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玲
(周口師范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0)
?
淺析蒙古族舞蹈《夢中的額吉》的藝術特征
王寶玲
(周口師范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0)
摘 要:蒙古民族是一個有文化的、富有偉大藝術創造力的民族。在蒙古族勞動人民所創造的草原文化遺產中,民族民間舞蹈藝術從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們祖先流傳下來的舞蹈藝術,以粗獷、矯健、優美、豪放的風姿,日益吸引著廣大群眾和國內外舞蹈工作者。本文論文以蒙古族舞蹈《夢中的額吉》為例,淺談蒙古族舞蹈的藝術特征,幫助人們更好的欣賞和理解蒙古舞蹈的藝術魅力,激發人們對蒙古族舞蹈的熱愛。
關鍵詞:蒙古族舞蹈;《夢中的額吉》;藝術特征
我國的內蒙古自治區是一個多才多藝能歌善舞的民族,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創造了自己獨特的民族藝術形式。內蒙古自治區素以歌舞之鄉著稱于世。蒙古舞是我國民族舞蹈中的一座瑰寶,它歷史悠久,特點鮮明,草原獨特的地域特點,蒙古族人生活的地域既決定了他們特殊的生活方式,也造就了他們特殊的藝術形式。大草原上獨特的生活狀態深深地影響著蒙古族舞蹈中的體態、動律的形成。蒙古族人民性格爽直、熱情好客。蒙古舞蹈熱情、彪悍、有力。主要以模仿大雁,馬、狼等等動作。動作的和諧運用以及形體、韻律等是舞蹈基本特征。蒙古族舞蹈強調手、肩、頭、胸等等身體各部分的配合。
舞蹈《夢中的額吉》中的動作最基本的是體態包括前點地步和后點地步位,手在身體的兩側方位、后背挺拔、風格粗獷。如:肩部(硬肩、柔肩、碎抖肩、甩肩、聳肩等),臂部(柔臂、繞臂、曲臂等)。《夢中的額吉》的肩部動作類型很多,而且動律和韻味突出。這些動作,與蒙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地理環境有著緊密的關系。蒙古族人民生活在廣闊的大草原上,他們的動作大多以上身和手部的動作為主,如拉馬頭琴、擠奶、剪羊毛等動作,這些動作表現在舞蹈中如:笑肩、柔肩、硬肩、縱肩、甩肩等。肩部動作既是蒙古舞蹈的基礎,也是欣賞《夢中的額吉》的重要標志。隨著蒙古舞蹈的發展,《夢中的額吉》表現形式也更注重于手臂、手肘和手的結合;穩、準、敏、輕、健、韻、美等審美特征更加突出。
在《夢中的額吉》作品中“馬步”的種類繁多,包括:輕騎馬步、輕跑馬步、奔馳馬步、刨吸馬步、奔馳步等。由于受自然因素的影響蒙古族人穿靴子,用牛皮制成,挺撥,秀氣,厚重。因此就形成了舞蹈中步伐的沉穩、厚重。如《夢中的額吉》中的平步、蹭步、碎步、顫步、回身步等洞可以看出。可見蒙古族人民居住在大草原上,因此地域環境對蒙古族舞蹈有著特殊的影響。這些生活特征便構成了《夢中的額吉》含蓄沉穩的個性特征和感情色彩。
《夢中的額吉》的手臂動作例如硬肩、硬腕等動作都體現出了蒙古族舞蹈中的圓潤之美,展示了蒙古族舞蹈鮮明的特點。《夢中的額吉》的肩部動作最為多樣,包括了柔肩、硬肩、碎抖肩、彈肩等等六種動作,在舞蹈中柔肩的動作最具特點,就發力點而言相對較一慢些。而硬肩則是有規律的運動有度,具有一定的韌性和靈活性。柔肩的動作相對比較美,整個動作弱化了肩部的僵硬,并以夸張的方式將舞蹈力度、韌性、靈活性揉化開,并且起伏有律的波浪狀將舞蹈的美延伸到觀眾心里,看上去更有民族舞蹈特色,將蒙古舞的圓潤表現出來。表演者一直保持著蒙古族的舞蹈基本體態,一種“圓形、圓線、圓韻”的特點。表現出運氣、情感、發力、形態等的典型特點,在舞蹈中,舞蹈者把力度、幅度的強、弱、快慢、高低、大小、輕重的變化和對比、交替與重復,含有各種感情動作姿態的,都通過節奏的把握增強整個舞蹈動作的表現力。
《夢中的額吉》體現在動態上的最鮮明、最有表現力的特征部位是肩、臂和腕。硬肩到柔肩,柔肩即具有對硬肩的“夸張化”的特征,在相同的動態中柔肩發力緩慢,形成對硬肩的聚集規律,但在松弛自如的狀態中又具有力度韌性、彈性和靈活性。《夢中的額吉》表演者在手腕上的功力也不容小覷,手掌與手腕的上提、下壓帶動手臂展開動作,可以說手腕動作既是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動作又是最能打動人的細節動作。在手臂的表現方面,可以參看模仿大雁的動作,手臂彎曲有度,大臂帶動小臂,再加情感的配合,草原上兒女們爽朗歡快的場面立時出現在觀眾眼前。《夢中的額吉》主要的特點是身體的每個部位,從頭、肩、腰、臂再到腳趾等每個部位都有動作,而且都有其特色,并且全身配合起來。還能在節奏上做很好的把握。我們看到在這個舞蹈里,表演者分為了兩撥,但是兩撥人都以不同的形式卻以相同的表演節奏進行表演,特別是在昂首、挺胸、直腰等體態上有著鮮明而明顯的特征。特別是在動與靜的結合、大小動作等方面、抖肩等裝飾性動作方面進行足夠的點綴等,整體形成了熱情奔放、豪放細膩的風格。
從舞蹈步伐上看,《夢中的額吉》舞蹈步伐講究扎實沉穩,在做訓練時,膝蓋下沉要柔韌,雙腳實在落地,下身有力量,在舞蹈中,上身運動的同時,腿上腳上的動作更是不能停,時而配合圓場、時而輕快利落,如在空中飛翔的大雁,像在草原奔馳的野馬,又如人們心中的律動。而且整體的特點還在于:
首先,膝部會有連續性的微顫動作,或者在變幻動作前有微顫的行為,讓整個形體動作看起來更加的柔美而自然;其次,舞蹈在進行到一半的時候,表演人員會相繼進行快速的旋轉、各種姿態結合以及戛然而止的行為,利用這些不懂形式的舞蹈切換,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極具特點的蒙古族舞蹈。
在《夢中的額吉》的舞蹈中肩部的動作呈現出流動的性質表情明朗豁達。蒙古族舞蹈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是變化多端而富有表現力的肩部動作。它始于模擬鳥獸形態而形成的。別具一格的肩部動作鑄成了蒙古族舞蹈個性結構的主要橫斷面。蒙古族的先民們創造出優美、生動、獨特的肩部動作,用以抒發他們的情感,刻畫不同的性格,表現沒得形象,已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并且蒙古族人民跳起舞來步伐、以及眼神、面部表情等有機的結合起來東形成了一種視覺上的立體化。蒙古族人民舞蹈時的基本體態、動律、節奏。舞者眼睛時而極目遠眺,時而俯臨前方。都能夠看出變化多端而富有表現力的肩部動作。
蒙古族舞蹈的節奏特點在所有的藝術中,尤其是在表演藝術中是最為顯著的。蒙古族舞蹈中的節奏是感情的基礎也是舞蹈的力度把握。由此看來處理好蒙族舞蹈的節奏,是為了更好地凸出蒙族族人民的精神和氣質。我們都知道蒙古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因此對于蒙族族舞蹈來講,這就是對風格美的外部形態的蒙族族精神化。蒙古族舞蹈的節奏的把握可以完全視作為是舞蹈技術意義上的再次升華,所以,審美亦是舞蹈的一個重要功能。也是舞蹈審美作用的完全體現。在蒙古族舞蹈的節奏、表情和構圖上能夠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和在舞者舞蹈的過程中也能夠完全獲得身心上的愉悅。蒙古族舞蹈的情感表達不僅感染著觀眾,也鼓舞著舞臺上舞者的情緒,在舞者與舞者之間的情緒互相影響下,從蒙古族舞蹈強烈的節奏感夏獲得了更大的滿足。但蒙古族舞蹈的審美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結合著動機或感情去為某種目的服務,舞蹈通過動作細節傳達給人們。
《夢中的額吉》這部作品主要表現了蒙古族人民的思想和情感,反映蒙古族人民生活的舞蹈。通過舞蹈形象的塑造,使我們認識到蒙古族的思想感情和社會生活,以及整部作品的審美評價。以及舞蹈表情的藝術,舞蹈家將內心之情外化為具體可見的形象。但僅僅有形象還無法引起觀眾的共鳴。所以舞蹈與音樂是分不開的。舞蹈在音樂的律動中表現音樂的內容,音樂為舞蹈做伴奏,助力詮釋內在情感深意,使觀賞者更容易接受、理解。蒙古民族能歌善舞,除了舞蹈獨具藝術風格外,音樂更是鮮明有味。
蒙古族舞蹈的發展離不開老一輩舞蹈家的創作,以賈作光老師為代表的老一輩舞蹈家從民間收集素材,經過加工、整理編創了一批風格濃郁的蒙古族族舞蹈作品,為蒙古族舞蹈的發展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將原始粗獷的蒙古族族民間舞蹈推向了舞臺。賈作光老師的創作運用傳統的蒙古族舞蹈素材,結合其狩獵生活特點,生動地再現了蒙古族人民大氣、粗獷、熱情的民族性格。舞蹈充分表現了蒙古族人民的精神氣質,具有濃郁的民間風格特色。
傳統的蒙古族舞蹈熱情奔放。現代的蒙古族族舞蹈更加注重觀賞性與藝術性。所以,編創方面增加了更多的動作元素,并且按要求選擇舞蹈演員,男舞蹈演員挺拔、剽悍、雄健、粗獷、開闊。女演員挺拔、端莊、含蓄、穩健、開闊,使動作做到更加藝術化和觀賞性,充分的顯示出蒙古族族粗獷大氣之美。
蒙古族舞蹈的發展是老一輩舞蹈家、專家、學者不懈努力的結果。編導在保留原有風格的基礎上發展融合了其他民族文化的因素,吸取其豐富營養。“求異存同”不斷地向其他民族借鑒、吸取,融合又保持了蒙古族舞蹈獨特的風采。將蒙古族族民間舞蹈推向了舞臺,得到藝術上的升華對蒙古族舞動傳承與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哈斯烏拉.蒙古族舞蹈藝術[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9.
[2] 韓萍.中國少數民族民間舞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3] 周萍.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組合編排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9.
[4] 龐志娟.論蒙古族文化與蒙古族舞蹈的特點[J];集寧師專學報, 200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