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慶濤
(廣州市南沙黃閣中學,廣東 廣州 511455)
?
中學班級管理不可缺“柔性”
麥慶濤
(廣州市南沙黃閣中學,廣東 廣州 511455)
摘 要:中學階段,是孩子心理及生理發展的特殊時期,是樹立學生正確人生觀及價值觀最重要的時期。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導,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體。而班級集又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體,在班級鼓勵學生自主管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激發學生上進心,實行“柔性管理”,符合現代教育理念,利于新世紀創造型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柔性”管理;中學班級
筆者在的農村中學任班主任多年,了解我們這類學校生源有一定局限性。學生相當一部分是小學階段學習基礎較差,缺乏良好的行為習慣,紀律觀念較弱,自我約束力差的。面對這類學生,出于工作的負責,我們往往給他們提出較高的要求,希望能一下子扭轉班風學風。但事與愿違的,他們往往會使破罐子破摔,消極對待。那降低要求吧,但一個班集體如果沒有嚴肅、嚴格的班規,這個班級班風就會很快下來了。面對兩難境地,筆者認為在“嚴格”管理外,可以嘗試與“柔性”管理,使之“柔”“硬”結合,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柔性管理是以人為本,充分的尊重學生的人格獨立與個性自由和感情需要,激發每位學生從內心深處來對班級的凝聚力與歸屬感,從而創造和諧良好,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的管理方式方法。
具體的說,班主任的“柔”是爭大舍小,則利取最大,害取最小的。所謂的“柔”,對大事及原則性的要高度重視,對小事非原則的模糊一些。所謂的“柔”不是馬虎、糊涂,無原則的妥協。就算是“妥協”,也是為了加強班級的管理,讓班主任更有親和力,使班級工作更切合實際。
(一)“柔性”參與班委管理
參與班級管理的“柔性”,首先“柔性”參與班委管理。是指建立班級委員會后,多聽取學生干部意見,以班干部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班務方面盡量的放手,發動所有的同學參與,如黑板報、體育運動會等其他的集體活動。要事實證明,這樣的“柔性”,讓由班干部出面組織,反而能事半功倍。
(二)與學生“柔性”面談
面談,是班主任了解學生,尤其是“問題”學生及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的一個重要手段。面對這類學生,很多班主任是這樣的:讓他辦公室,直截當面的指出學生各種的錯誤,進行嚴厲地批評。這是最讓學生不接受的,這種談話往往是學生礙于班主任的權威,表面上承認了錯誤。但實際上,學生與對立情緒就加強了,更不利我們開展工作。
“柔性”面談,就是要尊重學生個性與情感前提下與學生溝通的常用方式。在合適的如校道等地點,先與問題學生聊一下家常,談一些他感興趣的話題,讓他放松一些敵對情緒;以坦誠與寬容讓學生感到我們的誠意,想幫助他的,而不僅僅是批評。然后,讓他反思近段時間的各種表現,孩子往往在反思中突出自己好的表現,若是事實則要大加贊許。之后,引導他反思自己的不足,從而“柔性”的過渡到面談的主題。經過實踐證明,這類“柔性”面談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三)對學生“柔性”評價
有時班主任因為學生某些壞習慣,往往忽略其細微的進步,甚至產生“一壞百壞”的“月暈效應”,這時我們就需要“柔性”評價了。“對學生柔性”評價,其實就是關注每個學生,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閃光點,并相應地給予積極的評價。通過互動的良性評價,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探求之心,煥發其探索精神,使他們的愉悅情感得以持久保持。班主任不能用靜止不變的眼光看學生,要重視過程的評價,防止評價結果的絕對化。只有這樣,才能使差生不至于喪失信心,也能嘗到成功的快樂,反之優生也有使命感,樹立更高的目標,
(四)“柔性”對待學生的屢犯
對于學生的屢犯,班主任往往有很大感觸,也會這類孩子有較大情緒。對于這問題,筆者認為我們先要認識到學生的成長,犯錯是難所免的,對待初次犯錯的學生,應以學校規章制度及班紀班規為準繩,對之施以相應的懲罰,做好事后的安撫教育工作,讓學生認識到犯錯會付出相應的代價,認識到作為學生應該這樣做是錯,怎樣做才是一個學生應該做的防止以后出現類似的錯誤。
對待的屢犯的學生,有時不能硬碰硬,可以“柔性”對待的。對于屢教不改,屢教屢犯的學生,不能放棄,反之應以更大的“柔性”。對于這些“慣犯”,我們不能粗暴的責罰。這樣的話,只會適得其反,激起學生的反感。有時我們的良苦用心可能好心辦了錯事,結果是學生與班主任感情走向破裂,關系更加僵化。即更多的愛心與耐心,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在生活中關心他、在學習中幫助他,經常找其談心,指出其優點,適當對其的小進步給予表揚,讓他感受到老師的苦心與柔情。班主任的真情是化解很多矛盾的靈藥,是開啟封閉心靈的金鑰匙,有了它,各種緊閉的心鎖也會之闖開,后進生也有可能會變成學習、思想雙進步的好學生。
很多時候,班主任既是慈母又是嚴父。我們的“柔性”,就如母親的慈愛,其實的寬容。我們的“柔情”,它是一種激勵和信任,有時會化做一種力量,激勵學生自省、自律、自強,它既是仁慈又是關愛,可以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敬,從而在師生之間架設起心的橋梁。“柔性”對待學生的過錯,民主平等地對待學生,課堂內讓與學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參與教學,班級就會養成平等與友好、理解與尊重、信任與接納、關心與幫助的班風與學風。
當然,如果“柔性”管理是無原則忍讓,這是無能軟弱的表現;如果“柔性”管理是一味待人的仁慈,那就會疏于管理,這樣的“柔性”管理,有可能導致班集體紀律渙散,部分學生有恃無恐,無所顧忌。“柔”應該因事而別、因人而異,“柔”“硬”兼施,寬容與嚴格結合。班主任要堅守底線:是非面前不糊涂,原則問題不讓步。“柔性”管理,就是對于心智尚未成熟的,人生觀及價值觀還定型的學生,我們多給他們更多的柔性,少一些嚴苛;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批評;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指責,他們就會多一點信任,多一點信心。
多年班主任經歷讓筆者深深地體會到:“柔”是一團火把,她溫暖了學生的心;“柔”又是一潭甘泉,她潤濕了學生的心房;“柔”更是一粒愛的幼苗,她會在學生的心中茁壯成為大樹。我們懷內有柔情,細心研究學生的心理行為,對學生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風細雨,定然潤物無聲。■
[參考文獻]
[1] 楊躍紅.班主任管理中柔性管理方法的有效應用.都市家教,2011,05.
[2] 張艷欣.中學班級柔性管理策略淺談[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9,04.
[3] 龔陽春.柔性管理——中小學管理的發展目標[J].中小學教育與管理,2003,06.
[4] 錢飛.對中學班級柔性管理的探究[J].文學教育,2012,12.
[5] 楊耀玲.農村中學班級柔性化管理探析[J].課堂內外:教師版, 2011,07.
[6] 徐丹旦.新時期中學班主任管理工作模式——“柔性管理”初探[J].中學生語數外:教研版,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