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彬
(江蘇省邗江中學,江蘇 揚州 225100)
?
高中音樂欣賞課教學重心設定與實施策略
李 彬
(江蘇省邗江中學,江蘇 揚州 225100)
【摘要】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高中音樂教育也取得了矚目的成績。音樂教師在音樂新課改的春風下,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探索音樂教學理論與方法。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不能夠脫離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而音樂教學重心則是三維目標的高度統(tǒng)一。教學重心的合理設定,是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前提。本文對目前高中音樂欣賞課教學重心的設定的問題進行了初步的分析,提出了實施的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教學重心 ;音樂欣賞
教學重心是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統(tǒng)一。音樂教學
重心是指音樂基本知識與技能(音樂基本素養(yǎng),演唱、演奏與鑒賞能力),音樂學習過程與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音樂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多元化音樂觀、對音樂的熱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學習的理念)的聯(lián)系,融為一體。
(一)教學重心虛設
教學重心虛設,即在教學設計中,教學重心只是一個擺設,不能夠體現(xiàn)三維目標的統(tǒng)一綜合,也不能引導課堂教學活動的展開。
例如:某音樂教師講授《優(yōu)美與壯美》一節(jié)課時,設置的教學重心為“音樂的美”,然而在教學過程中,該教師首先用具有“優(yōu)美”與“壯美”的兩個音樂片段做對比,學生進行分辨,然后逐一欣賞教材中的典型音樂作品,最后將“優(yōu)美”與“壯美”的概念進行對比與總結,得出音樂是“美”的結論。在這一節(jié)課的內容中,知識與技能為“辨別作品風格”,學習過程和方法則單純的是“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也沒能夠體現(xiàn)“音樂的美”這一重要特點,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學重心偏移
例如:在講授《悲劇美》這一節(jié)課內容時,某教師引用汶川大地震說明悲劇的特點,然后欣賞教材中的音樂作品《松花江上》《光榮犧牲》等,最后則大講特講中學生應該具有愛國熱情,奉獻精神。在這一節(jié)課的內容中由“悲劇美的特點與表現(xiàn)”偏移到“愛國與抗戰(zhàn)”,最終喪失了課堂教學重心的連貫性。
(1)教學重心不一致
例如:一節(jié)公開課《音樂能告訴我們什么》,前半部分教學重心圍繞“什么是音樂及音樂的表現(xiàn)”教學,后半部分則開始重點分析教材作品《少女的祈禱》與《第一交響曲》的音樂結構及作品風格。一節(jié)課內容設置了兩個教學重心“音樂的定義”和“鑒賞音樂作品”,沒有固定音樂教學重心主線,使得教學內容過多,教學目標未能完成,這種情況值得我們引起重視。
建議:不建議術前長時間的禁食禁飲。術前無胃腸動力障礙或腸梗阻的患者,麻醉前8 h禁食高脂高蛋白食物,麻醉前6 h禁食固體食物,麻醉前2 h可口服300 mL以內的清流質。
(一)實施策略——教學過程的預設
教無定法,音樂教學過程是一個整體,是由音樂教師、學生和教學方法構成的一個運動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教學程序的預設則是完成最佳教學效果和教學重心的清晰設置的重要前提。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材內容和根據(jù)已定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特點,選取適當?shù)慕虒W結構、教學組織形式,掌握一些常見的教學過程還是很有必要的。圍繞著教學重心設置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更好的落實“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
(二)實施策略——教學重心的設定
(1)教學重心前置
音樂概念——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分析——知識獲得
教學重心前置的特點是針對教學過程中主動性原則,將教學步驟中重點和難點提前埋下伏筆。例如湘教版鑒賞教材中《音樂能夠告訴我們什么》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教學重心圍繞“什么是音樂”展開。首先讓學生明確音樂的概念,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讓學生體驗音樂,啟發(fā)學生分析音樂的特點。學生由音樂的概念逐步理解音樂的特點,最后形成“音樂是什么”的知識概念。
教學重心貫穿教學過程可以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易于對重點、難點的掌握。分化的教學步驟將知識融會貫通,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識概念。例如:優(yōu)美與壯美這一章節(jié)中,圍繞的主線是就是“音樂的美”,無論是優(yōu)美的音樂還是壯美的音樂,都是音樂“美”的體現(xiàn)。始終將這一概念貫穿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和學習音樂的動力。
(3)教學重心后置
音樂素材——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分析——音樂概念
教學重心后置是比較常見的教學過程,特點是符合學生知識認知的過程,可以帶動學生將舊知識作為遷移基礎,生成新的知識。比如《歌劇》這一教學內容,先選取音樂素材讓學生觀看歌劇片斷,啟發(fā)學生歌劇片斷中所具有的藝術形式:音樂、歌唱、美術、表演等,最后形成歌劇的明確概念。
(三)實施策略——教學理念的設定
(1)明確的教學目標
課程教學目標是一節(jié)課的靈魂,也是檢驗教學任務的準繩。音樂的課程目標應細致的提出教育計劃要點,提供典型的經驗方法,明確音樂教育的發(fā)展方向。只有明確教學目標,才會更具體細致的進行課程內容的設置與安排,使教學重心得到充分的落實。
(2)開放的教學模式
21世紀的音樂教學模式是多樣的,豐富的。開放教育課程教學應重視五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立 :教師導學、學生自主化學習、自主化學習階段測評、答疑解惑及綜合測評。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立以激發(fā)動機、有效學習、提升自身能力與素質為目的。在學生對音樂的認知實踐中,則突出開放性、選擇性、和諧性和可持續(xù)性的特點。
(3)多元的知識體系
音樂的學習應該提倡以音樂為本的綜合學習,拓展學生知識層面,注重綜合素質的全面和諧發(fā)展。在音樂教育中,要使學生具有寬闊的視野,必須注重在音樂教學中給予學生音樂知識內容的深度和可選擇學習的知識內容的廣度。教師則應該開發(fā)更多的課程資源,挖掘更多對學生有價值有影響的東西。
(4)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自然銜接
在設置教學環(huán)節(jié)時要全面了解課程內容和音樂作品,理清教學思路,以教學目的為方向,探究音樂作品中的重點和難點,以興趣、問題、探究合作為銜接,達到自然過渡的目的。以興趣為銜接,尊重學生獵奇的心理,在教學的指導下和興趣的推動下開展新的教學內容學習;以問題為銜接,則是以教師的引導為主推動教學發(fā)展;以探究合作則是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發(fā)展的形式。此外,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有多種過渡方式,只要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用知識遷移知識,以明確目的作為方向,來達到課堂的整體性即可。
總之,科學地設定音樂課教學重心,探究音樂知識的人文內涵,是音樂教學十分重要的課題,我們作為基層教學中的一員,要不斷探究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音樂課程與教學論 長春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我國學校音樂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對策研究,王安國.中央音樂學院,2004.
[4]音樂新課程教學論.龍亞君.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