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華(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江西 撫州 344000)
?
江西贛東民歌研究——以宜黃民歌為例
任 華
(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江西 撫州 344000)
【摘要】宜黃民歌以其節奏明快、曲調活潑的音樂風格面為江西贛東民歌的代表。本文以贛東地區富于代表性的宜黃民歌為研究點,立足于民族音樂學的理論和方法,從宜黃藝術特征、審美特征等方面來研究和剖析宜黃民歌,試以微探江西贛東民歌。
【關鍵詞】贛東民歌;宜黃民歌;歌詞特點
宜黃縣位于江西東部,地處武夷山脈與雩山山脈向撫河平原過渡地帶。境內以低山丘陵為主。這里氣候溫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農業氣候條件優越,先民們世世代代以農為業,種糧為主,“婦女碎麻緝綹”,自供衣作,山里農民利用毛竹資源,建作坊造斗方紙。由于長期處于封閉型經濟狀態下,宜黃“邑無巨商豪富,無產之家甚多”,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歸、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宜黃素有“戲鄉”之稱。宜黃人民善歌能唱。在贛東曾流傳著這樣一句名諺“臨川才子金溪書,宜黃子弟樂安豬,崇仁官員家家有,東鄉蘿卜芋頭薯。明清期間,宜黃先后流行弋陽腔、青陽腔、海鹽腔等腔調和劇種。其中海鹽腔與當時流行的弋陽腔相結合,形成了宜黃古腔,受到譚綸和湯顯祖等人的精心培植,演員發展到了近千人,以演《臨川四夢》而聞名。“小園須著小宜伶,唱到玲瓏人犯聽”“弟子愛宜伶學‘二夢’”。在清代后期,源于甘肅省南部的西秦腔的一支傳入安徽省成為樅陽腔,經上饒傳入宜黃,其曲調包括嗩吶二犯與平板吹腔,后受西秦腔傳入宜黃的另一支亂彈腔的影響,調式上起了變化,再加之經過宜黃藝人將二胡改為主要伴奏,便形成了宜黃特有的腔,后人為區分宜黃古腔,叫新宜黃腔,也是現在京劇二黃的源頭。宜黃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宜黃人民堅定不移地跟著中國共產黨走上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宜黃特有的人文社會環境,給宜黃民歌提供了賴以生存的肥沃土壤,并使之茁壯成長,成為江西贛東民歌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民歌是人們在生產勞動、生活中為抒發情感而作的一種歌曲形式,因此它歌詞內容多為即興而作、隨意性強、內容豐富。人們根據自已情感不同,真實的宣泄自已的所思所想,有感嘆生活苦難的,如《我打長工實艱難》中“日頭日頭,快下山啰,我打長工也艱難啰,一日三餐糙米飯啰,一片蘿卜下三餐;有表達渴望愛情之意的,如《在卓望山上》“卓望山上松樹青喲,妹唱山歌訴心情啊,盼望情郎還不來喲,歌聲怎能送你心哦”;有為了提神增趣而進行猜謎對答的,如《什么彎來彎上天》中“什么彎來就彎上天啰,什么彎來就在水邊,什么彎來街上買,什么彎來在眼前,天弓彎來就彎上天啰,河船彎來就在水邊,菱角彎來街上買,眉毛彎來在眼前” ;有爭贏斗勝的,如《一支禾扛兩頭卻》,“一支禾扛兩頭卻,敲起禾扛來打歌哎,我的山歌千千萬,倷個山歌沒我多”(卻提指尖的意思,倷是你的意思)。宜黃民歌除即興而作,內容豐富外,在歌詞的創作上喜歡用“比”“興”的手法。“比”是比喻。如《上園韭菜下園蔥》,“上園個韭菜是下園個蔥,我看你個后生是想老婆”。“興”是興起,觸景生情,由一事物引發對另一事物的聯想。如《我打長工實艱難》中“日頭日頭,快下山啰,我打長工也艱難啰”。在宜黃民歌中,也有一些歌詞不是即興的編唱,它從詞到曲都比較固定,文學性較強,常以十唱、十繡、十勸、十送、十二月、四季、五更等多段歌詞,來演唱某一中心內容。歌詞多為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或八字句。
宜黃民歌的山歌屬矮腔山歌,多用五聲宮調式構成。在四樂句結構中,前兩樂句中的第一樂句旋律走向是由上而下,后兩樂句是的第一樂句旋律走向是至下而上,并且是前樂句的稍加發展,最后樂句與最前面的樂句大致相同,起統一全曲的作用。它的旋律多采用“5、6、1”或“1、2、3”兩組音構成,音域不寬,級進音程,多是在這三個音間住返回旋歌唱,一字一音,曲調優美。山歌的節奏并不十分規整,常用八六拍或八五拍交替使用。宜黃民歌小調多由徽、羽兩種五聲調式構成,音域不寬,多級進、節奏平穩,和大部分南方小調一樣,基本結構為“起、承、轉、合”。 旋律平穩、給人以訴說之感。并且有些旋律是吸收外來曲調而作。如《送鞋給郎穿》、《小妹住在大路邊》曲調采用江南名曲《茉莉花》曲調,《春天里來喜洋洋》、《五更里》采用孟姜女調。
宜黃民歌音域不寬,多采用真聲演唱,演唱形式分為獨唱、對唱、合唱等,其中最有特點的屬男女對唱。如宜黃山歌中的禾扛歌,演唱者分為男女兩邊,男唱女和,并手拿禾杠和柴刀,以有律動的節奏相互敲打做為伴奏,歌聲和著敲擊聲,使氣氛非常熱烈。后來這種形式被人做進一步的發展,利用柴刀的正面、反面、刀把、及刀把與刀管口結合處并結合不同的力度敲擊禾扛的不同地方形成了不同的音色來伴唱,及禾扛從原有的持于手上變成了或扛肩或插地等各種姿勢的動作。加之在演唱、動作時配以不同隊形,此種載歌載舞形式很快受到當群眾的喜愛。《在卓望山上》便是其中最受歡迎的一首禾扛歌,被廣泛的流傳。另外宜黃山歌中還有鎖歌和交戀都采用男女對唱。鎖歌又稱八打八開,內容多為猜謎,借以豐富知識。交戀,以談情說愛為主,男子在前句挑逗性引出,女子接上回答。由于它多在空曠寂靜的山谷這種環境中演唱,因此,在唱時又夾雜喊的因素。
宜黃民歌絢麗多姿,豐富多彩。它是一代一代宜黃人民共同創作并不斷改善的口頭文化遺產。它像一片鏡子,從不同角度折射出當地人的真實風貌,從某種意義上講,宜黃民歌是當地人民情感的血脈,不僅真切的記錄了當地人的痛苦與歡樂,也寄托了一種文化情思,涵蓋了當地人的靈魂,不僅如此,從宜黃民歌的研究中也反映了江西贛東民歌的所有特征,它是江西民歌研究的重要部分,對江西民歌研究具有重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周玉波.明代民歌研究[M].鳳凰出版社,2005年版.
[2]江明惇.漢族民歌概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年版.
[3]王耀華. 民族音樂論集[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黃玉英.江西客家民歌研究[M].中國文聯,2006年版.
[5]廖夏林.紅土地上的江西民歌[M].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作者簡介:任華(1979.09—),女,漢族,浙江淳安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