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珂
(山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舞蹈動作的創編對舞蹈創作本身的影響
張 珂
(山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舞蹈藝術是以人的肢體動作為基礎的一門藝術形式,它需要再在一定的時間、空間里進行有規律和有節奏運動。一部完整的舞蹈作品往往都蘊含著一定的情感思想以及編導對作品本身的理解,動作作為舞蹈最基本的也是最直接的本體語言,時刻串聯在整個舞蹈作品之中,為舞蹈作品情感內容的表達提供最直觀的表達,作為舞蹈創作環節中的核心部分,動作既是體現情感內容的載體,又是視覺層面的體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怎樣即合理又創新的創作動作語言是編導在創作作品時的重要工作。
動作;舞蹈創作;編導
舞蹈藝術是以人的肢體動作為基礎的一門藝術形式,它需要再在一定的時間、空間里進行有規律和有節奏運動。一部完整的舞蹈作品往往都蘊含著一定的情感思想以及編導對作品本身的理解,動作作為舞蹈最基本的也是最直接的本體語言,時刻串聯在整個舞蹈作品之中,為舞蹈作品情感內容的表達提供最直觀的表達,作為舞蹈創作環節中的核心部分,動作既是體現情感內容的載體,又是視覺層面的體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怎樣即合理又創新的創作動作語言是編導在創作作品時的重要工作。因為有動才能舞,而舞蹈的動就是用肢體的變化來向觀眾表情達意、訴說某種情結情感的重要形式。
那么,如何更好地進行舞蹈動作的創編,通過動作透露作品的情感就成為了編導進行創作時的主要任務之一。本人認為動作的“質感”主要體現編導在確定作品主題和結構的前提下,通過對動作素材的選擇、動作線條的變化、動作力度的支配、動作幅度的大小以及動作速度的掌控這五大方面的巧妙利用,來更好的完成作品。
首先,動作素材的選擇。作為舞蹈創作主體的編導,在創作一個作品時通常會選擇一些基本的動作素材,例如選擇中國古典舞語匯或者蒙族舞語匯,或者采用從生活中采集的素材等,再將選擇的動作元素與所要表現的形象或內容進行合理的運用。如我們較為熟悉的舞蹈家黃豆豆表演的獨舞《秦俑魂》,從古代士兵的形象出發,動作素材選擇了中國古典舞元素,動作中時刻體現著古典舞中的“精、氣、神”,把中國古代士兵的英勇形象體現的淋漓盡致。再如本人創作的三人舞《三個和尚》,通過觀察生活中挑水時動作,編排了一組幽默詼諧的扁擔動作,動作中包括了挑水、兩人擔水等生活化的形象動作,也獲得了較好的效果。所以作為作品創作最初的動作素材選擇上,一定要貼合作品內容和人物形象,選取合適的素材做基礎并逐步展開,將作品的含義通過動作這一媒介進行很好的表達。
其次是在動作線條的變化上,本人認為在動作的創作上,可以在動作線條感上做一定的考慮。人的肢體可以組合形成無數的造型,但動作的線條本人認為大致可分為直線條、曲線、混合型三種。直線條的動作一般能夠體現出堅定、剛強、有力量的效果,直線條的動作可以包括直線、直角折線等形式的表達。我們經常看到的許多軍旅題材的舞蹈,如群舞《燃燒的火焰》中,一組大三角群舞舞段中,動作多以手臂和腿直線的交叉,顯示出面對敵人時這種同仇敵愾的狀態,非常符合作品情感的表達。再如女子雙人舞《青蛇與白蛇》,動作線條就運用了很多“S”型的曲線條動作,這更強調了人、蛇的形象特點。我們也能發現在很多作品中有很多動作配合著內容結構的變化在直線條與曲線條之間變化。比如舞蹈《長河吟》中,一開始表現主人公那種渴望找出答案而思緒萬千的內心,就運用了很多線條扭曲的動作來體現主人公的內心,而轉折后到了發展部,就開始加入了直線條的動作,來凸顯人物內心的變化,特別到了最后的高潮部分,出現了許多大幅度直線條的動作去抒發主人公那種思緒頓開的熱情。這些都很鮮明的體現出作品情節的發展變化和人物情緒的起伏。所以動作線條的變化對作品的表達能夠有直接的體現,這就需要編導從舞蹈創作本身去進行合理的、巧妙的、富有創造性的去選擇創作。
第三,動作力度的支配。在動作的力度上,編導可以根據著作品的內容去合理的支配。如表現奮力地追趕,就需要跑步的動作在力度上有所強調;再如不斷重復一個動作,在動作的力度越來越大,可以表現一種情感或者某個情節不斷變化。比如《秦王點兵》中,四位古代士兵的齊舞動作力度就顯得大而有力,這可以很好地表現士兵操練的狀態。再如群舞《南京亮》中,當那位日本后裔從三個方向下跪時,人們堅定地形成了人墻,那么形成人墻時的力度和速度都體現出堅定的狀態。編導在編排舞蹈時完全可以按照情節內容的發展,靈活的利用動作力度的變化,去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現人物情感的變化,同時通過力量的轉變,也使得動作抑揚頓挫,不顯干燥。
第四,動作幅度的大小。動作幅度的大小一般結合速度的變化和力度的變化,幅度大的動作一般力量會強一些。動作幅度上的變化一般可以體現出舞蹈作品結構的發展變化,比如許多作品在開端時動作的幅度和力度相對較小,而在發展和高潮時動作幅度越來越大,來體現出某種情感的不斷發展。如舞蹈《中國媽媽》中出現的好似在田地拔草勞作的動作,在不斷的重復下配合著大幅度的動作,體現出中國媽媽們質樸、執著的精神。再比如,我們用動作去表現風中的柳條,可以用舞者肢體去模擬柳條在風中的擺動,當柔風吹來時舞者的肢體會輕柔一些,當大風來襲時需要配合加大力度來突出風勢的強烈。我們還可以通過動作幅度的不斷增大去突出某種情感或狀態,也可以通過動作幅度的靈活變化來讓動作顯得多變好看、富有特點。
第五,動作速度的掌控。我們現在看到越來越多的舞蹈動作顯得變化萬千、撲朔迷離,這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編導在創作動作時對動作速度的掌控上。編導在進行動作創作時應該配合內容靈活的切分動作的節奏,可以兩拍一個動作去凸顯動作的力量或延伸感,也可以半拍一個動作去突出變化與連接性,更可以進行速度上的組合,突出作品的情節性,讓動作不顯單調。同時編導可以靈活利用速度的變化突出更強的技術性,使動作間的連接變得緊密,提高作品的觀賞性,這樣可能會獲得不一樣的效果。
總的來說,動作的創作作為舞蹈創作的一個重要環節,編導可以在確定表現主題內容的前提下盡可能的去創造更多可能,來不斷的提升動作編創的豐富性,使舞蹈創作活動更好的創新發展。
張珂,碩士,助教,教學與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