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皓麟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
談二胡蟒皮的選擇
朱皓麟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摘 要:二胡屬膜振動筒狀結構共鳴體的拉弦樂器,主要靠琴弓摩擦琴弦引起振動,由琴馬的傳導至琴皮,使皮膜和琴筒內空氣柱形成共振,從而形成二胡的整體聲響。因此,一張琴皮的好壞對二胡的音色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然而,大多數愛好者甚至專業演奏員對琴皮沒有理性客觀的認識,不能夠很據經驗選擇適合自己的琴皮。本文以蟒皮的選擇為視角進行探討,以此為更多二胡愛好者選琴提供更多的理性思考。
關鍵詞:二胡;琴皮;制作
二胡為我國傳統代表性樂器,最早發源在唐朝,為外來樂器,我國北方少數民族及胡族在演奏中經常使用,具有很廣的地域性,種類繁多。如今,隨著二胡演奏技巧的發展迅速,常規制作的二胡已經無法滿足專業二胡演奏需要。為追求更好的發聲效果,二胡的琴皮一直被人們視為改良的重點。用絲織品、塑料薄膜、小牛犢皮、豬肚、河豚皮等材料取代蛇皮對二胡進行的嘗試舉不勝數。后發現由于野生蟒皮的皮質具有經緯線狀的獨特結構,并具有較高的彈性和抗拉強度,以及低于其他皮膜的延伸率,不但彈性與柔韌性好,而且發音優美,覆蓋的音域也較寬,是所有嘗試的材料都所不具備的。所以,野生蟒皮就成為制作高檔二胡琴皮的首選材料。
近年來,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世界環保大潮的推進,對野生動物保護的呼吁越來越多。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的出臺對蟒皮的使用采取了相應的控制,在這種趨勢下,野生蟒皮的使用受到了進一步的限制,從而對二胡琴皮的使用造成了影響。所以,為保證二胡事業的健康發展,國家大力提倡發展人工養殖蟒蛇作為商業用途。
由于蟒蛇的生長環境特殊,對生存環境的溫度和氣候條件有著相當高的要求,因此,目前使用的琴皮主要以來源于越南、緬甸以及國內云南、江西、四川等地人工飼養的蟒皮為主。在外形上,飼養蟒與野生蟒相差無幾,但因為生長周期和生存環境的不同,飼養蟒在皮質上與野生蟒也有著不同的差異,飼養蟒飲食狀態充足生長環境好,體型較野生蟒更為肥大,蟒皮鱗格偏大顏色過渡不夠分明。野生蟒因為生存環境在野外,飲食不能夠得以保障,且經常處于運動狀態,表皮容易受傷,蟒皮鱗格偏小,但顏色偏深黑黃分明油性高。目前,市場普遍認為大鱗格偏少,本著物依稀為貴的消費理念,飼養蟒的琴皮更容易獲得消費者認可,所以飼養蟒皮鱗格在外觀品相上優于野生蟒皮。但飼養蟒缺乏野生蟒的生存環境和運動狀態,皮脂度過高皮質韌性不及野生蟒,所以,飼養蟒二胡成品的音質和使用壽命略遜于野生蟒。
目前,較常見的整條健康的好蟒皮長度大約在5米左右,根據蟒皮鱗格排列的規則,蟒皮通常頭和尾部鱗格較小,中間腰部鱗格較大,因為蟒蛇的進食狀態導致腰部致頭部的蟒皮經常被拉伸,纖維組織及彈性遭到破壞,皮較薄纖維強度稍遜所以腰部致頭部的蟒皮不能做二胡琴皮使用,所以,這類皮膜一般適用于中胡或大三弦等中低音樂器。
又如,尾部的蟒皮厚實纖維強度大,一般未遭受生理條件的破壞,在中高檔二胡的琴皮選用上,只能選從尾端肛門往頭部算起約1M內的蟒皮,每塊皮約13CM,只可取5-7張皮,有時為了外觀需要適應市場審美需求而躲避怪鱗選擇花紋美觀無怪鱗的地方進行裁剪,一張皮只能選出3-4張精品琴皮。但這樣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也間接促進了成品琴的成本增加。
再者,在可用的蟒皮中,蟒皮尾端致腰段鱗格大小呈V字狀由小變大。鱗格呈菱形呈現在成品二胡琴皮上時,菱形比例上下距離小于左右距離時,說明鱗格位置靠后,琴皮彈性較好。當菱形比例上下距離大于左右距離時,說明鱗格位置靠前。琴皮反應靈敏。一般菱形越矮纖維組織越強大,彈性越好生命力也就越長久。彈性好的蟒皮音色二胡味道濃郁反應靈敏。因此,在選擇二胡時對蟒皮鱗格的挑選應當做為一把二胡優劣的重要參考標準。
在實踐中發現,皮膜鱗片過大,一般皮膜較厚,震動阻力大。用于二胡時,內弦發音較好,但外弦發音遲鈍,特別是下把位高音音量小,音色悶暗。如果皮鱗太小,往往皮膜較單薄。這樣的皮膜用在二胡上,雖然外弦發音響亮,但缺乏二胡應有的醇厚圓潤的音色特點,相比之下鱗格適中的琴皮,振動頻率快,發音結實,豐富,靈敏。所以一塊最好的琴皮并不是鱗格大的琴皮,由此可見皮膜在位置選擇正確的前提下,外觀色澤鮮明油量、黃黑顏色清晰、富于光澤;鱗格大小適中均勻方正,厚薄適中的琴皮為做琴首選。鱗格數目通常在斜數11-14個之間。
另外,很多愛好者對蟒皮鱗格上的怪鱗有誤區,認為怪鱗會影響音色,盲目追求無怪鱗的琴皮,在品相和音色二選一的時候,更關注品相。這是不對的,很多野生的小花紋蟒皮怪鱗是相當多的,怪鱗不是決定二胡聲音好壞的因素。是蟒皮自然生長的結果,在二胡成品中僅僅是品相上的完美,與音色沒有直接關系,當然沒有怪鱗的琴皮品相較好再加上好的的音色,會使樂器更加完美,但同時好的品相也會增加成品琴的價格,所以在音色與品相選其一的時候,不要過于糾結品相,畢竟二胡是一種樂器,是以音色好壞來決定優劣的。
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當今二胡已是我國民族樂團的基礎力量,擁有著大批專業演奏人員和廣泛的群眾愛好者。并不斷以高雅藝術形象,一次次代表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出現在國際舞臺上。所以,其制作關鍵的部位——蟒皮的優劣對二胡的音色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至關重要。以上是筆者根據自己的選琴經驗做出的總結。希望能以此提供借鑒,對大家以后在二胡的選擇上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 任建一.六角形琴筒二胡形制的合理性和科學性[J].樂器,2006,10.
[2] 曉夢,黃顯海.人造蟒皮的市場前景[J].樂器,2002,12.
[3] 黃偉.用環保概念打造人造蟒皮二胡[J]樂器,2004,04.
[4] 孟建軍.李培俊.一生癡迷樂器改革[J].樂器,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