是可開發利用的功利性“遺產”。
地處甘肅東南部的清水縣山明水秀、人杰地靈,自然環境寧靜清幽,民風淳樸,其擁有古樸厚重的人文資源。清水縣據傳是皇帝出生和生長的地方,故史稱“軒轅故里”。長期的農耕文明以及人們時代相傳的“耕讀傳家”的儒學氣象使得清水縣這一方土地上生活著的人們過著田園牧歌般的生活,民眾的社會心理多提倡溫良恭儉讓、包容和諧。清水縣擁有優越的地理環境以及豐富深厚的文化積淀能夠滿足道教文化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清水縣的佛寺道觀共生并存,儒學道教釋迦文化互補互長,這一現象成為清水縣靚麗的風景。
源于全真道派的清水教音樂,陜西華陰等地道教音樂的影響使其分為“華山派”和“龍門派”。“華山派”道教音樂的曲調節奏悠長舒緩,以柔克剛;“龍門派”道教音樂的旋律曲調則多是婉轉柔和、纏綿低回的,旋律較強,具有嚴謹的結構。清水道教音樂在唱誦經韻時,注重“一寫二唱三吹打”,其講究強弱相濟、抑揚有致,擁有一定的曲調課韻程式。清水道教音樂是當地文化廟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群眾的廣泛支持。
清水道教音樂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清水道教音樂是地域性的文化現象,其融合了西北地區的方言、民俗以及人文觀念,與西北地區人民的信仰相符,在這樣的基礎上,清水道教音樂扎根、生長壯大并繁衍生息,這就使得清水道教音樂具有極高的地域性、獨特性和民族性,它的形式多是道教科儀音樂形式,是在現實生活中至今仍存續的活生生的宗教藝術體裁。清水道教音樂與當地人民的生活緊密相連,也受到當地文化和民間音樂的影響。當今,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產生活方式也發生相應的改變,清水道教音樂的生存、保護和傳承的意義重大。
清水道教音樂隸屬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其通過道教科儀、民俗文化活動等形式發揮著教化育人、寧心靜神、解除煩憂等作用,是宗教文化和傳統文化的重要分支,是民間音樂和民俗文化的有機結合。清水縣獨特的人文地域環境孕育了清水道教音樂,使其形成極具地域特色的道教音樂流派和風格。而對清水道教音樂的研究、傳承個發揚有利于豐富城市內涵、提升城市形象。通過對清水道教音樂地域性特征的研究希望其得到充分的保護和利用。■
[1] 金平.信陽民間道教音樂的地域性特征——兼論其與信陽民歌、戲曲的關系[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2,01:97-102.
[2] 謝麗萍.連城道教音樂的地域性特征——兼論其與龍虎山天師道音樂的關系[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6:53-59.
[3] 杜新平.淺論清水道教音樂的保護和利用[J].音樂大觀,2014,06:131.
[4] 王玉國,吳凱飛.清水道教音樂 秦安小曲榜上有名[N].天水日報,2008-06-18001.
[5] 馬云霖.清水民間信仰的本土化表達[D].西北師范大學,2014.
杜新平(1970-),甘肅省彰縣人,天水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副教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民族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