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施潔
(衡陽師范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0)
音樂教育專業應對地方高師院校轉型發展的策略研究
余施潔
(衡陽師范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0)
當前中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期,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國民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理念產生了變化,地方高師院校也由傳統慣性的教學模式轉向了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其管理機制、教育理念的轉換對地方高師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的轉型發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本文將就音樂教育專業應對地方高師院校轉型發展的策略進行分析和論述。
音樂教育專業;地方高師院校;轉型發展
“社會轉型理論”是西方社會功能結構學派所提出的現代化理論思想中的經典思想。這一理論思想中特別強調了社會轉型的主體是社會結構,其具體內容涵蓋了“更新重要觀念”、“轉換基礎結構”、“完善相關機制”,以及“調控基本利益”。顯然,在社會轉型期間,人們的人生理念、生活方式,行為習慣都會產生相應的變化。在此社會發展的背景下,地方高師院校的發展也隨之發生了一系列的變更。
2015年,中國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廳在工作要點中明確提出,政府部門要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性高校轉型發展,為所在區域培養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人才。由此可見,地方高師院校中的音樂教育專業主要人才培養目標應當是:結合本地區的人才市場對“音樂教育職業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標準,來制定“以培養本市本科層次的人才、本市中小學音樂教師為主” 的工作目標。
(一)地方師范院校過分追求“綜合性”,盲目增設非師范性的新專業
21世紀初,在我國高等教育領域掀起的“擴、建、并、轉”爭辦綜合性大學的熱潮中,大量的地方高等師范院校也積極投身其中,爭先恐后開設了大量非師范性專業的課程,以求全求大。與此同時,亦有為數不少的地方高等師范院校轉型為綜合性大學。以湖南地區為例,全省僅有湖南師范大學、長沙師范學院、湖南省第一師范學院、衡陽師范學院等學校仍然在堅持建設具有師范性特點的高等院校,而其他的地方性師范院校如岳陽師專、郴州師專、懷化師專、邵陽師專、益陽師專、婁底師專等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幾乎都已轉換了辦學軌道。
從所剩無幾的幾所師范院校的專業設置來看,非師范性專業占據了相當可觀的比例。盡管非師范專業的學科建設為學校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可觀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學環境,提升了教職工的待遇,但是,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耗費了學校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來管理非師范專業的學科建設和數量龐大的師生隊伍,分散了管理層對“師范性專業”的注意力。在地方高師院校轉型過程中,“對師范院校辦學定位不清晰,過分追求師范院校的‘綜合性’特點,盲目增設非師范性的新專業,增設與師范專業無關的課程” 儼然成為地方師范院校轉型發展過程中的掣肘。
與其他專業一樣,地方師范院校中的音樂教育專業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不少地方師范院校的音樂學院盲目追隨專業音樂學院的人才培養方式,增設了大量非師范專業的學科與課程,甚至有部分與本專業并不相關的課程,打著培養音樂教育人才的幌子,卻教育的是大量非音樂教育人才的畢業生。這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教育管理層和任課教師在師范專業學科建設上的時間和精力。
(二)地方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的“師范性”特點被弱化
從理論上來說,地方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應本著培養“具有一專多能的音樂教育人才”為其人才培養目的。然而,事實上,現階段,不少地方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無論是在課程設置上,還是在實習實訓階段,都大大弱化了其最重要的辦學特色:“師范性”。
首先,學校在課程設置上減少了教育學、心理學等具有師范特色課程的課時量。有的地方師范院校即便是開設了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課程,也是以“紙上談兵”之勢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學生不能親自參與教學實踐之中,也無法深刻領悟到這些師范類特色課程的真諦。
其次,大量的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經過四年的學習,學校因為擴招后的生源數量飆升,實習生隊伍龐大,故而,近幾年來,學校都不再統一組織學生實習,這便意味著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無法得到有經驗的教師的指導。最具有“師范性”特色的教育實習課程就這樣被一張真假難辨的“實習證明”所取代,這也成為用人單位對地方師范學院人才培養質量不滿意的重要原因。
音樂教育專業應當如何應對地方高師院校轉型的發展,音樂教育專業轉型發展的教學內容和模式又應當如何順勢而變呢?
(一)地方高師院校音樂教育專業應當及時調整辦學目標
地方高師院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在人才市場逐漸趨于飽和的現實生活中遭遇了諸多挑戰。有相當數量的學生面臨著“畢業即是失業”的窘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地方高師院校音樂教育專業中“產學研”鏈條的脫節,地方高師院校音樂教育專業所生產的“人才產品”因為數量和質量而“滯銷”,促使其不得不重新定位辦學目標和調整辦學理念。
鑒于此,地方高師院校音樂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從“研究型的音樂教育人才”轉為“應用技術型的音樂教育人才”。簡而言之,地方師范院校音樂學院應當構建起各個層次的“音樂教育技術型人才培養體系”,使學生既能接受到系統的具有師范專業特點的理論訓練,同時又能具有一定的音樂教育實踐技能。學生在經歷了四年的學習之后,能夠成為本科層次的音樂教育技術應用型人才,能夠成為“上崗能用”的高質量的“人才產品”。
(二)地方高師院校音樂教育專業應當及時調整教育實踐內容
地方高師院校音樂教育專業應當及時調整教育實踐內容和方式,加強如:音樂教育學、音樂教育哲學、音樂教育心理學、音樂教育教學技術,音樂教育實習等具有師范性特色的課程建設力度,增加此類學科的課程時間,增加對師范性特色學科的師資配置,特別是應當調配一定數量的具有教育實習指導經驗的老教師,對在校學生的教育實習實踐進行“隨堂指導”,以此提高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
(三)地方高師院校音樂教育專業應當及時增加相關的配套措施
地方高師院校音樂教育專業,要更好地進行轉型,除了以上所提及的兩點之外,還應當集思廣益,廣納良言,不拘一格地從多個渠道來完善辦學的配套措施。如:(1)建立本地區中小學音樂教師參與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機制;(2)加大對轉型后的音樂教育專業的經費投入,參與產教融合創新基地的合作;(3)加強與國外專業音樂學院的聯系與交流,借鑒其先進的教學體系,在辦學中既要保持本土優勢,又要結合轉型期的時代特點,因地制宜取其精華,形成適合本地區發展的新格局等等。這些配套措施將在一定程度上擴展地方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的辦學思路,拓寬師生的教學與學習的視野,為師生搭建起了一個與外界互通有無的對話平臺。
[1]秦文字.我國高師院校轉型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8(01).
[2]肖平.地方高師院校轉型的歸因、問題及對策[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6,(06).
[3]吳卿艷.關于地方高師院校辦學轉型的思考[J].中國農業教育,2006,(02).
[4]吳云鵬,皮修平,聶東明.地方高師院校轉型過程中的教師教育發展策略[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教育版),2008,(01).
[9]李喆.地方高師院校轉型后的戰略定位與核心競爭力的選擇[J].中國高等教育,2004,(08).
本文是2015年度衡陽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音樂教育專業應對地方高師院校轉型發展的策略研究》的課題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5D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