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伊晴
湖南省長沙市廣益實驗中學,湖南 長沙 410014
對“電子警察”取證問題的思考
李伊晴
湖南省長沙市廣益實驗中學,湖南 長沙 410014
“電子警察”就是利用先進技術手段取代警察對駕駛人、機動車、行人進行監測的一種設備,可以記錄機動車、行人和駕駛人的交通違法行為。在2004年我國頒布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確規定,“電子警察”中獲取的交通違法行為都可以用來取證與執法。本文主要針對“電子警察”取證問題進行分析。
“電子警察”;取證問題;思考
在社會的發展下,機動車數量越來越多,交通壓力逐年增大,“電子警察”的應用則有效的解決了機動車數量與交通秩序之間的矛盾。將“電子警察”應用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不僅有效改善了現有的道路環境,還延伸了道路交通管理空間和時間,有效降低了重大、特大交通事故的發生率,在保持交通暢通和人民生命財產上起著重要的作用。調查顯示電子證據有著高科技性、無形性和多樣性的特征,這也給網絡犯罪取證問題帶來了一系列的困難,如何解決“電子警察”的取證問題是法律界探討的重點問題。
(一)“電子警察”的概念
“電子警察”也被稱做電子眼,是智能交通違章監攝管理系統的俗稱,是通過對車輛檢測、光電成像、自動控制、網絡通信、計算機等多種技術,對機動車闖紅燈、逆行、超速、越線行駛、違例??康冗`章行為,實現全天候監視,捕捉車輛違章圖文信息,并根據違章信息進行事后處理,是一種新的交通管理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在網絡犯罪或者違章行為的進行過程中,通過計算機系統以及其他信息技術對整個過程進行記錄,以此來證明案件真實的信息數據。
(二)“電子警察”的特點
作為一種在新時代出現的借助于高科技而形成的一種證據形式,具有如下特征:首先是高科技性。這種取證形式是借助于新時代的高端科技以及信息技術而形成的一種方式,在證據生成以及取證的整個過程中,都是借助于計算機技術、信息存儲技術等多種現代技術完成的。其次是無形性。在網絡信息的生成過程中,一切信息都是通過計算機的數字化處理來完成的,最終都要轉化為二進制的機器語言,實際上就是一些編碼規則生成的二進制信息,相對于具體的物證而言,是一種無形信息。
(三)“電子警察”的合法性問題
利用“電子警察”進行取證可以有效維護正常的道路交通秩序,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率,將各類交通違法行為客觀公正的記錄下來,但是,由于“電子警察”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侵犯公民的隱私,因此,關于“電子警察”的立法,各個國家都非常的嚴格。如美國在安裝“電子警察”時,必須要由同級議會通過審查之后方可安裝,警察局要詳細為議會說明電子警察的安裝原因與安裝理由,議會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批準。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第七條詳細規定,對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需要進行全面的科學研究,使用先進的技術、設備與方法,可以說,目前各個國家對于“電子警察”的取證,已經予以了充分的認可。
“電子警察”的取證是說存儲于計算機系統中可以被法庭認可的可靠并且具有說服性的證據,并對這些證據進行確認、保護以及提取、歸檔的過程。由于是一種新型的取證方式,在取證的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取證活動沒有充足的法律依據
在我國,雖然在2012年的《刑事訴訟法》修正案中明確規定“電子數據”也為法定證據的一種,然而,到現在為止仍然沒有形成系統全面的體系來規范電子取證的整個活動。現有的相關部門的一些法律規定只是對取證的部分環節有所規范,然而在其他方面還是一片空白,比如說在對計算機現場進行勘查時,怎樣展開等等一系列問題需要法律作出明確的規定。
(二)在取證的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問題
電子證據具有無形性的特征也決定了它在破壞以及銷毀起來都比較容易而且迅速,最重要的是不會留下任何痕跡,這使得工作人員在取證時就會困難重重,而且很難保證證據的真實、準確性。
(三)專業技術水平不足以及專業人才欠缺
電子取證是一種新型的取證方式,取證人員需要具備多方面的學科知識,首先需要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以及相關的法律基礎知識,才能在紛繁復雜的信息中發現能夠客觀反映案件真實狀況的信息,而現在我國這方面的人員嚴重匱乏,在取證過程中也進度緩慢。同時計算機技術在不斷更新,專業人員的技術水平有一定的滯后性,在取證過程中進度緩慢,很難保證信息的真實、準確。
(一)首先要完善相關法律并規范取證流程
在新的刑事訴訟法修正過程中,對于電子證據取證方面在相關細則和司法解釋中要做出明確、專門、充足的規定,加強法律的保護作用,使“電子警察”的取證過程有充足的法律依據,與司法要求保持高度統一。另外對其取證過程的各個環節要做到詳細的規定,保證取證過程的規范、科學性。才能取得法庭認可的證據。
(二)提高取證人員的知識與技術水平,擴大取證主體范圍
在取證人員隊伍的構建中,要充分吸收具有較高網絡技術的人才,并定期對取證人員進行技術知識培訓,使之及時掌握最新的計算機以及信息技術。其次還要加強與其他國家相關人員的技術溝通與協作,多方面提高自身技術水平與業務能力。另外,為保證信息的真實、準確性,應該從根本上擴大取證主體范圍,嚴格的來說,司法工作者、信息技術專業人員和辯護律師都要有效地參與到其取證的整個過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獲取到的信息真實、客觀的反映案件的過程。
[1]馬路遙,李志華,王敏,楊振源.行人過馬路問題的執法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4(18).
[2]張靜.對交警部門“非現場執法”的法律思考[J].法制與經濟(下旬刊),2009(07).
[3]李瑞,王毅.從“電子警察”到“交通協管員貼罰單”——對交警行政執法若干問題的思考[J].江西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08(01).
[4]岳光輝,余沙沙.論“電子警察”執法中證據材料采集制度的完善——以高速公路上電子警察對超速行為取證為例[J].湖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8(04).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