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瀟彥
(山東濱州學院,山東 濱州 256600)
基于考級下的古箏教學實踐探析
冀瀟彥
(山東濱州學院,山東 濱州 256600)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科學技術的不斷改革與創新,學校教育發展得到了質的飛躍。古箏考級學習作為古箏教學過程的重中之重,是一個必不可缺的關鍵環節,受到了眾多古箏教師與學生的重視和關注。然而,在古箏考級制度的影響下,古箏教學變得更加的應試化、程序化,教師在教學中缺乏創新,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質量和效率偏低。因此,為了保障古箏教學穩定持續的發展,教師要營造出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不能為了考級而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古箏基本功。本文將進一步對考級下的古箏教學實踐展開分析與探討。
考級;古箏教學;實踐
當前是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古箏教學發展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古箏作為我國最為古老的樂器之一,受到了眾多藝術愛好者的喜愛,要想促進我國古箏文化的弘揚與發展,使古箏藝術得到廣泛的普及,就必須加大古箏的教育力度,注重專業學生基本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先進的學習觀念,真正的熱愛上古箏這門藝術,而不是為了獲得考級合格證去努力學習。
(一)過于求成而忽視了學生的基本功
考級作為學生古箏學習過程中重要的評審方式,直接體現了學生的學習綜合能力,雖然考級制度讓古箏學習變得更加規范化,然而卻讓眾多專業教師忽視了學生基本功的培養[1]。古箏教師在實踐教學中一味的向學生灌輸各種古箏理論知識,反復訓練學生的彈奏技巧,就是為了促使學生能夠快速獲得對應的古箏登記證。單一的教學方式容易造成學生抵觸厭學的情緒,反而降低了實踐教學質量和效率,教師缺乏對學生古箏基本功的關注,導致一些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出現坐姿不正確、彈奏指法不規范以及缺乏演奏情感等問題。
(二)缺乏相互合作與交流
古箏專業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將自身作為課堂的主體,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和技能的傳教,這樣不利于學生之間共享進步,學生的自身體會和心得經驗無法及時在課堂上與他人進行交流分享,只能通過自身的總結不斷提升古箏演奏水平。教師未能夠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在集體古箏演奏中不僅僅要求學生個人具備扎實的演奏能力,還必須更加注重隊員之間的相互協調合作,這樣才能有效形成和諧的集體旋律,教師忽視了學生的集體意識,只關注到學生的個人考級學習問題。
(三)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在古箏實踐教學中,存在部分教師受到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他們只關注到古箏等級考試的教學考核科目,忽視了學生藝術表現形式的學習掌握,在教學過程中頻繁展開古箏演奏技術的訓練,只為了能夠幫助學生考過各個古箏等級。現代化的藝術演出形式不僅僅是單獨的樂器演奏,更加強調多元化的演奏節目內容,要想提高演出的藝術性,各個演奏人員除了要有過硬的演奏技巧,還必須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能夠相互之間懂得配合,充分發揮出具體的力量[2]。
(一)加強學生基本功訓練,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精神
古箏專業教師在實踐教學中,不能只關注到學生古箏等級考試內容,而要加強教學方法的創新,積極做出教學方案上優化和調整。教師要打破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弊端,引進先進的教學思想,正確引導學生注重自身基本功的練習,不要急于求成想在短時間內就通過各種等級考試,要幫助學生學會輕松對待等級考試帶來的壓力與負擔,真正的熱愛上古箏這門傳統藝術。此外,教師課堂教學中要不斷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激勵學生敢于表現自身的意見和想法,發散學生的學習思維,培養他們良好的創新能力。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想要提高自身的演奏能力,就必須和他人進行密切的交流,相互學習分享,在交流過程中找出自身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
(二)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綜合素質
興趣作為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古箏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要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營造出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嚴格按照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況和需求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活動[3]。例如在古箏學習中,學生都較為喜歡古箏的上下劃奏音效和琶音彈奏,那么教師就要在課堂上多演奏含有相關音效的曲目,先培養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鼓勵學生去嘗試演奏,在實踐中獲得成就感和喜悅感,這樣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還要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他們良好的合作精神,加強集體的配合演奏,從而不斷提升他們的演奏綜合能力。
(三)將游戲融入與古箏教學中
古箏教師要想增加課堂教學的樂趣,可以通過融入互動游戲的方式。在古箏實踐教學中,教師用以游戲的方式逐步將學生引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這樣有利于放松學生的學習心態,不再帶著等級考試的壓力與負擔進行學習。例如,教師在游戲活動中組織學生去分辨各個音階,通過一定獎勵的方式激勵學生踴躍嘗試,在競爭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從而有效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綜上所述,基于等級考試制度下,古箏專業教師要打破傳統應試教學的弊端,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要通過合理的教學方式,練好學生的古箏演奏基本功,充分掌握各種樂理知識,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學習需求,制定出科學的教學方案,不能夠一味追求考試級別,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1]陳曉芳,姚素蓉,汪麗紅.高師音樂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思考與探索[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1):75-78.
[2]張巨斌.在中西比較中建構中國音樂文化的理論體系——管建華《中西音樂文化比較的心路歷程》讀后[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4,(4):36-39.
[3]蔣莉.中國傳統文化對古箏藝術發展的影響[J].電影評介,2012,(02):142-145.
冀瀟彥(1980—),漢族,女,山東濱州人,碩士,講師,山東濱州學院,研究方向:藝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