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筱筱
(山東大學(威海)藝術學院,山東 威海 264209)
淺析吳靜寅副教授聲樂教學觀
王筱筱
(山東大學(威海)藝術學院,山東 威海 264209)
聲樂被稱為“看不見、摸不著”的藝術,因而聲樂老師的教學觀是至關重要的,聲樂老師的引導直接關系到聲樂的教與學。吳靜寅副教授在山東大學(威海)藝術學院任教十余年來,在自己多年演唱與實踐的經驗基礎上,廣學深究聲樂藝術,培養出了一批批優秀的聲樂藝術人才。
吳靜寅;聲樂;教學觀
吳靜寅(1964.12-),男高音歌唱家,博士。山東大學(威海)藝術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國際聲樂歌劇研究協會專家成員。
(一)正確引導,科學范唱,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聲音觀念
吳教授常說:“合格的聲樂教師要有一副‘好耳朵’”。學生學習聲樂的過程就是逐步建立正確的聲音概念的過程,這個過程的進行要靠教師敏銳的聽覺和準確的辨別力。如果教師不能給予正確的引導,學生很容易走彎路。很多美聲唱法的學生歌唱時往往向后做寬厚的聲音,聽起來非常沉悶缺乏音色,這顯然就是聲音概念上的誤區,聲音靠前還是靠后是相對的。聲音太白要用哈欠的感覺吸著唱,這樣聲音聽起來相對靠后;反之,聲音太悶(除去音色的因素),要將聲音往前貼使其干凈明亮。無論前后,唱歌時喉嚨都是放松的,而不應一味追求寬厚的聲音造成舌頭與喉嚨的緊張。
科學的范唱也是聲樂教學的一種形式,它是學生了解歌唱并樹立正確聲音觀念的最直觀的方式。教師在教學中正確的范唱,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歌唱積極性,更能充分喚醒學生的聽覺和思維,有助于學生科學發聲,最終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目標。
(二)因材施教,揚長避短,培養學生的個性
每個學生的嗓音條件不同,教師不能以個人的喜好將每個學生都教成一樣的聲音。這樣不但會造成學生聲音觀念上的錯誤,更會對學生的嗓子造成嚴重的損害。優秀的教師應帶領學生經過規范的歌唱技術訓練,使其找到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美好自然的聲音狀態。其次,學生的個性千差萬別、能力長短不一,教師的教學模式要因人而異。比如,對于聲音漂亮靈巧、悟性又高的學生,吳教授常常注重跳音方面的訓練來增強其聲帶的靈活性;而對于有著極好的樂感、歌唱欲望和舞臺表現力,但聲音條件一般的學生,吳教授除了加強他的基本功訓練外,還在聲音連貫的基礎上,讓其演唱表現力豐富的曲目,以充分發揮其潛質。
(三)以思帶情,以情帶聲,注重舞臺實踐
“以思帶情,以情帶聲”,顧名思義,歌唱要用思想帶動情感,用情感帶動聲音。很多學生歌唱就像是算數一樣,一板一眼,規規矩矩,聲音雖有,但過于死板,毫無感情內容。問他想什么呢,不是在考慮“位置”就是在擔心“氣息”,這不叫歌唱,歌唱的目的是抒發情感。像這類學生,吳教授常常要求“思想走在聲音的前面”、“在歌唱之前要考慮清楚自己唱的是什么,要表達的是什么”,有了思想就會慢慢調動感情,如此唱出來的聲音往往更好,歌曲也會感人。
聲樂這門藝術最終以舞臺的形式展現,學習成果如何,臺上幾分鐘就可見分曉。這幾分鐘不僅僅考察聲樂演唱水平,更是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檢驗。心理素質好的學生,常常超常發揮,而心理素質較差的,即使平時用了他人幾倍的努力也并不一定會正常發揮。吳教授非常注重學生舞臺心理素質的培養,他會定期舉辦師生音樂會并組織學生外出參加比賽,讓學生在一次次的舞臺實踐中增強心理素質、提升舞臺表現力、磨練聲樂演唱技術。
(四)寬容對待學生,嚴格對待演唱中出現的問題
健康穩定的心理狀態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投入聲樂學習。這種心態的培養,關鍵在于教師。如果聲樂教師經常因為學生演唱達不到要求而對其進行訓斥,時間一長,唱歌會變成他的一種負擔。學生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比較頑固、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如“下巴緊”、“聲音白”等,這時教師需要對學生多一點耐心,指出問題所在并引導學生慢慢將其改正。切忌使用過分的詞句,使學生形成一唱歌就緊張的消極歌唱狀態。
(一)了解自己,正確定位,勤學苦練,切忌急于求成
學習聲樂要有自信,但切忌盲目追求不適合自己的聲音。有的學生通過模仿歌唱家來學習聲樂,這種方法并不是完全可取的。倘若學生的嗓音條件和這位歌唱家完全不同,長期的模仿學習必然會對學生的嗓子產生嚴重的影響,在教師的引導下對自己正確定位是很有必要的。
聲樂學習除了老師的正確引導外,勤學苦練是必不可少的。不是有一位好老師或者有一副好嗓子就能成功,要想達到一定的程度必須要經過勤奮的練習。吳教授常常將《當代歌王帕瓦羅蒂》一書的回憶錄中說到的話作為啟發學生的例子:“整整6個月的時間,每天都是做練聲和母音練習。這種訓練使我下巴放松、增加音量、并能自然的發出清晰的聲音。我就這么日復一日的練哪……沒完沒了地重復a、e、i、o、u……不但不覺得枯燥反而從中尋到了樂趣”,這席話應對每個學習者有所啟發。
(二)重視文學修養
文學修養是歌唱修養的基礎。提高文學修養最重要的途徑是多讀書,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文學在聲樂學習中最直接的體現是歌詞,歌詞是文學的一種形式甚至某些歌詞就是詩歌。歌唱者如果不能理解歌詞內容,那么歌唱必然不會成功。所以,吳教授要求學生在學習新歌時,先研究歌詞,找出主句和重音,梳理情感,用心做好這些工作,演唱作品時,就會有所不同。
吳靜寅副教授在山東大學(威海)藝術學院任教的十余年,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高層次藝術人才,他在聲樂界的耕耘以及他在聲樂教學上的觀念和追求都使我們獲益匪淺。
[1] 吳靜寅.淺談聲樂教與學[J].黃河之聲,2008,11.
[2] 李晉瑋,李晉瑗.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北京:華樂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