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瀅 李曜羽
天津師范大學,天津 300387
黨史文化的當代價值及其建設發展問題析論
李靖瀅 李曜羽
天津師范大學,天津 300387
黨史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與較高價值的意識形態,在現代社會文化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核心思想是堅持共產主義與集體主義。本文著重探討了黨史文化的當代價值,并對黨史文化建設發展的新途徑進行了深入探索,旨在加快我國黨史文化建設,推動我國黨史文化健康發展。
黨史文化;當代價值;建設;發展;途徑
我國黨組織的誕生與發展,是歷史演化的一個必然產物,其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黨史文化,成為中國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當前我國正處于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轉型的特殊時期,黨史文化建設發展迎來了嶄新的環境,為了良好應對這一新環境,采取切實有效的發展途徑,有必要明確黨史文化的當代價值。
(一)見證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
黨史文化是在中國共產黨長期發展過程中所逐步形成的,逐漸積淀下來的,與中國共產黨同生存、共發展,是對中國共產黨從誕生開始到逐步壯大的一個有力證明,對中國共產黨的發展起著無可替代的見證作用。黨史文化是中國人民對共同理想追求的一個直觀充分體現,學習、研究與發揚黨史文化,有利于提升我國國民文化素質、文化涵養,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政治認同感[1]。我國在長期的發展道路上,始終堅持創新推動發展原則,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始終遵循馬克思意識形態指導,逐漸壯大了中國共產黨隊伍,逐步提高了對執政規律的正確認識與把握,是推動中國共產黨與我國國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武器。
(二)發揮與體現馬克思主義價值
我國黨史文化以馬克思理論作為基礎和依據,在此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因而其蘊含著豐富的馬克思主義文化,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價值的一個應用和體現。它有利于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孕育、形成和發展。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與思想保證之下,我國黨史文化經歷了從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到當代以習近平主席為首的中國共產黨這樣的一個發展歷程,是9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的一個積淀和凝聚[2]。因此,弘揚黨史文化,豐富黨史文化內涵,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我國實際問題,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形成、發展和理論價值體現具有重要作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價值的發揮和體現具有重要作用。
(一)注重黨史研究人才培養與隊伍建設
通過上文表述我們已大致了解了黨史文化的當代價值,那么如何使黨史文化的當代價值得以充分的發揮和利用呢?這是值得共產黨員及全國人民共同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從馬克思主義的人本論分析,人作為社會一切實踐活動的主體,既是文化的創建者、發揚者,也是文化的傳承者和使用者。由此,我們應注重黨史文化研究所需專業人才、高端人才的培養與高強隊伍的建設[3]。黨史文化不僅蘊含了豐富的馬克思理論,而且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成長,其本身便值得我們學習。因此,我國應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大力開展黨史文化作品創作、黨史文化競賽等活動,各地方黨政機關鼓勵黨員積極學習黨史文化,傳播與弘揚黨史文化,引導黨員學會用現代先進思想來研究與分析黨史文化,學會從不同的、更為廣泛的角度對黨史文化進行解讀,從而提高研究人員的研究水平,打造一支高強的專業研究隊伍。
(二)提高黨史文化研究深度
在我國大力倡導黨政廉潔建設,黨史文化建設的背景下,關于黨史文化的研究變得越來越多,但就現有研究情況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來看,目前研究尚不夠深入與全面,研究方法、研究視角還缺乏新穎性與創新型。為了改善這一狀況,加快我國黨史文化建設,保障我國黨史文化健康發展,在研究方面還需要持續加大力度,提高研究深度。即黨史文化的建設和發展應以專業人才為依托,以深化研究為基礎,樹立先進、開放的思想與學術意識,不斷改變研究角度,創新研究方法,掌握新的方法論,積極拓展研究領域,擴大研究范圍,加強對黨史基本著作、普及讀物的研究,從全新的視角與內容對黨史文化進行研究,創新研究成果。
(三)構建立體化黨史文化宣傳教育平臺
黨史文化的建設、發展以及弘揚均離不開傳播,而宣傳教育作為黨史文化傳播的最直接有效手段,在信息技術時代背景下,應注重新型宣傳教育平臺的構建。只有借助現代化手段,依托于先進技術設備,黨史文化傳播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4]。參考以往黨史文化宣傳方式、傳播機制,結合當代媒體傳播特征,有著一定特殊性的黨史文化的傳播首先應擴大宣傳范圍,擴展教育平臺,在各地區內選擇一個適合的地點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構建立體化的黨史文化宣傳教育平臺,建設宣傳教育基站,形成黨史文化宣傳教育網絡,并根據各基站具體分布情況確立一個中心站,以中心站為核心,組織和實施黨史文化宣傳教育工作。
綜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國民經濟的不斷提升,我國必須要加強對黨史文化的重視,通過不斷研究、創新研究,充分挖掘黨史文化的當代價值,利用黨史文化的當代價值來推動黨史文化建設、發展。總之,黨史文化建設發展是一項長期性工程,需要不斷探索新的、科學有效的措施方法,以推動我國黨史文化更快、更好發展。
[1]王玉瑾.對黨史文化當代價值及其建設問題的思考[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04:113-116+124.
[2]張冠男.當代中國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問題的哲學思考[D].吉林大學,2012.
[3]吳恒.“兩型社會”視角下荊楚紅色文化的當代價值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4]于麗萍.中國傳統禮儀文化的當代價值及其實現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6.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