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倫
湖南省長沙市麓山國際實驗中學,湖南 長沙 410000
晁補之對蘇軾創作模式的繼承與拓展
曹 倫
湖南省長沙市麓山國際實驗中學,湖南 長沙 410000
晁補之一生勤于著述,是位頗有成績的作家、詩人兼學者。他的創作極大的受到蘇軾創作模式的影響,與蘇軾的創作風格非常接近,但他的作品并非是盲目的模仿,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深刻的創新,使詞抒情言志的作用更加突出。本文主要對晁補之對蘇軾創作模式的繼承與拓展進行分析。
晁補之;蘇軾;繼承拓展
晁補之與黃庭堅、秦觀、張耒并成為“蘇門四學士”,在詩詞上有著極大的造詣,他的詞豪爽清秀,與蘇軾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散文流暢、簡介,風格與柳宗元相似,晁補之的創作深受蘇軾的影響。
晁補之的作品有著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在當時詞風的影響下,晁補之繼承了平易簡潔、敘事明了、流暢自然的敘事模式,他文章的表達方式靈活多變,文章大氣磅礴、雄健渾厚,也有情致纏綿、低回婉轉的作品。晁補之的作品富于變化,有時候跌宕起伏,有時候清新明快,他的文章也用詞精巧,以氣取勝,晁補之的創作風格深受蘇軾的影響,雄健豪邁,他非常擅長于議論性溫航,深得蘇軾的真傳,也受到當時很多同仁的贊賞。晁補之的創作不僅重視文章形式,更加注重實用性,他認為,文學作品需要為現實和政治來服務,他的文章也強調實用價值與社會作用,不需采用過多的裝飾,要實用。
晁補之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他的創作極大的受到蘇軾創作模式的影響,與蘇軾的創作風格非常接近。蘇軾詞風以豪放詞為主,作為蘇軾的愛徒,晁補之常常將蘇軾的豪壯之情融于自己的作品中,這是他對蘇軾豪放詞風的一種繼承,如《洞仙歌·填盧仝詞》就是效法蘇軾的《哨遍》之隱括陶潛的《歸去來辭》的。但是如果從個性藝術、審美形態層面來分析,晁補之的創作并非簡單繼承了蘇軾的創作模式,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蘇軾詞多以傳達樂觀積極向上為主題,而晁補之的詞卻不然,大多是多愁善感、感慨哽咽之詞。晁補之在繼承蘇軾詞風基礎上進行了新的革新,其詞風突破了傳統,擴大了詞的題材,應用了新的表達手法,充分展示了詞人的情懷。
在晁補之走上仕途之路之前曾有過一段耕耘的經歷,做官之前的耕耘經歷無疑是艱辛的,后來他仕途不順,不得不還鄉,當初的田園生活則又成為了他一心想要奔赴的心靈凈土,回到故鄉后,他非常推崇陶淵明的歸鄉田園思想,他的作品中也著力描寫了美好的田園隱居生活。與陶淵明有所不同的是,美好的田園生活似乎并沒有消除晁補之內心中的惆悵之感,他懷念仕途生活,但被罷黜的羞恥感依然深藏在心底,因此,他描述的田園詞內涵也是非常復雜的。之所以出現該種差異,是由于陶淵明歸隱田園是出于自愿,追求安逸處世的生活,而晁補之則更多的是被迫而選擇歸隱的無奈,他對現實世界絕望不已,內心也非常的無奈,在他的詞中往往能感受到他與黑暗勢力的抗爭。如“買陂塘,旋載楊柳,依稀淮岸湘浦。東皋嘉雨新痕漲,沙嘴鷺來鷗聚。堪愛處,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無人獨舞。任翠幄張天,柔茵藉地,酒盡未能去。青綾被,莫憶金閨故步,儒冠曾把身識破。弓刀千騎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試覷,滿青鏡、星星鬢影今如許!功名浪語。便似得班超,封侯萬里,歸計恐遲幕。”——《豆葉黃》。在其中既可以看到作者生活的場景,也可以品讀到他復雜的心情。
此外,晁補之出生在一個非常有名的中原世家大族,但是到了他這一代,家族明顯的勢力大不如前,但憑借著有良好的家族氛圍和深厚的文化蘊含,晁氏家族文化底蘊并未受到影響。晁補之的作品中有大量描寫同族親情的詩文作品,他的親情詞真摯感人,離別詞沉郁敦厚,給后世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如“繡幕低低拂地垂。春風何事入羅幃。胡麻好種無人種,正是歸時君未歸。臨晚景,憶當時。愁心一動亂如絲。夕陽芳草本無恨,才子佳人空自悲。”——《鷓鴣天》
在詞風方面,晁補之繼承了蘇軾創作的精髓,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變革,由抒情轉變為紀實,與自己的真實生活更加貼近。晁補之對你蘇軾的詞風變革進行了革新,將他進入仕途生活一來的心路歷程與他整個人生歷程都寫入自己的詞中。早期仕途生活春風得意,他的作品具有豁達胸懷和豪邁的氣勢,后期仕途跌宕,罷官歸鄉,迫使他最終歸居田園,這時他的作品中則更多表現出人世間的冷暖自知和世態炎涼。而蘇軾詞風屬于豪放派,晁補之的詞則充滿悲愁苦悶、消沉頹廢的情緒,但他的作品并不只是表達悲哀自己的命運,也在他的政治遭遇中融合了楚辭的悲怨和杜詞的沉郁頓挫,這也是晁補之詞風最為獨特的地方。晁補之的詞在抒情方面上大多采取直抒胸臆的表達方法,很少會刻意的去追求含蓄委婉,比興的手法也極少應用,他將敘事和抒情、真實和想象有機的結合起來,大量使用典故,讓作品呈現出了不同的意象。此外,晁補之在藝術手法與藝術表達上,與蘇軾的詞有著呼應關系,晁補之的詞更加暢達,摒棄了傳統俚語的表達形式,讓詞更極具有“風雅”的韻味。
晁補之作為蘇軾的繼承人,他的作品并非是盲目的模仿,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深刻的創新,使詞抒情言志的作用更加突出,這都充分的體現了晁補之對蘇軾詞風的創新。
[1]劉春梅.晁補之的戀情詞[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S1).
[2]楊勝寬.宗騷與慕陶:蘇門學士之一晁補之論[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01).
[3]蔡顯良.“風度人品第一流”——南宋書法中的“以人論書”觀[J].書法賞評,2009(02).
[4]陳喜珍.寓意于物,造平淡于絢爛中——論蘇軾飲食題材作品的創作風格[J].名作欣賞,2012(05).
[5]張建偉.晁補之女性詞作的健康情調[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4(11).
I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