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康
(汕頭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汕頭 515000)
淺談聲樂歌唱中高音與中低音之間的關系
袁曉康
(汕頭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汕頭 515000)
所有學習聲樂的人和愛好聲樂的人都想自己能夠擁有好聽又具有穿透力的高音,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很多人在唱高音的時候變成了用嗓子大喊,那么到底怎樣歌唱,避免大喊呢,本文作者結合自己的經驗和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實例給聲樂學習者提出了自己的一點意見和建議。
中低音;技巧;高音
物理學告訴我們物體的震動就會發出聲音。我們人類的發聲原理就是聲帶振動產生的聲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說話的聲音,是聲帶整段的振動,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基音,在演唱高音的時候,只是在聲帶邊緣震動一部分,我們稱他為泛音。泛音,我們也俗稱是假音。如果是一個人唱歌的時候沒有高音,那么他肯定是還沒有習慣用假音唱歌。悅耳動聽的高音是聲帶邊緣部分震動,該震動通過鼻腔咽腔送達整個面部產生的,這個時候是離不開氣的力量支撐的。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正確的高音呢?
正確的高音,在音色上是與中低音差別比較大的,相比較重低音而言,高音顯得更加舒展,在觀眾聽來,這種聲音有一股屏氣凝神的力量,而且具有無限舒展性的空間感。美妙的高音并不僅僅只是依靠某一個器官來獨立完成的,它是各種歌唱器官一起協調配合才可以產生的。在氣的力量和支撐下,唇齒喉牙舌震動發出來的聲音作用在鼻咽腔的管道里,最后經過頭腔送達出來。聲音與鼻咽腔管道是無法分割的,如果聲音在管道前面,那么在唱歌的過程中,歌唱位置就會相對偏低,這時候發出來的高音就是喊叫了,如果聲音在管道后面,那么七夕就會被浪費,沒辦法長時間歌唱。由此看來,鼻咽腔就是聲音的通道,高音的時候我們應當控制聲音沿著這個軌道走,按照從哪里進來就從那里出去的原則發聲。
在實際應用中,我們提到高音,很多人都會覺得聲音一定是向上用力的,其實不然,因為越是向上用力的話,就越容易破音或者是沒有力氣,在進行高音演唱的時候,我們的氣息應當是向下的,是通過橫膈膜的發力來反作用于聲帶,讓聲帶被動發聲來實現的。這樣氣息就容易被放下一些,如果是在放松的狀況下的喉頭和氣息的區別也僅僅只是壓力和壓強的區別而已。
(一)歌唱中的“輕重緩急”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和進步,越來越多的人愿意投身到聲樂的學習中來,并且越來越多的人從事這個行業,他們的出身各不相同,有些是剛剛畢業的學生,有些是年輕的老師,甚至有些還是德高望重,聲名顯赫的藝術家,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能夠擁有“高位置深氣息”。普遍教學中,老師們的教學幾乎都是千篇一律的,他們沒有對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詳細的分析,給他們制定出適合他們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安排。這是根本沒有辦法把歌唱好的。
聲樂教學中,如何解決高音一直都是令教師很頭疼的問題。高音不好的原因無非就只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位置不夠高,第二個是氣息不夠深。在教學中,對于高音不好的學生,教師不能過度的去強調高位置,而是應該加強他們對氣息和喉頭放下的練習。這是因為,很多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因為潛意識里面認為高音時候就必須是高位置高氣息,所以很多時候都是提著氣在唱歌。這時候,如果是強調放下喉頭和氣息,告訴學生們要用丹田之氣來促使聲帶被動發出聲音,這是極具指導意義的。反之,如果是一味強調高位置和氣息,學生們根本就無法把握好這個度。這時候,我們就會思考,那什么時候我們的氣息是自然放下的呢?我想應該就是說話的時候,說話的時候我們一般用的都是振聲,如果是把說話的狀態用來聯系中低音,練習放下氣息和喉頭,效果肯定是不錯的。
聲樂的學習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是不可能一下子就學好的,中低音區的音色,既沒有高音區的嘹亮豪邁,也沒有高音時的酣暢淋漓,所以是急不來的。必須不斷的加強中低音區的練習,在此過程中,控制好聲音的強弱,節奏的快慢,認真學習如何調理氣息,如何放下,這樣的話才會為聲樂的學習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二)針對中低音區發聲練習曲的選擇
1.哼鳴的練習
哼鳴是共鳴的基礎,哼唱可以讓咽腔得到充分的放松從而避免出現喉音.在練習的時候要注意,不是哼道鼻子的前腔部分,而是哼道后鼻子,也就是哼道鼻咽腔里面,判斷自己對不對,就看是否能夠感覺到聲音在眉心處的震動了。
2.跳音練習
除了放松狀態下運動的氣息,還應當針對橫膈膜發力的氣息進行發聲練習。“跳音”是橫膈膜支點練習的最有效方式,練習中的每一個音都要經過橫膈膜,并且在這里被加壓,再由產生的氣息帶動聲帶發聲。在聯系這個的時候,我們一般會采用開口音a母音進行練習,這也是最容易練習聲帶開合的字母。
3.聾啞人的捶胸式練習
無伴奏“捶胸式”真聲練習,指的是像聾啞人那樣想表達自己意圖時候卻又無能為力的那種心情,一邊發長音a一邊有規律地捶打胸膛,人為地迫使聲帶發聲,拉緊聲帶讓聲帶規則震動。
在整個唱歌的過程中,高音是整首歌曲的靈魂,高音唱得好與壞直接決定著這首歌的成敗。在西方很多國家,人們愿意花錢去聽一些唱得不錯的高音,因為高音可以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愉悅和自由,對于所有的聲樂學習者來說,這將是一門持久而艱難的課程。
[1]黃文海.聲樂教學法[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趙梅伯.歌唱的藝術[M].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
[3]宋玉函.論和聲教學中的聽覺能力培養[J].藝術科技,2015,(05).
[4]宋玉函.和聲中低音的意識與感覺探析[J].音樂時空,2014,(15).
袁曉康(1979—),男,汕頭職業技術學院,汕頭人,鋼琴,聲樂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