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大海
(宿州學院音樂學院,安徽 宿州 234000)
由央視第十四屆“青歌賽”設立“表演素質考核”所引發的思考*
顧大海
(宿州學院音樂學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回顧中央電視臺第十四屆“青年歌手大獎賽”與往年的不同,是在“美聲唱法”、“民族唱法”最后決賽的過程中,設立“表演素質考核”這一比賽環節,針對“表演素質考核”一詞的準確性,增設這一賽項的意義,對歌手、觀眾所帶來的收獲,以及對中國歌劇的影響,引發作者的思考。
表演;素質;歌劇;表演藝術;歌劇表演
中央電視臺停辦青歌賽已經好幾年了,回顧歷屆青歌賽,都有給人印象深刻的片段。2010年央視舉辦第十四屆青歌賽比往屆又熱鬧了許多,尤其是在比賽環節上也有較大的改變,由美聲、民族、流行、原生態、合唱五種唱法除了要進行五輪的團體淘汰比賽外,最后還要進行五種唱法的單項決賽,同時還加入了綜合素質考核,尤其是增設了表演素質考核,大大增強了大賽的觀賞性,形成了新的收視亮點,那就是美聲、民族兩種唱法最后進入決賽的六名選手,將根據選手抽取的一段音樂,運用道具進行角色演繹。對歌手、觀眾所帶來的收獲,以及對中國歌劇促進發展的影響等等問題,引發了本文作者對“表演素質考核”環節設立所帶來的思考。
讓歌手們整體藝術素質提高,擺脫只能唱不能演的弊端,這恐怕是此次青歌賽增設“表演素質考核”這一賽項的重大意義。
中央電視臺是我國重要的官方媒體之一,對于全國的主流文化具有一定的導向性。而每兩年由央視主辦的“青歌賽”也早已成為全國人民共同享用的文化大餐,同時也是我國主流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青歌賽”中單獨設立“表演素質考核”,以一個新的獨立的賽項出現在央視熒屏上,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這是央視主辦方提高歌手素質和廣大觀眾的審美能力的舉措。它不僅極大豐富了廣大群眾的音樂文化生活,而且對于發現和培養聲樂人才,促進音樂創作和表演的繁榮等方面,都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現場歌劇片斷的比賽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美聲唱法”選手以外國歌劇片斷為題目做表演,另一類是“民族唱法”選手以中國民族歌劇片斷為題目做表演。表演題目的內容分為表演提示和表演要求:“表演提示主要是歌劇片斷中規定的故事場景和人物所要表演的故事內容。表演要求則是根據所給劇中的音樂,恰當結合道具,正確表現人物的動、靜態的節奏變換,從而表現出人物的氣質和心情,體現出周圍環境和人物的交流。”[1]
根據題目的提示,演員只能通過自己的表情和動作,借助于現場提供的道具,配合劇中的音樂,不能用語言表演劇中的人物形象,呈現給評委和觀眾。在現場觀看的觀眾必定是少數,廣大觀眾只能通過電視屏幕來觀看歌手的現場表演。完全是純粹的“視聽”,聽著所給劇中的音樂,看著歌手的肢體和面部表演,以滿足視覺和聽覺要求。沒有活態的文字,不能用語言表達,歌手們只能通過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來完成活生生的生命藝術,以達到演員與觀眾之間的視覺本源交流。“演員就應該具有通過可見的生命形象來表達、理解和解釋人物的能力。不說話并不等于無話可說,說話也不僅僅是文字本身,還包括許多其它的內容,沉默無語可內心卻極不平靜。面部表情和手勢比語言文字更是內心沖動的直接反應。”[2]若沒有平時的文化積淀,要想馬上就能捕捉到人物的性格和內心活動,并能栩栩如生的表現在舞臺上,是很難的。相反,只能是外在的表演而沒有深度。劇中的人物形象是演員自創的藝術想象,同時來自歌手們自己的創意,沒有想象、創意和創作激情就沒有符合劇情的人物,也就沒有良好的視覺效果和魅力。符合劇情的人物形象必須體現規定的情境、體現人物關系、刻畫人物性格、深化主題意蘊,并且有很深的底蘊。歌手們的表情、肢體語言、氣質必須符合歌劇的風格樣式要求。尤其是外國歌劇中的人物氣質和中國民族歌劇中的人物氣質有著很大的區別。那就要求歌手們一定要“演什么像什么”,否則就會鬧出“不倫不類”的笑話。
從青歌賽設立“表演素質考核”環節,到歌手現場表演的歌劇片斷,無不提醒聲樂界業內人士,無論是從事聲樂演唱的歌手還是從事聲樂教學的教師都要重視聲樂表演藝術方面的理論修養,深入了解舞臺表演的本質,不僅要學習聲樂發聲技巧,還要學習舞臺上的藝術表演技巧,才能提高自身的演唱表演藝術水平。
另一方面,青歌賽設立的“表演素質考核”環節,也是在向觀眾推廣歌劇和呼喚更多中國特色的歌劇創作出現,中國歌劇深受西洋歌劇的影響,同時吸收了中國傳統音樂和戲曲營養,并借鑒了現代話劇,形成了自己具有民族特色的新歌劇。民族音樂文化的融合一直是中國歌劇創作的目標,也是當代歌劇藝術的追求目的,民族化題材是中國歌劇的創作特點,也是與世界歌劇接軌的契合點。只有立足于本民族文化土壤,從中國的戲曲、說唱、歌舞、民歌中汲取營養并加以消化,建設和發展中國歌劇,才能矗立于藝術之林。
中央電視臺第十四屆青歌賽設立的“表演素質考核”環節,不僅是對歌手表演歌劇片斷的考核,提高歌手的藝術修養,同時也豐富了電視節目內容,為廣大觀眾提供了精神食糧,更重要的是推動中國歌劇創作的發展,中國歌劇走過了一條艱辛曲折的道路,有豐富的經驗也有深刻的教訓。隨著文化開放的力度不斷加大,世界多元文化的滲透,中國歌劇的創作,應從我國實際國情出發,積極探索中國歌劇的發展之路,創作出更多適合中國人欣賞,又能讓世界人民接受和喜愛的中國歌劇作品。■
[1] 第十四屆青歌賽視頻.百度搜索.董卿現場解說詞.
[2] 林洪桐.表演中的創作中的視覺魅力.戲劇藝術,2009,03.
宿州學院校級教研項目《表演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研究》研究成果(szxyjyxm201435);宿州學院校級教研項目《和聲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研究》研究成果(szxyjyxm2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