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金梅 陳 凱
上海海事大學文理學院,上海 201306
?
淺析互聯網環境下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
葉金梅*陳 凱*
上海海事大學文理學院,上海 201306
隨著人民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企業對員工素質要求的日益嚴格,大學生正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困境,而互聯網的發展和完善,緩和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同時,大大提高了大學生的就業率,但網絡安全等一系列問題也造成了大學生就業的困擾。因此,本文淺析了互聯網的發展現狀以及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并提出一些建設性的建議。
互聯網;大學生;就業
當今世界,是一個信息全球化的世界,而互聯網的發展便是實現這一變化的重要紐帶。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順應時代發展趨勢提出“互聯網+”行動,打開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局面,積極引導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正是由于互聯網產業的發展需求與信息化的優勢,加上政府對于自主創業的支持與引導,對于推動大學生解決就業問題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于此同時,各高校面對當前的就業形勢,設立了具有針對性的大學生就業輔導課,鼓勵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當前,大學生利用互聯網進行就業的情況最為普遍。
(一)互聯網的普及化
1994年,隨著一條64K的國際專線接入國際互聯網,中國互聯網時代由此拉開序幕。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總數已提升至7.10億,也就是說,互聯網普及率已過半,其中以北上廣深的普及率最高,而我國也繼續成為世界上網民數量最多的國家,這充分說明了當今互聯網的發展已經勢不可擋,人民對于互聯網的依賴性也越來越高,尤其對于龐大的學生群體來說,網絡就像吃飯、睡覺那樣成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互聯網產業異軍突起
互聯網的產生與發展帶動了一大批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主的互聯網產業。互聯網企業針對企業自身發展需求,統計、分析內部數據以及外部數據,尋求企業所需的信息,從而達到提升企業發展以及拓展銷售路徑的目的,實現互聯網企業的優化和轉型。尤其是以購物為主的銷售平臺,更是將這種技術發揮到極致,這類電商平臺通常會根據客戶的消費需求與消費水平,推出一系列的產業鏈(如阿里巴巴衍生的支付寶),來帶動電商企業的發展進步。近年來,互聯網金融、智能家居、購物、求職招聘、房屋買賣等互聯網企業不斷涌現,對互聯網以及社會的發展進步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三)互聯網應用多樣化
在這個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人民消費需求激增的年代,互聯網的應用早已不再局限于電子郵件、通訊、網絡游戲等服務形式,而是逐步滲透到生活、醫療、教育、金融、交通、農業、政府行政等社會的方方面面。將群眾生活、工作、教育等有效的融合為一體,人們在充分享受時代發展帶來便利的成果的同時也使自身的生活更加娛樂化、多元化。在物聯網發展的過程中,其主體就是人,因此人的需求處處都指引著互聯網的發展方向,人的需求越多,互聯網產生的內容就越豐富。
(一)就業機會增多
互聯網在其發展過程中,一方面由于其發展勢頭過猛,容易出現人才短缺的問題。另一方面,人民在衣食住行、科教文衛等各方面的需求也拉動的互聯網企業的產生于發展。加之高校對于大學生計算機方面知識的培養,無疑都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和創業機會。尤其是一些技術型大學生一直都是緊缺型人才,如大數據搜集員與分析員、軟件開發工程師等,都是各大互聯網企業競相爭搶的對象。另外,互聯網企業線上線下的一些服務專員、銷售專員也是企業所必須的人員配置。除此之外,大學生在國家積極鼓勵等背景下可以根據自身能力與素質進行自主創業,實現自身的奮斗目標與價值。
(二)就業平臺更廣
時代的發展無疑為科技的進步與當代大學生的就業提供了更廣的平臺。在互聯網高度普及的條件下,大學生的就業模式打破了傳統的就業方式,通過直接進行網絡應聘的方式從以往人才市場集中應聘的背景中跳脫出來,解決了傳統應聘模式下人員耗費、信息傳遞不及時的弊端。更重要的是,企業與應聘雙方能直接通過互聯網這一平臺,進行相互的篩選,一方面,企業能直接在公司獲得應聘者的個人信息,另一方面,應聘者也能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完成簡歷的投遞與面試,大大提高了應聘效率,也使大學生擁有更多的就業選擇。
(三)就業態度更積極
正是因為有互聯網這一平臺,大學生能隨時隨地進行招聘信息的獲取與篩選,同時也能更主動地對比自身條件與愛好進行簡歷投遞工作。可以說,大學生無論是應聘信息的獲取與簡歷的投遞還是面試,都能利用網絡以及各種軟件獲得更高效的應聘,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應聘的積極性。縱觀近幾年的就業情況,大學生就業率從08年的70%提升至15年的90%以上,這就說明互聯網的發展為大學生的就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同時科技的發展也推動的大學生群體以更開放、更積極的態度去接納并且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為其自身的發展注入了新力量。
(四)就業環境更公平
互聯網的運用是當今世界不可逆轉的局面,企業或多或少都要依賴互聯網進行運營,即使是傳統型行業甚至是政府機關也不得不順應時代發展規律轉變其以往模式。而互聯網本身就具有統一性,群眾對于企業或者政府機關信息的發布具有平等的獲取機會,不存在時間或者空間上的差異。同時,政府對于互聯網以及創新企業的優惠政策也吸引一大批大學生創業者的青睞。因此,互聯網大環境下對于提升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公正、公平,優化大學生的就業環境,增強了大學生對自身的自信心其推動作用,為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一)招聘信息真假難辨
互聯網的便利性使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運用網絡平臺實現就業,但互聯網本身不具備鑒別網上招聘信息真假的能力,包括各大中介網站也可能發布一些不實的招聘信息,例如大學生通過中介網站找兼職,很多空殼公司打著媒體運營公司的旗號發布招聘兼職信息,以長短期提供兼職的名義騙取大學生的入會費,實則掛羊頭,賣狗肉。諸如此類的事情數見不鮮,但是網絡平臺依然不具備甄別其真假的能力,更沒有相應的破壞網絡安全懲治手段,使得大學生上當受騙,在不同程度上蒙受損失。
(二)個人信息泄露
大學生通過互聯網平臺應聘過程中對于招聘信息真偽的判斷存在不足,自我保護安全意識較弱,社會經驗匱乏,容易讓不法分子鉆空子,非法盜取個人私密信息,從而危害大學生及其家人、朋友的財產安全與生命安全。同時企業對于求職人員的個人信息保護意識與行為也有所缺失,對于求職人員身份信息的處置也沒有明確的公示,致使不法分子有機可乘。不可否認的是,互聯網的發展使得大學生就業更加便利與成功,但是其無法自動辨識網上的真假信息也為大學生就業、創業埋下了安全隱患。
(三)就業觀念扭曲
互聯網的發展催生了一大批網民,其中大學生就是其中的主力軍,加上當今各種社交軟件的流行與互聯網直播平臺的增加,出現不少所謂的“網絡紅人”,當然這里的網絡紅人指的是出賣自身肉體或者是做出格的事情博取眼球且收益頗豐的群眾。但是大學生喜歡跟風的特性使得一些學生的就業觀念扭曲,甚至不少大學生以成為“網紅”為豪,認為自己沒有做傷害別人的事情,同時還能帶來不錯的物質享受,形成錯誤的就業觀,這種扭曲的就業觀與道德觀實則破壞了社會風氣,產生不良的社會影響。
大學階段,學生的就業經驗還十分不足,就業意識還未成熟,仍然需要社會和教育工作者的正確引導以及網絡環境的優化,幫助其平穩步入職場的同時提升其職場能力,另外,大學生自身也應該逐步樹立風險防范意識避免就業過程中遇到不必要的麻煩。
(一)構建大學生就業平臺
當前就業平臺魚龍混雜,就業形勢多種多樣,大學生難以辨別就業信息的真偽,因此,建立一個屬于大學生自己的就業平臺就顯得尤為重要。企業應當嚴格填寫注冊信息之后方可發布就業信息,保證就業信息的真實可靠。同時應當建立企業信用考察制度,把信譽度高的企業設置在就業平臺最為明顯的窗口,方便學生篩選的同時提高了企業的美譽度,也有利于企業之間的良性競爭。
(二)促進高校對大學生的就業觀和網絡安全教育
大學生是受教育的主體,社會經驗不足,因此教育工作者有義務和責任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觀教育,灌輸正確的就業觀,積極主動的了解學生的就業意識與就業方向,并且對其進行悉心的就業指導。同時,也應加強對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教育,提升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對虛假信息的甄別能力與風險防范意識,從而能順利進入職場。
(三)提升就業技巧,強化就業能力
大學生是互聯網應用的主體,因此,應當充分利用互聯網的主體優勢,尋找網上已有的就業技巧,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在實際面試過程中發揮自身優勢,展現自己更專業的一面。也可以請教已經找到工作的同學與師兄師姐,咨詢其就業經驗以及就業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強化自身的就業能力,為今后自己的就業道路減少障礙。
[1]李莎.“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就業創業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5(11).
[2]程煜,李鵬.大學生就業創業與“互聯網+”[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5(07).
[3]金印,劉琦,榮天驕.“互聯網+”助推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思考[J].通訊世界,2016(04).
[4]饒先發,安桂煥,胡義鋒,劉姍姍,郭誠君,李洋.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業導師制”研究與探索[J].商,2015(46).
葉金梅(1993-),女,浙江紹興人,上海海事大學文理學院,2015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陳凱(1992-),男,山西太原人,上海海事大學文理學院,2016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