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利
眉山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眉山 620000
日常生活活動中游戲對幼兒發展的作用
唐 利**
眉山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眉山 620000
“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這樣定義游戲對于幼兒的重要作用。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游戲,在成人眼里的隨意玩耍其實是幼兒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本文就日常生活活動中的游戲對加深幼兒對現實生活的認知、培養幼兒的情感意識、發展幼兒的動作技能和增強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等方面起到的作用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為幼兒的能力、個性以及社會性發展提供更多幫助。
日常生活;游戲;幼兒發展;作用
“游戲對于幼兒是重要的教育形式”,日常生活中,很多看似簡單、幼稚的游戲,其實蘊含著很多教育內容。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卻可以學習知識,還可以開發大腦,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還可以鍛煉動手能力,在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人對社會的認知能力在幼兒時期就進行了高速發展階段。這個時期,幼兒對社會的認知主要是通過游戲來完成的。
(一)培養幼兒的認識能力
模仿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游戲活動,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在無形中學習這些角色的日常行為、情感表達、道德認識等,從而促進自身習慣的養成。對于幼兒來說,模仿是無意識的行為,但是家長和教師可以通過孩子熱衷的模仿游戲幫助他們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和道德情感。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比較喜歡模仿身邊的大人,經常會玩“家家酒”的游戲,當孩子扮演媽媽、爸爸的角色時,會自覺帶入平時父母的行為和言談,囑咐扮演孩子的小朋友不要挑食、遵守紀律等。這些都是幼兒在游戲中了解現實生活、加深對各種社會角色的認識的過程。家長和教師可以把握這個機會,對幼兒進行相應的啟發,讓孩子明白自己擔任角色的特點,發展各方面的認識能力。
(二)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游戲本身就是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想象發展而來,因此對于開發幼兒的想象力有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幼兒在游戲中,不僅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某個角色,還可以根據這個角色組織豐富的游戲情節。比如,在“家家酒”游戲中,孩子們會把洋娃娃想象成自己的小寶寶,并由此延伸出給小寶寶做飯、穿衣服等游戲情節;在“課堂”游戲中,孩子把自己想象成老師,洋娃娃則是自己的學生,并將平時在幼兒園學到的知識或父母教自己的兒歌當做上課的教材,教給“學生們”;
(三)開發幼兒的思維能力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游戲具有開發幼兒思維能力的作用。以角色扮演類的游戲為例,前面所說的“家家酒”游戲中,扮演父母的孩子在面對如何給孩子做飯、穿衣服等游戲情節時,必然會面臨給孩子“做什么吃”和“怎么穿衣服”等問題,這時就需要認真的思考,從而維持這些游戲情節的順利進行。比如,平時自己的父母在做飯時,為了保持孩子的營養均衡,會盡量做到葷素搭配,這時扮演父母的孩子也會讓游戲的餐桌變得“有肉有菜”,并讓“孩子”在吃飯時“不要挑食”。而在穿衣服時,也會考慮到“天氣因素”給“孩子”穿不一樣的衣服。這樣在游戲中,孩子會為了進行更有趣的游戲而保持思維的活躍的狀態,不僅豐富了游戲內容,還自行開發了自身的思維能力。
情感體驗,是豐富幼兒情緒、使其形成健康的身心的重要因素,對幼兒的成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游戲是幼兒體驗情感、表達情感的重要途徑。
(一)豐富幼兒的情緒
在角色扮演類的游戲中,幼兒可以通過模仿角色在不同情況下的情緒變化,對喜、怒、哀、樂等情緒進行實際體驗,并從中學習如何表達情緒、控制情緒的方法。比如,在“家家酒”的游戲中,扮演媽媽的孩子會要求自己的寶寶不挑食,當寶寶表示不愿意吃青菜時,“媽媽”可以表現出生氣的樣子,并跟孩子講道理,只有不挑食才能長得高、長得壯,并學著平時父母的樣子鼓勵孩子多吃青菜,當孩子聽進了“媽媽”的話,愿意配合的時候,“媽媽”就會表現出高興的樣子。
(二)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游戲,雖然有一定的規則,但是本著自愿和趣味性的原則,完全可以根據孩子的需要進行情節和規則的調整,以使孩子能在沒有負擔和壓力的狀態下發揮自身的優勢,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游戲。比如,在“跳房子”游戲中,由于每個孩子自身的身體素質不同,可以設定不同的難度,孩子可以從最簡單的規則開始進行游戲。在游戲中,暫時沒能做好也沒關系,可以保持孩子沒能完成的難度,讓其反復練習直至完成,再挑戰新的難度。這樣可以在孩子心目中樹立“我能行”的積極想法,從而增強自信心,形成面對困難不退縮的個性。
(三)發展幼兒的美感
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是值得用心體會和感受的,這種美的體驗能豐富孩子情感、開發孩子的思維和想象,能讓孩子對生活充滿激情。而游戲能在無形中幫助幼兒形成美感體驗。比如,日常的涂涂畫畫,就能讓幼兒對各種顏色形成即定的認識,并在生活中尋找、運用這些顏色,從而形成幼兒的美感,并充分發揮其審美能力。
幼兒的全面成長離不開健康的體魄。在日常生活活動中,有相當一部分游戲是針對孩子的體能發展而形成的。比如,重在培養幼兒體能的“拔河”游戲、增強身體靈活性和躲閃能力的“老鷹捉小雞”游戲、強化動手能力“丟沙包”游戲等,幾乎涵蓋了身體各部分的鍛煉。
社交能力是人在社會中生存需要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對于幼兒而言,也是促進其健康的個性發展的重要因素。游戲是幼兒鍛煉社交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徑。在游戲中,幼兒可以通過集體活動形成“團隊意識”,在與小朋友的共同努力中擺脫“小皇帝”的自我中心的想法,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培養其社交能力,并促進其全面發展。
[1]劉玉麗.幼兒早期游戲問題與對策[J].文學教育(下),2014,08:152.
[2]張星.淺析游戲活動對幼兒發展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4,25:135.
[3]熊雷欣,盧清.民間游戲在幼兒精細動作發展與培養中的教育價值[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09:111-114.
B
A
** 作者簡介:唐利(1981-),女,漢族,四川瀘縣人,眉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