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夢潔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普通高校非音樂專業音樂教學研究
孫夢潔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新課標教育強調素質教育,而音樂教學是提升學生情操的重要方式。國家已經明確了在高校教學中,應當加強音樂教學,尤其是非音樂專業學生的音樂教學。通過高校音樂教學的開展,可以快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更好的推動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將從開設普通高校非音樂專業學生的音樂課教學的價值出發,分析如何更好的推動非音樂專業學生的音樂教學開展,以供參考。
普通高校;非音樂專業;音樂教學
我國現在的高校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轉為了大眾教育,這樣的轉變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受益,獲得了進入高等院校深造的機會。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如何保證普通高校的教學質量就變得非常重要,在現有社會中,我國所需的人才不僅僅是高科技人才,并且也需要高情商人才。在普通高校教學中,音樂教學的開展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更好的實現情操教育,因此在普通高校的非音樂專業開展音樂教學有很大的價值。
在傳統的高校教學中,一般所重視的都是文化課程的學習,高校并不太注重加強對學生的音樂,美術的學習強化重視,但在實際教學中,強化藝術類知識的學習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能力的培養,更加有利于教學的開展。
(一)開設非音樂專業音樂課程有助于大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我國普通高校在課程設置方面,更多的是偏向于專業知識能力的培養,對于非音樂專業的學生而言,可能在大學階段,接觸專業音樂學習的機會幾乎為零,很多高校都認為“術業有專攻”才可以提高教學,所以并不用讓非音樂專業的學生進行音樂學習。但在實際的研究中表明,在進行教學過程中,不應該壓制學生的興趣,同時音樂的學習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更加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在我國古代,就非常強調音樂教學,“三月不識肉味”,“余音繞梁”等都表現出古代君子對于音樂的熱愛,在現代的教學中,應該看到音樂教學的重要作用。一些節奏明快,內容清新的音樂可以良好的凈化人們的心靈,幫助人們生活和工作。在非音樂專業開展音樂課程可以做到幫助學生提高審美情操,在現代的社會中,快節奏的生活比較容易讓人變得心浮氣躁,但在大學的教學中,這樣的心浮氣躁是不適合學習的。但如果開展音樂教學,就可以在課程中讓學生多接觸一些積極向上的音樂,在多次的教學下,讓學生培養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提升學生的審美情操,從而讓學生更好的進行生活[1]。
(二)音樂教育可以促進人的形象思維發展
音樂藝術是由聲音構成的,相對于文字來說,音樂缺少一種直接的表達,但更多的是由一種意境和形象的表達。在進行音樂賞析的過程中,不僅僅是簡單的讓學習去聽音樂,更多的是在音樂中分析一種意境。比如說在《梁祝》學習中,從梁山伯和祝英臺相識時活潑的小提琴曲到兩人化蝶的凄婉的音樂,多樣的變化仿佛讓人在音樂中看到了兩人的生離死別,兩人的悲歡離合。這樣的音樂學習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習構建形象思維,非音樂專業的音樂學習可以讓學生的形象思維更加豐滿,也有助于學生提高想象力,更加有利于學生的長期發展。當代的大學生可以接觸的音樂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在進行音樂欣賞的時候,更多的是去聽音樂,而不會去進行多樣的想象,這樣長期下去是不利于大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因此大學階段的非音樂專業開展音樂教學,可以讓學生智力發展更加全面,這也有利于學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
(三)音樂欣賞課具有道德教育價值
作為即將走向社會的大學生,必須要形成良好的價值觀,現在社會的思想是多樣化的,容易對大學生造成不好的影響。但音樂具有教育價值,在大學時期的音樂賞析課的作用更加重要,良好的音樂可以起到培養學生價值觀和道德的重要作用。音樂可以傳遞給學生一種理念,一種價值,學生在進行音樂賞析的過程中,同時也在不自覺的接受音樂作者的價值觀和理念。在這樣的條件下,學生可以在音樂賞析課中有效的提高自身的道德和理念。比如說在《命運交響曲》中,音樂中所傳遞的是一種悲壯,激昂的力量,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有一種力量感,從而讓學生有信念和勇氣更好的去面對挑戰,實現自己更好的發展。
(一)教學對象認識不清
在進行非音樂專業的學生教學中,由于教學對象的不同,教師的教學方法和課程設置應當與音樂專業的學生有很大的不同,但現在很多高校在非音樂專業教學中出現最大的問題就是教學對象認識不清的問題。為了提高非音樂專業的音樂教學水平,學校在課程安排方面往往是音樂專業的教師,這在保證了課程質量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問題。首先是教學難度大。非音樂專業的學生并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所以學生在理論認識方面會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師制定的目標過高就會導致課程難度加大,讓學生降低了學習興趣。第二個就是音樂賞析問題,非音樂專業的學生并沒有音樂賞析基礎,一些天分高的學生可能跟得上教師的步伐,但更多的學生不能理解教師所講解的內容[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對象認識不清,把音樂專業的學生和非音樂專業的學生課程混為一談,就很容易出現教學問題。音樂教學應當是具有趣味性,鑒賞性,雖然缺乏了音樂專業的專業性,但也可以起到音樂的教育價值。
(二)未統一教材和教學大綱問題
對于高校的音樂教學,我國近年來雖然提高了重視,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偏差,尤其是在教學的教材方面。音樂教材多種多樣,并且不同的出版社里所含有的內容和重點都不相同。并且音樂教材的設計往往都是為音樂專業的學生設計的,所以會和非音樂專業的學生要學習的內容存在一定的出入,由于教材未統一的問題,因此在教材選擇方面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同時非音樂專業的學生并沒有確切的考核目標,所以對于高校非音樂專業的學生并沒有確定的教學目標,所以學校在制定教學大綱的時候為會有不同。有的學生會對非音樂專業學生的音樂學習進行考核,但有的學校僅限于讓學生了解而已,所以到最后,非音樂專業的學生在音樂賞析方面會存在很大的不同。
(一)以教學目的為指導,抓住非音樂專業學生特點
在進行非音樂專業學生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確定教學目標,正確目標的制定可以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教學。在制定非音樂專業的教學目標時,應該抓住非音樂專業學生的特點,制定目標盡量低一點,并且以提升學生的情操為主。比如說在講解《藍色多瑙河》河時,如果讓非音樂專業的學生全面理解里面的內容,可能會存在困難,但教師如果把目標制定為賞析,讓學生理解那種意境和畫面的話,課程對學生來說相對應的就會變得比較簡單[3]。非音樂專業在進行音樂學習時,可能不會有較高的領悟力,但音樂是無國界的,在課程中抓住學生的特點來進行,可以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教學,提高音樂教學效果。
(二)應用現代聲光影像技術提高教學效果
對非音樂專業的學生而言,單一的音頻教學可能比較單調,如果在樂曲中有學生不理解的地方,學生就很容易走神。但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就可以很好的彌補這一不足。聲光影技術的作用可以讓學生更容易接受課程,并且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展示圖畫,視頻等,讓音樂中不能直觀表達的東西可以生動的表現出來。就比如說《天鵝湖》的學習時,音樂可以表現出寧靜之感,但不容易讓學生是什么樣的景色,而利用多媒體就可以良好的表現出靜謐的天鵝湖,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音樂。
(三)創設意境, 營造氣氛
音樂需要氣氛的配合,在音樂賞析中,一定要有良好的氛圍。一些安靜的音樂需要安靜的環境,讓學生可以更好的聽出音樂里面樂器的使用,良好的氛圍除了可以幫助教師進行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外,更重要的是給學生一種審美享受,可以讓學生由“要我聽音樂”變成“我要聽音樂”,讓學生更好的去接受課程。在營造氛圍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引導,同時也可以教師語言引導,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音樂,創設良好的意境。
(四)開展多樣化的課外活動,輔助音樂欣賞課教學
單一的課堂教學可能會讓學生覺得乏味,因此在進行非專業音樂學生的音樂教學時,可以加入一些課外活動,利用多樣的活動讓教學更加生動。例如在講解民族樂曲的時候,教師不用僅僅局限于課堂的理論講解,可以讓學生在課后收集多樣化的民族音樂來進行演唱,讓學生理解民族樂并不是簡單的“陽春白雪”,而是可以用來“眾樂樂”的樂曲[4]。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在高校內開展多樣的音樂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的便于音樂賞析課的進行。
在現今的時代要求下,高校培養的人才不僅僅是會讀書,更需要是全面綜合發展的人才。在高校內開展非音樂專業學生的音樂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素養,提高學生的情操,更有利于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進行。
[1]劉巖.高校非音樂專業音樂欣賞課教學研究[J].視聽,2015,(05):170-171.
[2]史夏洋.非音樂專業大學音樂教育缺位及對策[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7):190-191+197.
[3]郝宏歌.普通高校非音樂專業學生音樂欣賞課教學的思考[J].大眾文藝,2012,(16):248.
[4]郭亮.高校非音樂專業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思路[J].中國成人教育,2011,(17):183-184.
孫夢潔(1988-),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河南商丘人,助教,藝術學碩士,研究方向:音樂學聲樂方向。
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項目編號:2016—qn—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