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妮妮
山西警察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1
“微時代”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范妮妮
山西警察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1
“微時代”的來臨為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了沖擊,也為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創了新的局面。為了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改革,本文通過分析“微時代”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沖擊,主要闡釋了如何提升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提出了一些建議措施。
“微時代”;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微時代中,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憑借著快捷、靈活性、虛擬性與匿名性等特點,成了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并且微時代環境是一個較為寬松的環境,通過微信、微博等微技術平臺,能夠營造出一種“無身份”的環境、寬松的環境。
(一)對學生心理健康造成了沖擊
微技術具有便捷性和虛擬性特點,具有超載的信息量。公安院校的學生還沒有走出校園,與他人面對面的溝通與交流能力不強。在微時代中,大學生容易陷入自我約束弱化的境地,在面臨超載的信息時,往往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容易造成道德自律缺失,有些學生甚至每天瀏覽數千條微信、微博信息,有的甚至會患上“網絡孤獨癥”和“網絡成癮癥”,學生更加沉迷于虛擬世界中走不出來。當其走出校園,踏入社會之后,就會產生心理障礙和人格異常,出現社交恐懼癥。
(二)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輿論導向造成了沖擊
公安學校培養學生的目的是“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與普通高校相比,公安院校更重視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和輿論引導。但是目前,在微時代中,許多亞文化大行其道,信息所具有的大眾化特點,引發了信息發布的去中心化,形成了一場與主導價值之間爭奪信息主導權的輿權博弈。這種輿權博弈對主流輿論導向形成了一種干擾、抗衡的作用,個人化的輿權博弈匯合成了一支最為洶涌的力量。公安學院有些學生受其誘惑,盲目的追求新鮮、刺激的亞文化,缺少辨識能力,從而導致其思想、價值觀等遠離了主流價值軌道。
(三)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質造成了沖擊
微時代中,微技術的快速發展,學生能夠隨時隨地獲取各類信息。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運用的是自身的思想素質、文化素質以及道德素質,通過自身的信息優勢,對大學生進行教育。而微時代中,微技術的運用實現了對學生思想動態的及時跟蹤,并且大大地削弱了公安院校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者具備網絡篩選信息的素質能力。如果公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只注重過去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和道德素質的培養,那么會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與學生的思想產生嚴重的脫節,從而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四)對學生道德法律觀念造成了沖擊
公安院校的學生群體存在著非均衡性,而微技術能夠造成空間距離感的模糊消失,其具有的匿名性和虛擬性特點,使時間化為破碎、間斷的“永恒的當下”,使得“現實轉化為影像”,并且其碎片化、即時性等特點,使學生懶于思考,能夠消解學生的理性思維。另外,微時代中,網上充斥著大量虛假與不良的信息,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發布者,一些主流的法律與倫理道德觀念被弱化,加之缺乏嚴格的網絡監管機制,那些缺乏獨立思考、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學生容易產生非理性行為,從而對學生道德法律觀念造成了很大的沖擊。
(一)以校園官方微博為載體,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
公安院校的官方微博具有傳播的及時性、話語權的平等性以及便捷性互動等特點。在微時代中,公安院校的官方微博成了高校形象宣傳、校內外交流、師生之間互動的有效平臺,是學生喜愛的官方微博平臺。因此,為了充分發揮公安院校官方微博的輿論引導功能、教育指導功能等,公安院校要以校園官方微博為載體,堅持以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權,捕捉適合熱點,通過生動有趣的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忠誠意識、法律意識和道德意識等,加強學生“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教育,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話語權,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加強與學生交流,營造一個良好的溝通氛圍
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溝通氛圍,思想政治教育要樹立“微時代”意識,與時俱進,通過微博等形式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培養一支微博教師隊伍,使其具有較高思想政治理論水平、較強政治敏感性,才能實現用微博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溝通引導。因此公安院校應積極組織思想政治工作者集中進行培訓與學習,提升教師的政治素質與微技術應用素質,提高其微博自我建設能力。在大學生所關心和關注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上,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并運用有效的方法,以一個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態度,牢固樹立微時代觀念,及時對學生進行疏導,強化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質建設,提高教育效果。
(三)轉變思維、完善校園網絡輿情監控機制
微時代中,學生通過微博、微信等平臺能夠表達自身的情感和對問題的看法。而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滲透到公安院校學生的業余生活中,能夠真正深入學生的生活當中去了解其內心世界。因此,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通過微博、微信平臺主動融入到學生群體中,轉變思維方式,與學生之間建立起一種平等互信的關系,以一種朋友式的平等身份積極主動加入到學生的“朋友圈”中,從而真正了解學生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同時,要加強校園網絡輿情監控機制,建立一支網絡輿情監測隊伍,針對微平臺上的熱點和敏感問題,完善網絡輿情實時監控與分析研判機制,防止一些虛假不實的言論進一步擴散,建立并完善立體式、全方位快速干預機制,保障網絡輿情的正確引導。
(四)改變傳統教學形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公安院校要建立“微媒體教學平臺和教學資源中心”,充分利用微技術資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效性。如:在學習方法上,任課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構建微媒體學習平臺,根據學生普遍使用的微媒體技術特點,使學生獲得課程相關的資料、知識與最新資訊,適時“點擊”關注、收聽微媒體教育資源。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微平臺來構建“微課堂”,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可以以一種最直觀的形式,將微博、微信等優質微媒體資源呈現給學生。為了引導學生參與討論,教師可以利用微技術平臺及時發布熱點新聞和咨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辨明是非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暢所欲言。
[1]李華瓊.微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芻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5).
[2]李梅,孫麗娜.“微時代”中國大學生群體思想政治教育應對之策[J].河北學刊,2012(2).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