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 靜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0)
?
淺議自由低音手風琴與現代音樂之表現
邊 靜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0)
摘 要:20世紀中期,現代音樂迅速發展,自由低音手風琴的誕生為作曲家們提供了新的領域,被越來越多的作曲家納入自己的創作中。古拜杜麗娜,就是一位這樣的作曲家。本文通過對她的手風琴原創作品進行研究,在現代音樂美學領域中給音樂表演者極大的啟迪。
關鍵詞:手風琴;古柏杜麗娜;現代音樂;表演藝術
正如大家所熟知的,手風琴從其發聲原理來說,它可以被看作是一件簧片樂器,與中國的古老樂器——笙發聲原理相似。2001年出版的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上是這樣描述手風琴的,手風琴適用于各種音樂形式的演奏,例如民歌、流行風格的音樂、爵士樂和音樂會等音樂的樂器。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認為,手風琴常用于歌唱、舞蹈伴奏和輕音樂,也可獨奏或組成手風琴樂隊。這件樂器不斷完善發展,并與不同地域、審美取向、音樂風格結合,誕生了形態各異的樂器形制。
20世紀,在音樂史上是一個不斷革新的時代,作曲家們對音樂進行不斷的創新,現代派作品應運而生。自由低音手風琴作為一件年輕的樂器,理所當然的和現代音樂相結合,成為詮釋現代音樂作品的絕佳選擇。自由低音手風琴以其變化多樣的音色、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吸引作曲家們為其創作了獨奏及室內樂作品。新興作曲技術和表現手法在自由低音手風琴上完美的呈現,以出色的樂器表現逐漸進入作曲家的創作領域。
在自由低音手風琴作品中,多采用新的技法來表達創作意圖,以古拜杜麗娜為代表的大批作曲家們為自由低音手風琴的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她把自由低音手風琴帶入現代音樂中,使其獲得了進入當代世界音樂領域的機會。她的作曲生涯并非以手風琴作品開始的,而是涉及交響樂、室內樂等方面。自從20世紀70年代,前蘇聯手風琴演奏家利普斯先生將自由低音手風琴介紹給了古柏杜麗娜后,在1978-1997年間古柏杜麗娜共為自由低音手風琴創作了7首作品,包括室內樂、重奏、獨奏等不同形式。雖然她教育背景來自俄羅斯,但在其創作中體現的卻是歐美先鋒派的創作技術,如打破調性的協和規則、對新音響色彩的探索和追求等。她還運用宗教素材進行手風琴作品的創作,其中非常著名的有獨奏曲《發自內心》,手風琴與大提琴的協奏曲《在十字架上》,手風琴和大提琴弦樂隊的室內樂作品《七言》等,還有一些作品,如手風琴與大提琴、小提琴的協奏曲《寧靜》《期望奏鳴曲》。她的作品代表了手風琴音樂中的新音樂風格,這類作品多為深奧抽象的內容,引人深思。旋律樂句的劃分不再是規整的,而多以零碎跳動,極端的變化為主。力度、和弦也有自己的獨特風格,11和弦13和弦以及非常規的三度和弦都被經常使用。復調則顯示出多調性特征、調性不明確,常用序列音樂手法、無調性、節奏自由多變。
節拍上多使用奇數拍,打破了樂句間的平衡,形成不穩定感,有時小節線也被擦去。作曲家樂于在生活中尋找不同尋常的節奏,例如工廠的機器聲,東方的原始音樂,歐洲古代的自由詩等,都能為作曲家的創作帶來靈感。在創作中不斷探索,從演奏方式到音響色彩都進行著不斷的嘗試創新。據說她幾乎擁有世界各地的各種樂器,從中國的塤、古琴到印度的維納,她常在家中嘗試各種樂器的音響,以便獲得創作中對新的音響色彩的靈感。
現代派作曲家、現代派音樂作品以及他們所使用的新的作曲技法,無不彰顯著它們獨特的個性,在音樂史中揮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種種聽所未聽的音響、個性炯然的技術、紛繁復雜的體系、不斷開拓人們的思維,刷新人們對音樂的認識。多角度立場、不同的觀點、獨特的創作方法等截然不同的表達方式都融合于現代音樂派別中。無論什么樣的音響和什么樣的布局結構,都可以作為音樂創造的素材,音樂的語言和表現力得以擴充,音樂創作的可能性也得以拓展,使作曲家們在創作上獲得了極大的想象空間。
為什么會在音樂領域發生如此大的變革?事實上它是受來自音樂藝術發展自身的內部動力及聯系較密的藝術思潮的影響,音樂自身的動力和“審美飽和”(當人們對已有的藝術形式的審美感受缺少新鮮感時,就會產生“求異心理”從而力圖創造出新的音樂形式)。音樂對人們心理影響的辨識及在音樂享受中獲得的聽覺快感也被現代音樂作曲家所重視。開放、豁達、多元化、多角度的心理狀態,在各個層面探索發現現代音樂的趣味。
面對現代音樂作品,作為手風琴表演者應該做好哪些準備呢?聲音,作為音樂原材料,要被首先重視。音樂表演者要用自己的思想去填充和豐富現代音樂作品,聲音結構要有個人意向性,僅僅局限于對譜面的演奏顯然是不夠的。要求演奏者要結合自己的個性挖掘作品的深入意義,進行帶有個人色彩的二度創作。這就對我們在藝術和文化素養上做出了要求,需要在更高層面上理解音樂作品。通過單純的提高演奏技巧已經不能解決此問題了,必須在學習演奏中打破學科的單一化思維,擴大學術眼界,將樂器的發展史與現代作品的特點相結合,多方位的研究后再進行作品的闡述。
我們生活在現代社會,現代音樂是最接近現代人的思想感情和審美趣味的,應該調整心態樹立新的追求,有意識的培養新的欣賞習慣和審美觀念,以現代人的意識和心態關注現代音樂。對于現代音樂作品來說,一般作品都是用不十分嚴密的標記記錄下來的,是一種對預想的音樂聲響的示意圖,存在著很多不定的因素,這對于演奏者都是充滿挑戰的。音樂表演者不僅要對音樂作品的歷史意義與內涵有自己的理解與體驗,融入現代人的審美感受,使音樂作品通過表演不斷煥發出新的光彩。
[參考文獻]
[1] 宋瑾.西方音樂——從現代到后現代.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4.
[2] 亨利·普萊茲.20世紀音樂的痛苦.音樂周報,1996,1.
[3] 科普蘭.怎樣欣賞音樂.音樂周報,1996,1.
[4] 論手風琴演奏形式的拓展.環球手風琴網站—中國手風琴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