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頡(廣西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柳州 545616)
?
對我國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現狀中幾個問題的調查與思考
趙子頡
(廣西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廣西柳州545616)
【摘要】我國教育界面臨的首要任務是提升國民素質,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同步建設,音樂,因其對大學生素質培養的特殊作用,而成為高校需要加強的一項學科建設計劃。秉著首先培養人然后培養音樂人的態度,我對目前高效音樂教育的現狀進行了分析,發現高校音樂教育存在著學生雖然對音樂充滿了向往但整體音樂水平較差,師資力量不足且決策者對音樂的認識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功利性太強等問題,為此,筆者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整理歸納總結,并相應地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以求為音樂在高校真正起到育人教人的作用而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高校教育;音樂;現狀分析
我國的教育理念始終是身心合一,由儒孔提出的“禮樂射御書數”概括的教育的內容可知音樂自古以來為教育大家所重視,它可以起到開發智力、修身養性的作用,高校的公共音樂教育雖不能培養出專業的音樂人才,但足以讓學生具備最基本的音樂知識。但就目前情況來看,雖然各高校積極展開課程的設置工作,但其中存的紕漏也很多,對現存問題如何進行改革和優化,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現階段,高校的音樂教學工作并未形成一個完善的體系,不論是從課程的設置上還是師資力量方面都比較薄弱,因此,為了保證高校的音樂教育能起到教育界所預期的目標,整個教育體系都有待加強改革,我經過調查整理歸納后,作如下概括。
(一)教育目標方面的分析思考
審美意識具有強大的力量,主要體現在精神感召力上,一方面促使人們發現美感受美擁有美,另一方面,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它是學生綜合素質提升不可或缺的方法,在高校教育中,音樂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而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僅僅限于教材教學是大忌,教師應以提升學生對音樂的鑒賞力為目標而非單純地灌輸理論知識,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興趣,審美特征為立足點,切合實際地實施音樂教學,這是我國高校借以音樂教育提升學生綜合修養目標的核心點。
(二)內容與方法方面的分析與思考
教育目標能否實現的重要環節是對音樂課程的安排,選擇哪些內容進入高校在各大高校可謂討論得沸沸揚揚,但不管如何選擇,都應該把握住大學生已經具備一定文化修養和審美能力這一不爭事實,只是在音樂方面還有所欠缺,所以求知欲望是很旺盛的,應該“投其所好”。
1.理論知識不能忽略。我以為盡管教育是不能僅限于理論知識的灌輸,但就目前學生音樂知識薄弱這一特點,基礎知識課程的設置仍是重要的,一定的基礎知識是對學生鑒賞偉大音樂作品的指引,而不僅僅限于感官上的體會,在具體課程設計中,需要把基礎內容納入其中,如樂譜、識譜法、音樂體裁、音樂的和聲、伴奏、音色、音調等,還要貫徹關于音樂發展歷史方面的知識,對于重要時期重要類型的音樂的介紹中需穿插相關作品以加深學生的印象。
2.音樂形式不能單一。自古以來,我國先輩在音樂創作中做出的貢獻頗多,到現在,音樂的形式風格和內容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流行音樂是音樂發展史上的一大分支,但現在的大學生普遍追求流行音樂,對于其他形式的音樂則知之甚少,雖然此現象無可非議,但單一地偏向于某一類型,必將導致其他音樂形式的衰敗甚至消失,應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景象。
3.音樂視界不能閉塞。音樂不僅僅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每個民族的音樂文化都有其出彩的地方,或表達了人民的內心世界或再現了異域風情,高校音樂教育不光要使學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音樂使擴其視野,也要了解其他國家音樂的風格形式、發展歷史等內容,這樣學生在鑒賞音樂作品時才能夠有自己的想法。
4.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高校實現音樂教學的途徑,不要求手段方式統一,但需與教學目標相統一。首先教學方法應靈活多變,縱使滿腹經綸也不一定能感受到音樂的美,所以摒棄原來灌輸式教學很重要,在授講知識的同時要加入情景設計、提問等方式,并交叉滲透一些別的學科方面的知識,音樂不是脫離了社會能獨立發展的學科,如名曲《高山流水》可謂是音樂、繪畫、文學的完美結合。當然,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應用所學知識進行一定的音樂創作,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音樂的快樂。
(一)對老師提出的要求
對于音樂基礎不扎實的非音樂專業學生來說,教學其實是教師的音樂涵養的一定程度的滲透,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很深的音樂素養。首先應該有對音樂的熱愛,只有如此才能以極強的責任感在教學中努力鉆研;其次需要教師不單單具有充足的音樂知識的儲備和迥異的教育理念,更需要教師是品德高尚、行為規范的楷模,讓學生能從老師身上看到音樂對一個人素養的影響力,言傳身教;再次,音樂教師必然是能熟練掌握一類樂器的;最后,教師需要有自己的教育創新進取能力,積極鉆研學科的研究,在教學中自我學習。
(二)對高校提出的要求
由于長期以來,我國教育對非音樂專業學生的音樂教育的不重視,導致音樂教育師資力量的相對薄弱,所以,高效應該擴大師資力量的培訓與深造規模,建立考核制度、競爭體系等等,以期適應社會發展過程對音樂教育的需求。
1.合理考核教師教學成果。為此,高校應該從對學生音樂掌握水平的考察來考核教師的教學成果。為了不讓音樂教育單純地追求理論教授,具體的考察方法應該從多方面進行,如理論知識的鞏固、音樂審美意識的建立,更重要的是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由此建立的評估體制才是合理的,才能真正體現出老師的教學成果,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2.擴建軟硬件設備。高校的不斷擴招,音樂教師數量與硬件設備遠遠不能滿足實際教學需要,所以各高校應相應地擴大師資隊伍。再者,高校要加強度公共音樂教育的管理,領導的態度決定了老師工作的有序開展,注重使學生在音樂教育中真正有所收獲。
本文對目前我國的公共音樂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由于公共音樂教育之前并不被非音樂專業高校重視,目前的教育現狀表現為教學目標的不成熟、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和師資力量的薄弱等幾方面,我對此做了相關討論與分析并提出意見,以促進音樂教育在高校的有效展開。
參考文獻
[1]張靜.孔子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理念的兩個切合點-教育平等與終身教育[J].銅陵學院學教育雜志,2011,18(7):123-124.
[2]馮蘭芳.普通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的發展概況[J].人民音樂,2012,23(15):29-31.
[3]管建華.音樂的跨文化交流與多元文化音樂教育[J].中國音樂,2011,39(22):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