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寧
(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蘇 徐州 221000)
近三年中國兒童音樂劇研究綜述
劉雅寧
(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蘇 徐州 221000)
通過對我國近三年有關兒童音樂劇研究的文獻分析和研讀,在立足國內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兒童音樂劇的概念、兒童音樂劇的發展機遇和現狀進行了綜述,以及對兒童音樂劇的演出研究做出有益探索。
兒童音樂劇;綜述;幼兒音樂教育
作者通過中國知網期刊全文數據庫,對我國近三年間(2013-2015)有關兒童音樂劇研究的文章進行了搜索和研讀,共搜集到相關學術論文三十余篇。這其中,對于中國兒童音樂劇的發展歷程、國外音樂劇對中國兒童音樂劇的影響、中國兒童音樂劇的探索等等都進行了較詳細的論述。其中,錢思舒的《探索迪士尼音樂劇及其對中國兒童音樂劇的影響》,鄭璐璐的《〈愛麗絲漫游奇遇記>在中國的傳播和接受》闡述了國外兒童音樂劇對本國音樂劇的影響;李春榮的《論當今兒童劇的發展》,畢亞楠的《中國兒童歌舞劇之父——黎錦暉》概述了中國兒童音樂劇的發展史與現狀。李梅的《論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開展“音樂劇”教學的必要性》,金蕾的《兒童歌舞劇進校園的實踐與思考》,張玲玲的《兒童音樂劇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郭青的《略論小學音樂課與音樂劇的有效結合與實施策略》,吳曉霞的《淺議小學音樂教學中兒童音樂劇的應用》,余欣欣的《音樂劇教學在農村音樂課堂中的作用》等詳細闡述了兒童音樂劇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實踐運用。此外還有一部分文獻對近期上演的兒童音樂劇作出了梳理與回顧。
到目前為止,國內專門研究兒童音樂劇的相關專著還沒出現。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無法為我們提供較多的參考,但也讓大家有了更為廣闊的思考空間。
兒童音樂劇的前身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左右,作曲家黎錦暉針對兒童的心理特點,運用兒童的語言,集音樂、詩歌、舞蹈和游戲于一體,創造了“兒童歌舞劇”這一綜合藝術形式。這種寓教于樂的新型藝術形式,拓展了學校音樂教育新的內容和形式,深受少年兒童喜愛。但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的兒童音樂劇的發展經歷了一段空白時期,直至20世紀80年代,才重回人們的視線。《獅子王》英文原版兒童音樂劇于2006年在上海大劇院100多場的成功上演,對中國兒童音樂劇的發展產生重要意義。近些年來,我國原創兒童音樂劇也逐漸復蘇,部分學校也開設了兒童音樂劇專業,加快了我國兒童音樂劇的發展。
幼兒音樂教育主要分為二個層面的意思,一是音樂教育,二是通過音樂獲得的教育。在我國目前的幼兒音樂教育領域中,仍有一部分教育機構是在圍繞第一層意思開展教學,卻忽視了對幼兒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幼兒的情感體驗。而音樂教育在整個幼兒教育的體系中,對于幫助幼兒完整人格的建立與發展、直覺敏銳性的提高、肢體靈活性的鍛煉和思維敏捷性的促進有著出人意表的教育功能。幼兒階段是各種能力奠基和發展的重要時期,而音樂的特性必定給幼兒的生理、心理和思維成長起著積極的作用。音樂能力會直接影響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豐富幼兒的情感體會。
兒童音樂劇包含了聲樂、舞蹈、表演、美術、戲劇等眾多藝術元素,有效地學生的情感、社會、生活、文化、科學、自然相關聯,讓孩子們在快樂體驗音樂劇的同時,潛移默化地獲得審美能力與藝術素養的提高。
我國兒童音樂劇的發展時間并不是很長,但因其良好的藝術表現力以及孩子們的喜愛在我國快速的發展起來。但現如今我國從事音樂劇的專業人才十分有限,這就需要學校相關的藝術院校能夠培養更多的優秀的人才。
(一)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
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關系到本專業的教學內容是否可以與社會需求很好地銜接。兒童音樂劇專業所培養的是應用型的專業人才。人才培養方案應緊緊圍繞這一點進行設計,應針對于學生的自身水平,結合其專業特點,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在課程的設置方面除了要開設聲樂課、舞蹈課、舞臺表演課、臺詞課等專業必修課之外,還應按照開設文學賞析、劇本創編等相關的選修課程幫助學生拓闊專業視野。
(二)加強教學實踐的培訓
兒童音樂劇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最大限度地保障實踐課程比例。此外,在教學活動之余,還應以小組為單位多開展戲劇形式的表演,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舞臺表演能力。還可以開展豐富多樣的兒童音樂劇創編比賽來鼓勵學生進行原創音樂劇的創編。教師可以將這一環節納入到學期末的總成績中,即形成性評價與綜合性評價相結合,客觀全面地發現學生在各個方面的表現。
此外,學校還應建立一些實踐基地,如幼兒園、歌舞劇院等。一方面,讓學生們在實際教學或演出中更加清楚地審視自己的專業水平。另一方面,將兒童音樂劇這一形式更好地傳遞給社會,這對于在我國推動兒童音樂劇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三)提升教師的師資水平
在兒童音樂劇的教學培養環節,教師擔任著指引者的角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從學校層面說,應該加強人才培養和人才引進兩種方式并舉,一方面側重于教師團隊的建設,加強對年輕教師的業務能力、科研水平的培養。另一方面還要廣泛吸納和引進在兒童音樂劇方面能力突出的人才,著重培養那些熱愛兒童音樂劇教育事業,并且愿意為兒童音樂劇的發展和普及貢獻自己力量的教師。其次,從教師層面說,教師本人還需努力提高自身專業水平,掌握當前兒童音樂劇前沿的發展動態。
兒童音樂劇是一門綜合的藝術表現形式,通過藝術的情感體驗,對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符合現代的教育思想。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對于幼兒的藝術培養將占據整個教育活動的重要地位。當今,針對我國國情的兒童音樂劇還存有大量的研究空間,還有待我們更加深入、專業地研究。
[1]王忠.從兒童歌舞劇到歌劇的發展[J].山東藝術學院學報,2011(4).
[2]楊曉亮.對音樂劇本體的再認識與中國音樂劇人才培養的思考[J].黃河之聲,2015.
[3]錢思舒.探索迪士尼音樂劇及其對中國兒童音樂劇的影響[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10).
[4]李梅.論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開展“音樂劇”教學的必要性[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4,(5).
[5]金蕾.兒童歌舞劇進校園的時間與思考[J].教育評論,2014,(12).
劉雅寧(1986—),男,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為聲樂演唱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