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璐
(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山東 青州 262500)
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改革研究
王 璐
(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山東 青州 262500)
聲樂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藝術學科,在學前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和藝術涵養的提升都具有重要地位,學生在校期間對專業聲樂的掌握程度和實踐水平直接影響了其未來就業和從事幼兒教育的質量和效果。我國各學校在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和阻礙,因此,本文將采用總結對比以及文獻參考等方法,從理論、能力、綜合素質等多方面總結我國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現狀,探討聲樂教學的改革方法,預測以專業聲樂教學為代表的學前教育的發展方向,為未來的學前教育做出對策性分析,以求實現學前教育的高效化、科學化。
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幼兒教育
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興趣培養和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古語有云:“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學前教育中的專業聲樂教學的老師通過日常的交流和與幼兒之間的簡單交流,掌握學生的各自特征以及學習能力,因材施教選擇正確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基本素養,因此幼兒教師在學前教育中起著引導和發掘的作用,在學前教育老師正式投入工作前,接受科學系統的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則決定了入職后的工作質量。
(一)課堂教學模式單一
絕大多數的學前教育機構以及學校在專業聲樂教學過程中采取較為單一且傳統的集體授課模式,將所有學生不論基礎統一進行課程安排和專業聲樂訓練,一方面是授課形式十分單一,無法顧及到不同基礎、不同能力之間的學生對于聲樂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在授課內容上,當前的學前專業聲樂教學內容枯燥,以缺乏互動的“被動接受”和“強行灌輸”的形式對聲樂專業內容進行教學,課堂教學模式缺乏創新,造成對專業聲樂人才的培養浮于表面,質量低下,更缺乏時代性,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環境的普遍要求。
(二)學生素質良莠不齊
學前教育的教學開展大多偏向于高職院校或專業的幼兒教育相關機構,而這一結構組成往往造成專業人數眾多,但接受專業聲樂教學的學生基礎水平、專業能力以及接受程度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大部分的學生在接受學前教育培訓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接受的專業性教育復雜,而對于專業聲樂教學這一類專業素質要求較高、實踐要求較強的學科,往往會出現參差不齊的教學質量,集體授課形式下,專業聲樂的學習效果有好有壞、有快有慢,學生在走入社會正式入職以后,聲樂素養并沒有得到顯著的運用和提高。
(三)教學與實踐銜接不當
如同應試教育一樣,在學前教育的專業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單一引發了明顯的學生實踐能力不足等問題。過于注重專業理論的學習以及高難度的聲樂內容傳授,對于基礎性的聲樂能力強化以及實踐性的聲樂素質培養,則顯現出明顯的缺陷,高校在專業聲樂教學中,脫離社會市場需求,并極少提供有效的社會實踐場所,大多數從事學前教育的人員在完成了基本的課堂學習時長后,便投入實際工作當中,這一行為產生的現象,則是學前幼兒教育過程中,出現了諸多由于教師經驗不足或者缺乏基本的專業素養而造成的教學事故。
(一)改革傳統的知識構成
專業聲樂教學的改革歸根究底是要解決兩個基本問題,即教學過程教什么,以及怎么教的問題。專業聲樂教學內容的確定必須認識到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合格的基礎音樂教育教師,一方面,基礎音樂教育教師需要具備專業的聲樂知識和素養,另一方面,教育教師有別于演唱者和歌唱家,其技能接受的偏重更加偏向與知識傳授的技能傳播,而非自身專業能力的單一提升,即教師的培養需要在保證其本身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形成更為專業的教育習慣和正確的價值觀念。因此在學前教育的專業聲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強調聲樂技能技巧的掌握,還應該注重開發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傳道授業之能力,將生硬難懂的理論性和技巧性知識進行適當的減少,增加趣味性和實踐性,突出教學過程的“師范性”,讓學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時學會如何將所學知識充分運用到未來的求職教學過程中。
(二)改革專業聲樂教學模式
專業聲樂的教學方式上,需要改良傳統的集體授課模式,將“一對一”、“一對多”的創新教學模式落實到實際教學過程中,實現一個老師培養一個學生或一個老師培養多個能力水平相近的學生,這樣的教學模式能保證學生能夠在與之相近的思維環境下接受技能培養,老師則能夠根據學生的音樂水平以及接受水平和狀態及時靈活的調整教學內容和側重,并且及時的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激發學生對聲樂知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聲樂學習效果。
(三)培養、提高學生的聲樂教學綜合能力
學前教育的學生培養不僅有較高的專業素養要求,更重要的是綜合能力的平衡,專業聲樂教學過程中的綜合能力包括聲樂表演能力、聲樂演唱技巧,以及最為重要的幼兒聲樂教學能力,學前教育的老師應該將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培養作為教學的最終目標。專業的聲樂理論知識以及聲樂表演能力可以通過傳統課堂教學結合專業科學的訓練手段實現,這一階段,學前教育的專業聲樂課教學需要與音樂專業課程內容進行區分,即不僅是單純的培養學生唱歌的技能以及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授學生與幼兒教育更為貼近的聲樂教學態度和基本教學方法。除此之外,聲樂綜合能力的形成需要積極投身于幼兒教育的實踐過程中,提供適當和幼兒“實習教師”崗位,讓未畢業的學員在正式進入社會成為職業人之前,充分熟悉幼兒教育的環境,對工作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判斷,以防止在未來從事學前教育時因為工作環境生疏或工作績效不足而放棄相關職位,造成幼兒教育教學資源的極大浪費。
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是一門藝術性和實用性相結合的綜合性課程,教學改革的關鍵在于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使學生能夠在個人能力和專業素質上都能夠為社會所需要,因此,在學前教育的未來發展過程中,專業素養的提高是基礎,而綜合素質的提升則是關鍵,在綜合性人才地位日益凸顯的當今社會,學前教育的發展也必將會被逐漸重視,納入宏觀教育規劃的章程中,國家和社會將會進一步注重學前教育和基礎性教育的綜合性人才培養,將單一型人才向創新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方向轉變,更加立體化、多元化的實現學前教育的進步和發展。
[1]張春園.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改革初探[J].學理論,2014,(24).
[2]付聰,于艷.高師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改革[J].通俗歌曲,2013.
[3]李波.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改革的探索[J].文藝生活,2014,(1).
王璐(1982—),女,漢族,山東青州市人大學本科學歷,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兒童歌曲演唱和視唱練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