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娜
(哈爾濱理工大學藝術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
簡述中國民族聲樂與流行音樂在多元化發展道路上的共融
韓麗娜
(哈爾濱理工大學藝術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摘要】現今,各個藝術領域在全世界這個大熔爐里高速運行,在科技、經濟迅速發展的信息時代下,“多元化”這個詞匯,已經頻繁的在藝術各個領域里被高效使用。本文將簡析民族聲樂多元化發展與流行音樂多元化發展的自身特征以及二者在共同發展的基礎上相互借鑒融合后所體現出的有別于自身特點的多元化發展趨勢。
【關鍵詞】中國民族聲樂;流行音樂;多元化;共融
本文系2014年度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課題《以“中國民族聲樂多元化”為核心探索中國歌唱之路》(立項編號:2014B016)成果。
“多元化發展”在不同的領域體現不同的內容,何謂“多元化”(diversity)?即,多元一體,一體多面。聯系區別,和而不同,和而為一。多元化發展與我們國家所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是相吻合的,和諧文化的特點是文化的多樣性共存,兼容并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基于以上觀點,我們認識到一元化終究會被多元化所代替,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符合人們心理及審美的需要。如今,民族聲樂與流行音樂在演唱方法上、創作形式上、表演方式上呈現出不同內容的多元化特征,這也是符合社會發展整體趨勢的。
我國56個民族中有55個是少數民族,民族的多樣性體現了中國民族聲樂具備多元化特征。此外,我們還有說唱和戲曲,中國有300多個劇種、300多個曲種,成千上萬的唱腔,京劇更是被世界譽為“中國的歌劇”。無論是民間歌曲還是說唱和戲曲都屬于中國傳統音樂。我國的民族聲樂在音樂創作上,借鑒吸收了中國傳統音樂元素,多元化特征在創作中進一步體現。如,新民族聲樂作品:《貴妃醉酒》、《曙色》、《春江花月夜》等。
流行音樂起源于歐洲,之后在美國不斷發展壯大,在西方直到1900年,古典的美聲和流行唱法的演唱技巧并沒有本質的區別,自1920年以后,流行歌曲的歌唱者可以借助于話筒來歌唱,這啟發了白人歌手丟開了節拍穩定的音調和拍子,出現以朗誦或講讀為主的歌唱風格,采用口語形式和句讀,不再像古典聲樂那樣炫耀聲音或那么注意保持明確的旋律線,歌手的聲音都具有輕松、圓潤、親切的色澤。由于流行音樂這種特殊的演唱風格及方法,流行音樂也就出現了眾多演唱風格,充分體現了它自身的多元化的特點。如:爵士、布魯斯、搖滾、節奏布魯斯、說唱、民謠、靈歌、舞曲等風格門類。
多元化的音樂創作不僅體現在民族音樂和流行音樂本身,也體現在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的融合,即,民族音樂中的流行風或流行音樂中的民族風。如今,流行音樂民族風這一類型的代表作及代表人物有:鳳凰傳奇的《最炫民族風》、玖月奇跡的《中國范》、霍尊的《卷中簾》,尤其是近期在“中國之星”音樂節目中脫穎而出的譚維維,用流行唱法中的搖滾風格來演繹華陽老腔,憑借這首歌曲譚維維登上了2016年央視春晚的舞臺。民族音樂的流行風的代表作及代表人物有:譚晶的《一杯美酒》、烏蘭托婭的《火紅的薩日朗》等。這些作品在音樂的和聲、配器方面更加豐富,現代、符合流行音樂的特點。如何在流行音樂中充分體現民族風格?已經成為了現代年輕音樂創作人研習的內容和方向,這種現象對于中國民族音樂走向世界不能不說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多年來,我們幾代歌唱家都致力于研究和探索我國民族聲樂演唱方法的發展,他們此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同時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民族聲樂狹義上是指在繼承發揚中國傳統演唱藝術精華與特點,借鑒吸收西方歐美唱法的歌曲理論和優點的,具有科學性、民族性、藝術性和時代性精神特征的新民族歌唱藝術。如今,民族唱法在演唱方法上已經不是單一的,它體現出多元化特征。比如:民族聲樂作品《一杯美酒》,譚晶與吳碧霞的演唱風格卻截然不同,譚晶的唱法側重于流行,而吳碧霞的唱法側重于民族。這種多元化的演唱方法使歌唱者能夠更好的體現自己的聲音特點,有利于歌唱者依照自己的情感方式理解和詮釋歌曲內容,能更好的體現我國民族聲樂百花齊放的思想。
在探討完民族聲樂與流行音樂在音樂創作及音樂演唱多元化的之后,我們再來談一談二者在音樂表演方式上的多元化。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和發展,人們審美興趣的提高,音樂的表演形式也隨之不斷豐富變化。出現了不同演唱風格及演唱方法的歌手、來自不同國家的音樂家們共同演繹同一首音樂作品。此外,還有以西洋樂器作為伴奏或西洋樂器與民族共同擔任伴奏等精彩紛呈的組合方式與形式各異的表演形式出現。這種表演方式體現了多元化特征,力求節目更新穎、更精彩、更具藝術表現力、更受人們的喜愛;同時,也大大促進了不同唱法之間的共融及音樂藝術的碰撞。如:“玖月奇跡”在表演的過程中使用雙排鍵伴奏,新穎獨特;2016遼寧春晚霍尊演唱的具有民族風格的歌曲《春宴》由鋼琴家郎朗和二胡演奏家果敢共同聯袂出演;宋祖英與周杰倫曾共同演繹的歌曲《千里之外》等,這些新穎的演出形式均收到大眾的喜愛和推崇并期待更多精彩的表演形式的出現。
本文簡述了民族聲樂與流行音樂的音樂創作多元化、歌唱方法多元化及表演形式多元化,簡單分析了二者在共同音樂發展道路上彼此的融合與借鑒。目的是總結之前所取得的成果,為民族聲樂與流行音樂今后的發展引領出更明確、更堅定的道路,鼓舞激勵年輕一代的音樂人才能為我國民族音樂及流行音樂的發展不斷學習、追求、探索,使之能登上世界音樂舞臺。
參考文獻
[1]王耀華.《世界民族音樂概論》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2.
[2]范曉峰.《聲樂美學導論 》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3.
[3]楊瑞慶.《戲曲.曲藝唱腔設計 》安徽文藝出版社 2005.5.
[4]劉勇,高秀昌.《哲學與文化新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12.
作者簡介:韓麗娜,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副教授,碩士,從事聲樂演唱技巧與表演研究、音樂文化研究及高校音樂教育雙語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