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雅靜
(中北大學,山西 太原 030051)
論傳統舞蹈文化的合理性
——發展和傳承
任雅靜
(中北大學,山西 太原 030051)
傳統舞蹈文化的傳承、發展同經濟效益開發相輔相成,應當在相關的學術界制定相關的底線,任何傳統舞蹈藝術類型的發展都應自覺維護、自覺遵守其規則,才能形成良性發展。
傳統舞蹈文化;傳承;發展;文化價值;商業價值
傳統舞蹈文化是中華民族祖先在數千年歷史長河中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也是非物質的、活的文物。人類文化多元化體現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特點上,而風格迥異,特點鮮明的舞蹈類型又是其文化特點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分。傳統舞蹈廣泛傳承和發展該何去何從?本文將從地域性民俗舞蹈文化傳承出發,進而討論舞蹈文化傳承規律及其帶來的商業、文化價值。
地域特點影響著人文情懷,進而產生了具有獨特地域性的文化類型,所以人類不可能形成統一的文化認知,舞蹈亦是如此。風格各異的舞蹈由于地域環境、生態特點的不同產生了多種類型,就算有相似的生態環境,也有可能創造出不同類型的舞蹈文化形式,這與當地的人文環境有很大聯系。而說到人類文化呈現出來的豐富多元狀態,不斷演變、又受到人文因素影響,也就形成了有研究意義的、具有極高文化價值的地域性文化特點。
一方面傳統舞蹈文化是悠久歷史國家藝術縮影,由此傳承和發展舞蹈文化自然成為各國舞蹈藝術家關注的焦點,怎么樣才能把國家民族的傳統藝術更好的發展和傳遞下去,這個問題則顯得更加重要和緊迫。許多國家政府包括聯合國在內,都出臺了保護和發展民族民間傳統藝術的政策法規,其中不乏許多舞蹈藝術家傾盡自己所有去弘揚傳承民族民間舞蹈文化。但還是有一些客觀原因如(觀念陳舊、資金短缺、人才不濟、設備落后)等困擾讓部分藝術家們不能繼續下去。
如何能利用好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商業價值和其文化價值的作用關系,保護好區域性民間舞蹈文化更好的傳承,又相輔相成的將地域性經濟帶動,這是一項雙贏相行的任務和方向。以云南為例,云南在過去數年間已經崛起成為旅游大省,在旅游發展過程中,云南的民族文化特色正是其宣傳發揚的推動力之一。文化底蘊帶動經濟利益發展,經濟發展促進文化傳播,這是具有積極意義的方面。但是其中也出現了十分嚴峻的問題,在利益和經濟效益的推動力下,人們狂熱的加強云南民間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舞蹈藝術更是其熱衷的文化發展形勢,也許使得一些本不是當地傳統藝術登上舞臺。舞蹈藝術是最直觀易懂的藝術表現形式,參與度廣,也比較容易與觀眾引起共鳴效應,受到文化屬性影響,與當地商業化旅游融合比較凸顯。現如今好多表演都摻進、糅合進舞蹈藝術,雖促進舞蹈專業發展,迎來了舞蹈藝術的春天,但一味“創新”、一味不顧“傳統原汁原味”,一味“迎合觀眾口味”導致的文化底蘊喪失、文化特征膚淺和媚俗化,可能是許多真正意義上的舞蹈藝術家及其擔心的。
那怎么將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發展同經濟效益開發相輔相成,形成良性發展呢,我認為應當在相關的學術界制定相關的底線,任何傳統舞蹈藝術類型的發展都應自覺維護、自覺遵守其規則。
1.媚俗的、膚淺的非藝術形式將不允許其打著創新型傳統舞蹈的旗幟擴散傳播,要保證純正的、優良的、健康的傳統舞蹈類型發展傳承。
2.作為舞蹈從業者應加強對專業理論、實踐的學習,更應遵守自己的底線,將純正的民族民間舞蹈類型結合當今時代合理的創新,不僅要與時俱進,還要尊重傳統藝術,只有這樣才能將民族民間舞蹈發展和傳遞開來,而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或東拼西湊任意添加。
3.商業化正是一把“雙刃劍”,適度的商業化是推動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發展,是解決資金短缺、人才不濟、設備落后等問題的良藥。但是過度的商業化則蒙蔽了相關業界人士的“雙眼”,人們將無所不用其極的打著創新文化的旗幟去玷污真正意義上的傳統文化。
綜上所訴,我們既要保護傳統舞蹈文化這項偉大工程,還要突破常規,發展舞蹈的“新視角”。同時推動商業化發展最大化。先保證傳統文化不被錯用、濫用,再考慮帶來后期經濟效益。這必然在尊重傳統的前提下,尊重民族的基礎上,與時俱進,以國際國內多角度、多地區多民族的統一、專業學術的多層次認同下發展創新,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推動與發展。文化與經濟兩者間既是矛盾的,不能“狂熱”,不能“偏執”,但同時是一把雙刃劍,它們需要遵循客觀規律,需要相輔相成,才能在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社會中走得更遠。應將傳承發展作為科學戰略發展的主要方向,作為一項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為人類造福。愿傳統舞蹈藝術在當今精神建設文明社會中勇敢前行。■
[1] 羅雄巖.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教程.中國戲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