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思偉
(廣東嶺南師范學院,廣東 湛江 524048)
?
聲樂教學中傳統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的技巧問題分析
杜思偉
(廣東嶺南師范學院,廣東 湛江 524048)
【摘要】在聲樂教學中,古詩詞藝術歌曲重點強調的是吐字以及韻律等方面的藝術特征,如果在教學過程中直接讓學生接觸,學生不僅很難掌握古詩詞藝術歌曲的節奏和韻律等,還會對詩詞中的情感感到迷茫。因此,對于聲樂教學中的傳統古詩詞藝術歌曲教學來說,應該讓學生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掌握其內涵、韻律以及節奏等,所以,本文對聲樂教學中傳統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技巧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聲樂教學;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技巧
對我國來說,傳統的古詩詞藝術歌曲是非常寶貴的財富,它的旋律不僅優美動聽,而且形象非常生動,唱起來朗朗上口,能夠帶人進入一種特別的感覺。學生在進行聲樂的學習時,如果加入古詩詞歌曲的學習,這種教學形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聲樂演唱技巧,還能充分提升學生的精神層面,從而使學生形成非常健康的人格,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因此,學生一定要注重古詩詞歌曲的演唱技巧,本文對聲樂教學中傳統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技巧進行了分析。
(一)以由易到難的節奏進行教學
在聲樂教學中,20世紀30年代左右的古詩詞藝術歌曲非常適合作為剛入門的教學曲目,這種歌曲的結構比較短,而且旋律容易掌握,比如劉雪庵創作的《紅豆詞》以及黃自創作的《花非花》等,都屬于比較短小形式的,再加上作者的創作情感非常單純,學生在演唱時能夠很容易的進行把握,并且輕松掌握作者的意圖[1]。比如,古詩詞藝術歌曲《紅豆詞》,整曲演唱起來非常簡單,而且韻律的起伏不是特別大,節奏簡單,歌詞的意境淺顯易懂,在進行聲樂教學就應該先讓學生們接觸這種類型的作品,從而充分掌握古詩詞藝術歌曲的風格。經過這種由易到難的形式能夠讓學生對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為以后的演唱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使古詩詞藝術歌曲教學變得的富有層次感。
(二)充分掌握內涵,由淺入深表現情景
對于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教學來說,如果沒有相應的情景表現,那么這個歌曲就失去了意境,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主動學生情感的表達,防止學生成為一個發音的機器[2]。因此,應該由淺入深的將情景表現出來,使學生充分掌握其中的內涵,從而提高學生的演唱技巧。比如,以古詩詞藝術歌曲《點絳唇·賦登樓》為例,這首歌曲的內容為“休惜余春!試來把酒留春住,問春無語,簾卷西山雨。一掬愁心,強欲登高賦,山無數,煙波無數,不放春歸去。”在演唱時,教師一定要先了解詩詞的創作背景和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讓學生通過“景”的了解,掌握古詩詞歌曲的“情”,從而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在了解作者創作情感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創作,提高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技巧。這樣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技巧的掌握,還能培養學生的情感演唱法,為以后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一)古詩詞歌曲演唱時呼吸的訓練
在聲樂教學中,氣是最重要的,也就是演唱時的呼吸,演唱的吐字、咬字以及聲音技巧等都會受到呼吸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進行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教學時,一定要注重呼吸的訓練,讓學生能夠充分掌握呼吸的技巧。比如,以古詩詞藝術歌曲《花非花》為例,這是一首演唱氣口安排的比較靈活的作品,可以根據學生的氣息特點來進行演唱。對于呼吸支持比較弱的學生而言,可以以三字一句的形式來進行演唱,但是每句的最后一個字一定要保持充分的時值;而對于平常呼吸比較淺的學生而言,應該運用六字一換氣的演唱方式,并且使每次呼吸都要下沉。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按照要求讓學生進行正確的換氣,加強腰部的緊繃和抵抗意識,并且利用“托、送、收”的方法來調整呼吸氣息,保證氣息的穩定和順暢,充分表現出作品的感情。
(二)古詩詞歌曲演唱時咬字的訓練
在聲樂藝術中,語言是一切行為的基礎,它不僅能夠生成非常優美的旋律,而且還能通過語言咬字和發音相結合的形式,創造出極具想象力的音樂形象,進而達到觸動聽者心靈的藝術效果。在古詩詞藝術歌曲中,語言都非常特別而精煉,帶有非常深遠的意境,因此在演唱時可以采用吟唱的方法,通過字來帶動發聲。在咬字時,字頭要非常清晰,字尾要盡量放長,使聲音變得清晰,而且圓潤連貫[3]。因此,古詩詞藝術歌曲中的咬字訓練是非常重要的。以古詩詞藝術歌曲《紅豆詞》為例,它的歌詞內容為“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后,忘不了新愁與舊愁。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滿喉,瞧不盡鏡里花容瘦。展不開眉頭,挨不明更漏。呀!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在歌詞中我們可以看出,每一句的句尾都是以“ou”韻結尾,所以,在演唱時既要注重“ou”的口型和內在的母音位置,也要注重它和人之間的不舒展、不明朗的相同心態。本首歌曲主要分為五個樂句,第一句是開篇點題,直接道出了本首歌曲愛情的主題,而且句首的字頭可以咬的輕一些;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以排比句的形式存在的,表現了作者因為愛情而苦惱的情緒,也應該注重首字的咬字,“睡”、“忘”、“咽”、“瞧”字應該重點將力度放在聲母上,但是一定要適中,進而表現出歌詞中的相思之情;第四句的情緒隨著音樂的節奏發生了相應的變化,變得激動起來,因此,字一定要咬的緊一些,將整首歌曲推向高潮;第五句和第一句的形式是一樣的,形成了首尾呼應,從而進一步的展現了作者對愛人的相思之情。
綜上所述,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教學在聲樂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通過循序漸進的形式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對學生進行講解,使其充分掌握古詩詞歌曲演唱的技巧,另外,還要注重古詩詞歌曲演唱時呼吸和咬字的訓練,一定要選擇合適的作品,這樣才能達到訓練的效果,從而充分發揮古詩詞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璐.對古詩詞藝術歌曲教學的思考[J].宿州學院學報,2012, 10:85-88.
[2]李秀敏.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在聲樂演唱專業中的教學研究[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2,04:158-161.
[3]丁珺.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5,04:138-141.
作者簡介:杜思偉,(1972—),女,河南南陽,廣東嶺南師范學院,聲樂演唱與教學及音樂教學法方向,博士,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