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晞
(安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
淺析薩克斯爵士樂部分擴展演奏技術
陳 晞
(安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摘 要:薩克斯出現于1840年,是一種將木管和銅管有效結合發明出來的新樂器家族。由于出現年代相對其他樂器較晚,因此入門難度相對較低,并相對容易產生新的擴展演奏技術。相對古典傳統演奏技法,爵士薩克斯拓展技術顯得相對極端且與古典音樂背道而馳,因此如何分析和看待爵士樂拓展技術的存在意義成為本文焦點。本文著重界定爵士樂中部分拓展技術的演奏方式,以最有代表性的bebop和hard-bop風格作為背景通過實例分析“du-da”吐音和非常規音程的存在價值。查理帕克在bebop體裁中大量使用‘du-da’吐音使爵士樂搖擺風格得以體現,同時約翰柯川在hard-bop體裁中對非常規音程的運用使其脫離傳統音高、音程的限制,并成為用相對音高表現精神世界的一種手段。由此可以看出薩克斯拓展技術為爵士樂演奏家們提供了新的創作平臺,不僅進一步豐富了爵士樂本身的風格體系,同時也為創造新的爵士樂體裁和風格添磚加瓦。
關鍵詞:薩克斯;爵士;拓展技術;非常規音程;約翰柯川
薩克斯是一種為大眾普遍了解的木管樂器,自1840年薩克斯誕生以來,這個樂器門類經歷了170多年的發展歷程。雖然與同在歐洲誕生的其他西方管樂器相比,薩克斯還是非常年輕的樂器家族,但薩克斯演奏的發展成熟度并不落后于任何西方古典樂器。相對而言,薩克斯本身就是對現有西方樂器的結合和重鑄,不僅融合了當時波姆式長笛的發聲原理,更是將銅管樂器特有的金屬音質融入了更穩定更便于控制的木管演奏機構。就這個樂器本身來說,它有著獨特的音色,金屬質感極強,但同時也改進了銅管樂器無法單純靠手指控制來快速改變音高的不便。因此可以說薩克斯本身在為演奏者快速學習演奏技法上大開方便之門,這也么薩克斯會給大家留下容易上手,適合初學者短期出成績的印象。
另一方面來說,按照樂器結構和演奏方式來劃分,薩克斯應屬于木管樂器,與黑管,長笛等典型木管樂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此薩克斯的通用性非常好,特別對于有木管基礎的演奏者可以極大縮短其掌握新樂器演奏技法的時間,很多時候甚至可以直接借用其他木管樂器現有的演奏技術。這就使得薩克斯這門樂器在樂器演奏技術這個方面有了一個很高的起點,特別是在接受其他木管樂器現有演奏技術之后,更容易衍生出新的演奏技術。隨時間推進至20世紀,現代音樂的發展和樂器制造工藝的改善快速提高了薩克斯家族在各種音樂風格中出現的幾率,而出現幾率的增加恰恰促使薩克斯衍生出了更多擴展技術,甚至于曾經被認為是錯誤的發音方式都逐漸隨著現代音樂配器和音色效果制作的發展而轉變為擴展技術。同時這些技術又隨著現代音樂即興演奏的發展,而被廣泛的應用于發展旋律和音樂動機。由此,薩克斯的擴展技術與現代音樂即興演奏的有效結合促進了薩克斯擴展演奏技術的實用化。換句話來說,薩克斯演奏者為了更進一步使自己的演奏能力有所提高并有效應用已知的擴展技術,必然需要知道:1.首先區分出哪些是薩克斯的擴展技術,以及其基本的演奏方法。2.如何通過學習現有的案例來了解薩克斯擴展技術與即興演奏的有效結合。
在上文中,我們提到了薩克斯擴展技術主要出現于20世紀。首先我們需要確定的是;這些擴展技術并非傳統意義上的除正常樂器音程演奏之外的技術。這一時期西方音樂中大量使用薩克斯的音樂風格就是美國的爵士樂,而薩克斯被更多了解和知道是以爵士樂在20世紀大跨度的發展為背景,由此可以看出薩克斯很多的擴展技術是游離于古典音樂風格之外。那么古典音樂中木管樂器經常使用的演奏技術如吐音,滑音,超高音,等傳統常用技法無法代表上文中提到的擴展技術。換一種方式來理解,就是在早于20世紀初的薩克斯古典音樂作品中出現的常用演奏技術都可以在本文中界定為常規技術,而在此時間之后的爵士樂作品中出現,并被大量使用的非常規演奏技術基本都可以歸類為上文意義中的擴展技術。
爵士樂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拓展技術就是“du-da”吐音和非常規音程,這兩種技術不僅區別于古典音樂中的傳統演奏方法同時也被20世紀的爵士樂演奏家大量使用于爵士樂薩克斯演奏,成為具有代表性的演奏方式。
“du-da”吐音:在大多數爵士樂薩克斯即興演奏中,演奏家會刻意改變吐音的性質,為了凸顯出爵士樂本身的音樂風格,一種稱為“du-da”吐音的擴展吐音技術被大量應用于此類音樂當中。“du-da”吐音本身是建立于薩克斯吐音基礎之上,演奏者通常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完成此類吐音。第一種方式需要借助舌頭輕輕壓住哨片的任意部分,在阻止哨片完全震動的同時保持正常氣息,使樂器發出類似“Du”的不完全震動聲。而后,快速將舌頭移開,使哨片突然處于可以完全震動的狀態,并使樂器產生“da”的突強吐音。之后將二者結合起來交替使用產生“du-da”吐音。另一種方式是借助喉部壓住氣息使樂器產生“wu”的不完全發音,而后再使用“da”的突強吐音來產生“wu-da”的吐音效果。此種吐音在實際演奏時會結合反拍重音,使音樂律動產生搖擺的感覺,隨著在爵士薩克斯演奏中被大量運用并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并在20世紀初爵士樂歷史中的swing時期和bebop時期成為了爵士樂薩克斯演奏的最基礎要素。在這一時期搖擺弱拍切分法被廣泛采用,在薩克斯演奏上集中表現于“Du-Da”吐音中,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過于bebop音樂的創始人之一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帕克的演奏旋律主要由大量集中的八分音符或者十六分音符組成,演奏速度快的同時,音符的顆粒性也非常強。在查理帕克所有的作品中《Confirmation》一曲是具有其4/4拍搖擺演奏風格代表性的,在此首樂曲演奏過程中查理帕克充分利用了特殊吐音來營造出搖擺切分的韻律感覺。特別是在其即興演奏的第二樂段當中,當樂句是由穩定的八分音符所組成時,查理帕克會在每小節重拍和弱拍上使用“du-da”吐音。而正如上文分析所述,“du-da”吐音使用時“du”會產生弱拍的感覺,相反“da”則產生強拍的感覺。所以每當帕克在(強拍-弱拍-強拍-弱拍)的八分音符節奏模式中“du”用在強拍“da”用在弱拍時,便順利營造出強弱拍模式的反轉感覺,使原本的(強-弱-強-弱)變為了(弱-強-弱-強)。在聽覺感受上這樣的反轉打破了傳統音樂中節奏模式,并與聽眾以往的聽覺習慣反道而行并使聽眾產生音樂搖擺的錯覺。由此可見,“du-da”吐音作為爵士樂薩克斯演奏中的拓展技術,其實際使用的價值在于運用古典演奏的記譜法結合拓展技術將強弱拍反轉從而創造出新的搖擺節奏模式,并使其廣泛運用于bebop之后的多種爵士樂流派和爵士樂曲體裁。
非常規音程:在爵士薩克斯演奏中,非常規音程常作為制造有趣旋律的元素,在聽覺感受上結合標準音高,通過在標準音程之間插入非標準音程來刻意制造出游離于調性之外的音律。由于這一拓展技術可以為即興演奏旋律本身帶來意想不到的變化,而被爵士樂演奏家廣泛用于創造特立獨行的即興演奏旋律,而通常這些旋律段落都能顯示出無比的魔力,從而進一步滿足聽眾的需求、引起聽眾的共鳴。這一技術也是通過拓展對薩克斯哨片的控制來實現;演奏者的口型松緊結合對哨片的壓力可以改變薩克斯的音準。在傳統音樂體系中,音準作為音樂的基本要素之一,被視為音樂演奏的基本技巧。而演奏者學習薩克斯的過程中也會被指導如何使用這一技術取得標準音高,并維持十二平均律在薩克斯上的表現。而爵士樂演奏中,作為拓展技術的非常規音程就需要反其道而行之,明確來說就是在掌握了十二平均律的標準音高的基礎上,通過運用改變口型和哨片的壓力點可以改變音高的技術,在特定的樂曲中使音高游離于兩個標準音之間。這一擴展技術的使用主要是隨著爵士樂hardbop體裁的興起而逐漸顯露出來,而其中hard-bop最具有代表性的演奏家之一便是約翰柯川(John Coltrane)。柯川的音樂主要是以翻頁樂句(sheet of sound)和印度音樂元素為特點,在他的作品中,聽眾可以明顯分辨出其中的樂句一直處于變化當中,頻繁的四度轉調以特殊的三度間距和旋作為基礎。而在聽覺感受上就如同翻書頁一般,每一句有著穩定的和聲模式,但同時每一句的對比又非常清晰,頻繁,迅速。在約翰柯川的晚期作品中,翻頁樂句和印度微分音階的結合創造出柯川特立獨行的音樂風格,不同于以往的任何爵士樂音樂體裁。特別是在他的專輯《Om》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微分音階等非常規音程用于薩克斯的演奏當中。柯川本人將《Om》視為“神圣的印度教音節”,并描述自己的音樂是“誕生音節,重要詞句,和全能的語言”。雖然《Om》是反常規的音樂作品,以古典音樂的標準來衡量,它過于極端,但柯川以非常規音程作為表現手段,將自己對宗教的理解反映于音樂當中。在此,非常規音程的應用成為了一種技術手段,柯川通過這一手段將音高相對化;聽眾可以聽出音節的變化卻無法用十二平均律體系來界定絕對音高。換句話來說,柯川通過運用非常規音程,將音節變為自己精神世界的現實反映。相對于古典音樂來說,非常規音程確實擴展了音樂在精神世界的探索,使音樂演奏者更多了一種探索音樂精神的手段。在柯川之后陸續有更多爵士樂演奏家如奧奈特科曼(Ornette Coleman),克里斯波特(Chris Potter)等人在他們的音樂中不斷的將非常規音程作為樂句組合的元素,雖然每個人的運用方式大相徑庭,但不可否認的是:非常規音程已經在爵士樂領域被廣泛應用,成為創作薩克斯演奏者們創作爵士樂即興獨奏的擴展技術。
綜上所述,薩克斯的演奏技隨著20世紀爵士樂的發展而被逐漸拓展,原本在早期古典音樂中從出現過或從未被應用過的拓展技術層出不窮,作為兩大爵士樂風格代表的bebop和hard-bop都是廣泛使用了各種拓展技術,即使有時在聽覺感受上與傳統的古典音樂審美背道而馳,但不可否認其作為推動音樂風格發展的基本手段被薩克斯演奏家們頻繁使用的現實存在價值。而與此同時“du-da”吐音和非常規音程確實引導了兩個爵士樂體裁的潮流,一個為爵士樂搖擺感在薩克斯上的體現奠定了基礎,另一個則為爵士樂即興演奏在純表現力的擴展上提供了有力手段。它們都以其非凡的首創意義為爵士樂演奏家們提供了新的創作平臺,不僅進一步豐富了爵士樂本身的音樂風格,同時也為創造新的爵士樂體裁和風格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 “Charlie Parker”.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Jazz.Retrieved 23 April 2012.
[2] “John Coltrane Biography”.The John Coltrane Foundation.May 11,2007.Retrieved June 29,2009.
[3] Porter,Lewis(1999).John Coltrane:His Life and Music.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