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凡(中央音樂學院,北京 100000 )
議音樂表現力于古箏中的體現與提升途徑
王一凡
(中央音樂學院,北京 100000 )
【摘要】隨著古箏演奏技巧的不斷創新與發展,對于古箏音樂的表現力的要求也愈加提升,聽眾在審美情趣與審美需求的推動下更傾向于富有感染力與表現力的音樂作品,因而如何提升演奏者的音樂表現力就成為了我們需要去思考的問題。筆者在文中就如何提高演奏者的音樂表現力從不同的方面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習者提升自身的音樂表達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堅持練習與學習,豐富自身的理論知識與舞臺實踐,進而在古箏學習的道路上有更加長遠的發展。
【關鍵詞】古箏;表現力;情感;素養;心理;實踐
古箏藝術之所以能夠迎來全新發展的時期,在筆者看來莫過于其音樂表現力的豐富與提升,使得古箏藝術的發展更上一個臺階,這一點也在古箏藝術教學中得到了體現,即是古箏藝術的發展離不開優秀古箏專業人才的培養,而優秀古箏人才培養的核心就是讓演奏者成為古箏音樂的主體,通過演奏者的演奏呈現古箏音樂的藝術表現力。這就需要演奏者在掌握精湛演奏技術的基礎上去把控技術與音樂表現之間的關系,進而提升古箏音樂的表現力。
古箏演奏的目的是傳達音樂的本質,通過音樂的表現力讓聽眾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這就要求古箏演奏者具備精湛的演奏技術與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因為這兩者是一個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整體。演奏技術是演奏者演奏能力的體現,音樂表現力是演奏者演奏的目的與要表達的核心內容。古箏演奏,就是演奏者將自身的演奏技藝融入到音樂表達之中,進而以音樂藝術表現為目的,去體現自身與古箏音樂的價值,給聽者帶來豐富的精神內涵與情感。而在傳統的古箏教學實踐中,教學的重點與實踐一般仍是著重于學習者演奏技藝方面的訓練與培養,對學習者音樂表現力提升的培養容易忽視,且也有不少學習者認為只要技術練習好了,表現力自然會隨著提升,其實這都可以算作是認識上的誤區。相信不少人在實踐中都發現有不少演奏者演奏時所體現的技術非常嫻熟,但其演奏卻較為平淡、不出彩,而探求原因就在于他們雖然掌握了精湛的演奏技藝,卻在音樂素養、音樂表現方面仍未達到應有的境界,即沒有注重將演奏技巧完全融入音樂的情感表達之中。
古箏藝術在承繼傳統的基礎上發展到今天,隨著演奏技巧的創新,對音樂表現力的要求與需求也隨之逐步提升,只有這樣古箏作品才能夠更加富有藝術魅力與感染力,進而更貼近聽眾的心,去打動他們,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因此,在教學與演出實踐中,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習者、演奏者在掌握演奏技藝的基礎上去體會音樂作品中的內在情感,只有理解了其內在的情感表達,才能夠感同身受去表現其音樂內涵與情感,而對于情感的表達也正是音樂表現力提高的重要前提之一。任何古箏音樂作品中都蘊藏著曲作者的某種情緒與情感的訴說。因此,學習者、演奏者在彈奏古箏時,首先就需要對所彈奏的音樂作品有一個全面、深入的了解與認識,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對作品創作的背景、時代特征、主題、內涵、風格等等內容去深入地認識與研習。相信有不少學習者、演奏者在演奏前會對這些內容進行了解,但多是浮于表面上的內容,提升音樂表現力的關鍵就在于只有當你深入且深刻地去了解與理解之后,你才能夠更好地結合自身的情感表達去對作品進行二度創作。緊接著,學習者、演奏者若想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內涵,自身也需要具備足夠扎實的素養基礎,不斷去積累自己對于音樂文化的理論知識,多去了解音樂藝術相關的內容,進而拓展自己的藝術眼界與知識面,在不同形式、風格的音樂藝術中,去豐富自己的生活閱歷,在點滴的積累中去感受音樂所帶來的美好。
如果將音樂的修養與情感的表達看作是音樂表現力的核心本質,那么演奏技術就是體現這一本質的基礎與手段。筆者在文中較為強調學習者、演奏者對音樂的感知,及教師對于音樂素質的培養,但這并不意味著對演奏技術重要性的忽視。因為演奏者技術是一首樂曲表現的基礎。對于演奏者而言,演奏技藝的積累同樣需要長期的過程,通過長期的訓練讓自身形成熟練的演奏習慣與自如運用。有了音樂的表現,那么你就需要知道如何去將其呈現出來,這就是演奏技藝的內容所在。而且古箏演奏技法隨著古箏藝術的發展,也愈加繁復多變,每一種演奏技法或許都代表著不同的音樂表現與情感變化,只有牢固掌握與自如運用這些演奏技法,才能夠去為音樂的表現而服務。因此,演奏技藝對于古箏音樂的表現力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基礎。
作為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除了對學生演奏技藝與音樂素養的引導與培養之外,還應當注重他們心理狀態與藝術實踐方面的訓練,其目的是培養成熟的演奏心態與靈活的應變能力。音樂表現的提升并不是單一方面的影響,不僅僅和技術、修養、樂感相關,更與他們的心態培養、舞臺實踐及應變能力息息相關。對于一名演奏者而言,良好、沉穩的演奏心態是其發揮自身能力的保證,而全身心的投入又能夠起到提升音樂表現的作用。對于古箏演奏這一表演藝術來說,最讓人擔心的就是緊張、怯場,有些學習者、演奏者在日常的訓練中都能夠比較輕松自如,但一到舞臺上就非常緊張,這就是心理狀態不穩的普遍表現。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注重對于學習者、演奏者演奏心理的鍛煉與培養,鼓勵他們多多參加演出實踐,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心理狀態,也能夠通過實踐的積累培養自身靈活應變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當學習者、演奏者積累足夠的實踐經驗之后,其就能夠做到心有成竹地去面對任何演奏,或是應對各種問題,當其不再擔心這些問題的時候,也能夠更好地減小失誤且放松去演奏。
在筆者看來,古箏藝術可以說是一門通過感性傳達情感的藝術,若想能夠讓其展現出更多的藝術魅力與抒發更多的情感,就必須體現出更豐富的音樂表現力,進而讓古箏藝術充滿生命力與感染力,才能夠和聽眾取得共鳴。因為,只有深入人心的音樂才是真正的音樂。那么,對于演奏者而言,只有將技巧、情感、素養、知識、心態、實踐等等因素融合才能夠真正上升到藝術的境界,才能夠在古箏藝術的道路上有更加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林玲.論箏演奏中的音樂表現.華樂出版社,2003.
[2]鄒霽.淺談古箏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興趣[J].科教文匯,2008.
[3]高雁著.古箏學習問與答[M].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