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其其格
(錫林郭勒盟民族歌舞團,內蒙古 錫林郭勒盟 026000)
?
蒙古族舞蹈中“柔臂”的魅力研究
烏蘭其其格
(錫林郭勒盟民族歌舞團,內蒙古 錫林郭勒盟 026000)
摘 要:蒙古族素來以能歌善舞而聞名,遼闊無垠的蒙古大草原,自由自在的萬物,造就了蒙古民眾粗狂、豪放的性格,也為蒙古舞蹈文化產生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蒙古舞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肩、臂動作變化多端,富有表現力。文章從蒙古舞蹈柔臂的概念入手,探討了柔臂的藝術特征,然后結合柔臂在一些舞蹈作品中的運用,探討了柔臂動作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蒙古族;舞蹈;柔臂;魅力
蒙古族舞蹈中包含有許多獨特等的舞姿和動作范式,如聳肩、柔臂等。在諸多的舞蹈動作中,柔臂無疑是最夸張、最能體現蒙古舞特點的動作之一。通過柔臂這一舞蹈詞匯,我們可以領略蒙古舞蹈文化的深厚魅力,感受蒙古舞蹈文化的藝術風情。
柔臂即借助手、腕、臂、肘、肩傳導而做出波浪運動,以使臂膀看起來柔順連貫、流暢自如的舞蹈動作方式。根據不同的手臂、手掌使用方式,蒙古舞中的柔臂動作被分為雙柔臂和交替柔臂、手心向下和手心向上柔臂、手心相對柔臂和手背相對柔臂、碎抖肩+柔臂等不同的種類。其實,從實質來看,柔臂是在上肢和肢體帶動作用下而做出的舞蹈動作,它是一些硬化手臂動作的“夸張化”呈現。在蒙古舞蹈中,柔臂象征著寬廣的胸懷、坦蕩的性格和與雄心壯志。在蒙古舞蹈中,柔臂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首先,柔臂是舞蹈審美取向、審美價值的體現。柔臂通常要與手部、肩部動作搭配運用,它與肩部、手部動作一起,充實了蒙古舞蹈詞匯,彰顯了蒙古舞蹈的審美取向和藝術特征。其次,柔臂可以傳達舞蹈的主題。蒙古族舞蹈是蒙古民眾生活積累、藝術提煉和加工的產物,許多舞蹈作品、舞蹈動作都是“天之驕子”豪邁氣概的折射,是它們對日常生活的藝術模仿和加工。在蒙古舞蹈中,柔臂常用來表現流動的溪水、飛翔的雄鷹、飄香的乳汁和美酒。其實,很多時候,只要一說到柔臂,人們就會想起一種動物,那就是蒙古族圖騰崇拜的“神物”——鷹。確實,用雙柔臂表達雄鷹展翅高飛的狀態,是蒙古舞蹈中最常見的動作。其實,它更多的是民眾對日常現象的模仿。我們可以通過柔臂動作,了解蒙古舞蹈的主題思想和藝術風格,管窺蒙古族文化心理和文化傳統。
動作連貫、柔美,手臂線條流暢,整體呈圓弧狀,具有美感,是蒙古族舞蹈柔臂動作的基本要求。通常來說,要想做到這一點,舞者要經過專業訓練和長時間的鍛煉,在舞蹈過程中,還要注意發力的力度、運氣的頻率、動作的形態和肢體的內在韌性,只有在延續慢發力、動作延伸具有質感的基礎上,才能舞出波浪狀的柔臂動作,才能增強舞蹈的美感。
(一)在《乳香飄》中的運用
任何一個單獨的舞蹈動作都不具有講述完整故事的能力。所以,在舞蹈表演過程中,為了表現舞蹈的主題,揭示舞蹈的內涵,突出舞蹈的一些特征,人們會將自身的情感與想象融入到作品中去,也會放大某個情節,強調某些動作的運用。如在由哈斯其其格編創的蒙古獨舞《乳香飄》中,擠奶、搗乳汁的姑娘是主角,乳香是舞蹈的主題。如何表達迷人的乳香以及主角在乳香中的陶醉和歡樂之情,是舞蹈的重點和難點。如何表現乳汁的鮮甜可口呢,舞蹈創作者設計了這樣幾個動作:一、女舞者將奶碗放在左臂肘部,右手用柔臂做出抖肩的動作,同時伴著深深地吸氣和陶醉的表情,好像聞到了飄散的乳香味,以傳達“陶醉在乳香中”的意味。二、舞者在舞臺上半腳尖碎步橫移,由左到右,同時快速旋轉,雙手相對做柔臂動作,動作方向是在胸前從上到下。通過不同角度的柔臂的運用,形象表達了乳香飄動、誘人的特點。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將柔臂與其他動作結合起來,巧妙運用柔臂動作,可以強化動作的敘事功能,營造美好的舞蹈意境,體現舞蹈的主題。因此,廣大舞蹈創作者在創作時,要慎用柔臂,善用柔臂,巧用柔臂。
(二)在《嘎魯——大雁》中的運用
《嘎魯——大雁》是2003年全國桃李杯舞蹈大賽參賽作品,在這部作品中,有許多模仿大雁飛翔的動作。舞者在舞蹈中,為了凸顯大雁飛翔時自由流暢、松弛結合的狀態,左臂長伸做雁形,高仰頭,目光遠眺遠方,表情明朗而堅毅,同時伴以飛勢柔臂與碎抖肩,雙臂伸展力度剛勁、有力。在極具動律的臂部動作感染下,大雁翱翔天空的喜悅之情和激越的情懷,大雁飛翔時的莊重沉穩感,都得以完美體現。在舞蹈結尾處,有一個急速旋轉和一個穩定止步的動作,演員要平躺在地面上,然后快速挺起腰身、伸長雙臂做雁翅舞動狀,最后以柔臂加抖動手尖的動作結尾。這一組動作,剛柔相濟,柔美靈動,形象表達了大雁優雅端莊的氣質和窈窕的體態。
(三)在《翔》中的運用
《翔》舞是蒙古族舞蹈家敖登格日勒自編自演的獨舞《翔》,該作品曾獲全國首屆少數民族“三獨”舞蹈大賽雙項一等獎。在這部作品中,敖登格日勒對一些傳統舞蹈表達手法進行了創造性的運用,同時大膽借鑒了現代舞臺表演元素,從而大大豐富了作品的張力。在柔臂動作中,她更是將自己內心的情、意全部融入進去。如在模仿鳥兒飛翔的動作時,她借助燈光,使輕微抖動的雙臂和靈活的雙手看起來若隱若現,舞蹈意境也更加優美。在模仿鳥兒飲水、戲水的動作時,她頭部微微轉動,眼睛自然張合,雙臂時而張開,時而交叉做軟手,攏在胸前。通過這些人格化的動作,大雁的千姿百態乃至蒙古族女性特有的親切動人、積極向上的精神氣質都被表達的淋漓盡致。■
[參考文獻]
[1] 喬秀艷.淺談肩在蒙古族舞蹈中的運用[J].金田,2014,03:141.
[2] 劉洋.蒙古族舞蹈中“柔臂”的魅力[J].內蒙古藝術,2013,02:39-41.
[3] 艾菁.淺談蒙古族舞蹈肩部訓練的意義[J].新課程學習(中),2011, 06: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