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濤
(四川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500)
淺議聲樂教學中情境的創設與應用
施 濤
(四川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500)
與傳統的教學模式而言,聲樂情境教學模式下學生擁有更寬廣的學習空間,輕松的學習氛圍能夠激發學生主動探究,從而有效提升聲樂教學效果。在本文中,筆者簡要概述了聲樂情境及其功能,指出了聲樂教學中情境創設的注意事項,并結合實踐經驗介紹了聲樂教學如何進行情境教學。
聲樂教學;情境; 創設
聲樂是一門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在教育現代化快速發展的今天,情境認知理論越來越受到聲樂教育學界的重視。情境認知具有理論系統性、模式多樣性和教學有效性三個特征,它是在對傳統教學理論進行反思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聲樂情境教學與現代教學理念所強調的學生主體觀是相符合的,能夠較好的提升教學效果。
所謂情境,顧名思義,“情”是指情感,“境”就是指環境。我國現存最早的教育文獻《學記》中就曾這樣寫道:“君子之教喻也”,就是強調的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對學生循循善誘。聲樂情境涵蓋的內涵很豐富,它是指聲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合理的運用語言、音樂、表演、影視以及師生互動等創造出來的教學環境和氛圍,這種教學環境包含了教師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但與傳統的教學模式而言,聲樂情境下學生有更寬廣的學習空間,輕松的學習氛圍能夠激發學生主動探究,從而有效提升聲樂教學效果。
著名的聲樂教育家鄒文海在其所著的《聲樂藝術心理學》中曾這樣寫道:“歌唱的生理受心理統治,歌唱者的一切行為和動作,都是歌唱者意識的外化。”聲樂情境是從學生心理特征出發,按照教學目標的需求而創設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氛圍。它刺激了學生的內心情感體驗,讓學生消除為難情緒,在輕松的氛圍中去感受、體驗及表達音樂的美,對學生產生由內而外的熏陶感染教育。聲樂情境教學不是單純的歌唱技術訓練,學生通過聲樂訓練不僅能夠掌握嫻熟的歌唱技術,而且最重要的是通過聲樂學習實現了知識結構的拓展和自我素質的全面提升。
情境創設是否恰當直接關系著聲樂教學效果的好壞,總體而言,聲樂教學情境創設應該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
傳統的聲樂教學模式下,由于過度強調歌唱技術訓練,因而課堂顯得枯燥乏味。聲樂情境教學模式,就是打破這種呆板的教學模式,以激發學生情感反映為目標進行情境創設,使聲樂教學課堂富有活力和生氣,教學環境輕松和諧。在這樣的氛圍下,一方面可以使學生身心健康,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另一方面能夠較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積極主動的去學習聲樂。
(二)要充分激發學生的聯想力
讓學生通過想象和聯想翱翔在音樂的海洋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去領悟和體驗歌唱藝術。聲樂情境的創設,就是要通過提供相關的材料,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能力,讓學生通過聯想去感悟聲樂教學過程中所包含的教學任務。學生想象和聯想的過程,其實也是思索和探究聲樂知識的過程,它以學生的感悟為核心,教學目標和任務是自然而然的滲透給學生的。
(三)要注重完善學生的歌唱思維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具有獨立思想和情感的個體,因此,在聲樂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運用恰當的方式在恰當的時機,將聲樂知識提供給學生,以幫助學生構建起自己的知識理論和歌唱思維。在這個過程中,師生之間平等的關系非常重要,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發表意見和做出評價的自由空間,讓課堂充滿輕松和積極的氛圍。需要指出的是,給學生自由空間并不是完全放任不管,相反,整個過程是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進行的。對于學生而言,歌唱思維的完善是一個由他律到自律的過程。
從聲樂情境創設的過程來看,大多從分析歌曲的構成入手,分別圍繞歌詞大意、作者的創作意圖、調性等方面逐步分析歌曲的傾向性。這種模式打破了傳統抽象的純技術教學,能夠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實踐中,聲樂情境的創設分為三個層次。
(一)語言層次
語言是師生溝通交流的主要渠道,是聲樂教學情境最基本的構成要素。自然現實的語言能夠給學生帶來美的體驗,并直接影響教學效果。以美聲唱法教學為例,美聲唱法中要求聲音達到“通、實、圓、亮、活、純、柔”等要求。那么,教師應該怎樣表達才能讓學生明白什么樣的聲音才是“通、實、圓、亮、活、純、柔”的呢?這就要求教師要學會用一些形象生動的語言,通過激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把抽象復雜的聲樂知識轉化為具體的“發聲圖像”,從而指導學生調整自己的發聲活動,進而形成自己的聲樂理論知識。
(二)文化層次
聲樂是人類運用聲音表達自我情感的藝術,是人類靈性的體現。聲樂教學的目標不僅是進行歌唱技術訓練,更重要的是通過歌唱讓學生領悟音樂的文化內涵,也就是說教師在進行聲樂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注意滲透文學教育。例如,在教授一首歌詞為古代詩詞的歌曲時,教師可以有意識的先引導學生分析詩詞的文化內涵,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然后教師再根據歌曲的旋律變化再引導學生去深入分析詩詞的內涵。最后,再把旋律和詩詞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去理解和領悟這首歌曲所包含的深層次的東西。
(三)道德層次
道德作為評判和約束人的標準,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鍛造完成的人格,是較高層次的聲樂情境。在聲樂教學中,教師既要注重教授學生如何呼吸、共鳴等聲樂技術知識訓練,更要強化道德教育。例如,教師可以采用播放或者講述諸如詠嘆調《主人,聽我說》之類的歌劇情節,以真實或者仿真的情境,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愛、正義等的偉大,激發出學生對柳兒這樣的普通人的敬仰之情,從而對學生產生道德教化作用。
[1]李秀偉,韓吟.情景教學[M].青島出版社,2006.
[2]王真.聲樂教學要重視學生的思維訓練[J].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8.
[3]徐龍.聲樂教學中歌唱思維的培養[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9.
施濤(1981—),男,山東萊州,教師,流行演唱在讀碩士研究生,四川音樂學院流行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