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偉
(淮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關于花鼓戲聲腔教學的思考*
張宏偉
(淮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一般情況下,花鼓戲的唱腔和曲調都是由山歌、絲弦小調、勞動號子和湖南地區的民間小調共同組成,屬于民間聲樂藝術,所以,花鼓戲的唱法與我國民族聲樂的演唱方式之間存在著較大的相似之處,并具有十分獨特的民間藝術魅力。由于花鼓戲聲腔中包含了較多的小腔和小彎,所以,對演唱者能力的要求較高。對此,本文以花鼓戲的聲腔教學為立足點,對其具體的教學方式進行研究。
花鼓戲;聲腔教學;思考
將湖南地區的花鼓戲聲腔融入到我國各大高校聲樂專業的課程教學體系中,是當前我國聲樂專業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一個重要的舉措。就目前來看,我國很多高校的聲樂專業都已經選取了部分花鼓戲,將其編入到了聲樂教學教材之中。就花鼓戲來看,演唱者在演唱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將作品內容完全演唱出來,還要將做、唱、表有機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更好的演唱效果。因此,對其聲腔演唱的具體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十分必要。
就花鼓戲本身來看,其在演唱的過程中并不是十分明確的將男女的聲腔劃分開來,其本身的音程跳動幅度較大,一般都是在高音區耍腔。因為在演唱花鼓戲的過程中,其對演唱者提出了較多的要求,不僅演唱者本身的動作需要與表演保持一致性,其演唱的全過程中還需要保持氣息的通暢性,恰當的運用聲區共鳴,確保其聲腔可以帶有十分濃厚的花鼓戲演唱風格與韻味,所以,演唱難度相對較大。因此,在花鼓戲的聲腔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聲樂訓練的重要性,指導學生使用科學合理的發聲方式演唱花鼓戲。此外,在聲樂訓練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對學生的咬字行腔給予重視,確保花鼓戲的風格韻味都能在演唱時被表現出來。只有這樣,學生的演唱能力才可以提升,從而達到聲腔協調統一的教學效果。
一般情況下,學生在初步接觸和學習花鼓戲時,都會覺得其十分的難唱,所以往往不會擁有較大的表演欲望和興趣,這也是當前聲腔教學過程中一個難以解決,但卻必須要解決的教學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教授學生一些較為風趣幽默、簡單、流行的花鼓戲曲調,選擇適當的時機,向學生教授一些帶有較強趣味性、需要男女對唱的曲目,盡可能的營造出一種輕松愉悅的教學學習氛圍,從而使得學生學習花鼓戲的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在學生掌握了花鼓戲基本的聲腔演唱技巧后,教師便能夠要求學生在學習花鼓戲曲調時,對每首曲調的故事有一個充分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融入到角色之中。在正式教授學生演唱花鼓戲前,教師需要先向學生介紹花鼓戲的劇情和每句詞的含義,為學生講解花鼓戲的創作背景以及每個故事中各個人物之間的關系,而后在教授學生演唱。此外,在學生已經能夠基本掌握花鼓戲的演唱曲調之后,教師可以同學生一起,以曲調的內容為基礎,對表演時男女間情感的交流形式和肢體動作進行設定。這樣一來,就可以幫助學生盡快的融入到角色之中,提升學生對于花鼓去掉的表現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花鼓戲教學過程中,有部分學生會因為自信心不足的影響,在演唱過程中不敢張嘴大聲演唱,無法發出自己原本的聲音,在表演時不敢與觀眾和搭檔有眼神和動作上的交流。面對此種情況,教師需要深入的了解這些學生的內心想法與心理運作狀態,根據不同學生情況的差異,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對其進行有效的引導,并在適當的時機給予鼓勵和表揚,增強其演唱的自信心。此外,教師還需要從思想上激勵自信心不足的學生,同其說明花鼓戲的演唱要求。在教學時,多使用幾種教學方法,利用課余時間給這些學生“開小灶”,通過身親示范方式,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花鼓戲這種曲調的藝術表演和演唱方式,進而對花鼓的聲腔技巧形成完整且正確的理解與印象。
對學習花鼓戲的學生來講,參與舞臺表演使其學習的根本目標,所以,培養和提升學生在舞臺上的表現力,也是其聲腔教學中的一個關鍵點。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將舞臺演出、排練現場和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形體表演、身段、唱腔、道白等能力全面提升。此外,教師還需要深入到學生的演出和排練現場,及時發現學生在表演上存在的問題,以這些問題為基礎,展開突擊性的教學,從而有效的縮短課堂教學同演出排練之間存在的差異,提升學生的舞臺表現能力。
在花鼓戲聲腔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提升學生演唱和表演能力的外在影響因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才是影響其本身演唱素質和表演能力發展情況的內在因素。因此,要想有效的提升聲腔教學的教學水平和質量,就需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在教學過程中雙方不斷的交流溝通和協調,從而形成一套符合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和學生個性發展要求的聲腔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
總而言之,在對花鼓戲演唱者進行聲腔教學時,教師需要充分的尊重各種事物形態的客觀發展規律,充分發揮自身引導者和組織者的作用,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對學生的聲腔技巧和花鼓戲演唱水平進行有效的訓練和培養。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聲音給予充分的保護,還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的培養,從而為其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
[1] 聶國紅.淺談邵陽花鼓戲的聲腔藝術[J].中國音樂,2015,03:130-133.
[2] 何益民.花鼓戲人才培養模式在民族聲樂教學中的運用[J].藝海,2010,10:72-73.
[3] 章蔓麗.包山花鼓戲與其他花鼓戲藝術形態的比較鑒別[J].藝術教育,2014,06:52-53.
[4] 向章元.湖南花鼓戲唱腔技法訓練探析[J].民族音樂,2013,02:34-35.
張宏偉(1979-),安徽淮北人,淮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歌劇、音樂劇表演與聲樂教學
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淮北花鼓戲傳承中的本土語言研究》階段研究成果(2014SK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