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豪(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
淺談《肖邦第二鋼琴諧謔曲op31》的演奏分析與心得體會
楊永豪
(廣西藝術學院,廣西南寧530000)
【摘要】弗雷德里克·肖邦是成長在音樂魅力之都波蘭的一位偉大的作曲家,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鋼琴家。他的生命歷程中,對歐洲音樂尤其是19世紀的音樂史貢獻杰出,被載入音樂史冊。他的音樂充滿了含蓄均衡的古典精神和浪漫情懷。他為音樂而生,他的鋼琴作品更是世上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被譽為“鋼琴詩人”,是波蘭最偉大的鋼琴家。諧謔曲是肖邦鋼琴作品中極具特點的體裁,肖邦也將諧謔曲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本文從肖邦的演奏風格到諧謔曲的演奏進行分析。
【關鍵詞】鋼琴;肖邦;諧謔曲
弗雷德里克·肖邦(ChopinFryderyk,1810-1849)在歐洲的音樂史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肖邦被人們譽為歐洲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同時也被譽為19世紀歐洲民族音樂的奠基人。在肖邦的音樂中,他能夠巧妙地將浪漫主義的時代風格與愛國主義的精神內容緊密地融合,很多的音樂作品都能體現這一融合,如C小調《革命練習曲》(Op.10No.12)。音樂家肖邦的作曲創作中,多以鋼琴為樂器基礎,所以絕大多數為鋼琴作品,如軍隊波蘭舞曲、英雄波蘭舞曲。肖邦著名的鋼琴曲中,各個曲子表現體裁表現形式不同,形式廣泛,具體可以分為奏鳴曲、敘事曲、幻想曲、諧謔曲、夜曲、圓舞曲、前奏曲、練習曲等等。肖邦創作了四首名為《諧謔曲》的鋼琴作品。諧謔曲(SCHERZO)的原意為“戲謔、玩笑”的意思,最初是從歐洲17世紀的一些聲樂中形成出現,在18世紀的小步舞曲中吸取更多的聲樂元素,從而形成。
肖邦的著名諧謔曲《降b小調諧謔曲》是奏鳴曲式的結構,整個曲子分為四個部分: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尾聲部。與其他諧謔曲對比而言,該諧謔曲調篇幅較大,一共有780小節。肖邦一直是崇尚自由的音樂家,在其諧謔曲調中進行了非常自由的處理,采用流行的奏鳴曲式,肖邦此首諧謔曲的鮮明之處還在于,他的創作既遵循了古代傳統的音樂規則,也在曲調中融入自然的精神元素。此曲展開部被相當復雜的獨立段落所代替。這首諧謔曲有兩個調性分別是降b調和降D調,下面我們就詳細分析作品的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和尾聲。
這是諧謔曲的第一部分,即使作為開始部分,在曲調中也有詼諧、跌宕起伏的曲調轉換。最初的彈奏是三連音,輕聲齊奏。開始時從詼諧的三連音開始輕聲齊奏,曲調隱隱表現出彈奏著猶豫不決的心態,這樣的心態持曲調續到了第四小節,在第五小節曲調出現了堅定的八度和弦的強走。與前邊四小節的曲調音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前部分的四小節中,音律的重復轉換,像是表達創作者的徘徊猶豫之意,這在肖邦的諧謔曲中也是常見的一種元素。呈示部的彈奏也比較講究,三連音的彈奏上手掌與手指緊密配合,主要表現為手掌撐住指尖輕揉琴鍵向掌心回鉤,而手指在彈奏時需要以貼鍵的方式,利用手腕力量帶動,讓力量在指尖傳動但手指還是要主動觸鍵。這樣曲調的彈奏,聲音會清晰明朗,不會出現殘音及模糊的現象。結合鋼琴弱音的踏板旋律,能達到聲樂連貫的效果,也能保證音樂節奏的精確。在這之后的八度和旋,要求彈奏者將和弦中特定的音律清晰彈出,還要有力度,表現出彈奏者堅毅、清晰的思維和態度,這個部分不能像前四小節一樣出現猶豫不定的心態。在一組和弦最后的一個音時利用踏板把尾音帶到下一個三連音上。
展開部是肖邦諧謔曲中的主要部分,其中還有中間的插部。展開部的特點是該部分中有休止符與呈現部明顯隔開,每個段落都能成為獨立的音律章節。主要旋律是以輕聲的和弦開始,該部分有不同的音樂主題,每個主題之間運用和弦連接,首個主題主要用和弦。第一個主題后開始彈奏平穩、安靜、柔和、有思想的旋律,樂曲演奏的時候主要應該注意內部和聲的清晰。插部第一個主題的結尾處,在第278小節加上了裝飾音,就像長笛的飄渺虛無。在彈奏時應多用指腹觸鍵,讓聲音細膩平滑。中間插部的主要部分從展開部的第二主題開始,主要是309小節為開始段。中間插部部分是肖邦諧謔曲中比較復雜的主題演奏,主要是由于肖邦采用了復調的音樂手法。自309小節后的第二主題有4個聲部,主要的表現形式是高聲部和第二聲部的情緒結合,具體彈奏是高聲部左手中低音聲部襯托第二聲部,兩個聲部交輝相應,高聲部表現為悠揚的曲調,第二聲部表現為輕快曲調而夾雜不安情緒,兩個聲部的呼應讓中間插部的聲樂旋律顯得更加飽滿。
結尾的第716小節由兩個下行琶音引出主題動機,這是這部作品慣用的手法,彈奏時應注重左手八度的連接把握住整體的律動,音量低沉有力,在第732小節上有一個轉折點,該節落在了嘹亮的降D大調的主和弦上,完全沒有了之前的猶豫與彷徨,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堅定與決絕。尾聲部主要表現為豐富多彩的旋律,它既保留了整個曲部中降b小調與降D大調兩個主題的基調,也以簡短流暢的尾聲表現出豐富多彩的聲樂,給聽眾帶來戲劇性的結尾變化,緊湊的收尾法同時也有再現部中的副部主題調,肖邦諧謔曲調中多會采用這樣緊湊的收尾手法,讓人聽過之后又印象深刻,流連忘返,余音繞梁的感覺。
《降b小調諧謔曲》作為肖邦向成熟鼎盛時期過度的代表作品而言,受到了當時藝術思潮的影響并且加入了他對社會歷史和生活的感觸,思想和內涵。從它的規模來看屬于大型鋼琴獨奏作品樂思的拓展,和聲的掌控和技巧的運用方面都相較之前的作品有極大的提高。從音樂內涵來看,樂曲中蘊含著肖邦獨有的悲劇性和民族性,音樂的精神得到了升華。這首曲子重復段落較多,這正是這首曲子的特點。但是,如果我們用相同的手法去詮釋,必將毫無新穎,所以,要仔細地研究如何用不用的手法把相同的樂段表現出來,這樣可使聽者每一次在欣賞曲子時有新鮮感。作為學者來說,把握這首曲子的律動需要進行長時間的研究,去體會曲子所表達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