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英
云南師范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0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對社會主義本質論的再認識
孫海英
云南師范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0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開始全面深化改革,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這讓很多人開始質疑社會主義本質的問題。因此對社會主義本質論的再認識對于我國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遇到的質疑和挑戰有著重要作用。
社會主義本質;生產力;共同富裕
馬克思恩格斯雖然沒有明確描述社會主義的本質,但在《共產黨宣言》中對科學社會主義進行了一次比較系統的、全面的論述,認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①。鄧小平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第一次提出了社會主義本質理論。鄧小平的社會主義本質理論規定了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屬性和內在規定性,這是將社會主義社會區別于其他社會的根本標志。
在鄧小平看來,社會主義社會在制度方面必然是優于資本主義社會的,然而,在生產力發展方面與資本主義存在差距,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鄧小平繼承了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認為落后國家可以跨越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鄧小平在關注社會主義在跨越資本主義制度后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之外,鄧小平更關注的是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和發展,也就是生產力的發展。根據鄧小平的“黑貓白貓”論也可以看出,要使社會主義社會真正優于資本主義社會,在于社會主義既要繼承資本主義已有的發達的生產力,同時又要創造出比資本主義生產力更高的生產力,因此這就決定了社會主義的最主要任務是解放不同形式的生產力,并且大力發展社會的生產力。
(一)關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途徑——全面深化改革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改革的深入,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然而不難發現我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期。我國開始出現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產業結構不合理,創新能力不足,城鄉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社會矛盾增多等問題。這要求我國必須進行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生產力由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分散的小農經濟,發展到商品經濟、社會化大生產為主的生產力,從行政計劃下的生產力轉變為由市場決定的生產力。要繼續推行改革,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就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解放不同的生產力。由于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處于落后階段,并且發展夠到阻礙,所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種倒閉機制。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就必須要改變生產關系。在經濟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許多新政策,包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等,強調的就是政府放寬對企業的約束,促進不同類型的生產力共同發展,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
(二)關于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的原則——堅持公平正義
馬克思的正義理論,主要表現在《資本論》里,馬克思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分析為公平正義辯護。這對我國當前建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現實啟示。實現真正的公平正義,必須要消滅剝削、消滅階級、消除兩極分化。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產階級可以通過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權,享受到社會中絕大多數利益,反而,工人階級最為社會中的絕大多數,承擔了社會的大部分重負,卻在收入分配上遭到不公正對待,享有很少的利益。我們從馬克思的異化理論中,可以看到馬克思通過對異化勞動的剖析,揭露了資產階級社會中資本與勞動的不可調和的對立,私有財產的存在必然會導致異化勞動。同樣在社會主義社會要真正消滅剝削、消除異化勞動,就要揚棄私有財產,就是要堅持以公有制為基礎,堅持公平正義。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由于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先富帶動后富的政策,出現了各種機會不平等、結果不公平現象。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中,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且實行調節過高收入、擴大中等收入、提高較低收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是調節分配不公的重要手段。另外,政府運用好再分配的手段,通過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精準扶貧等方式來縮小我國的已經形成的貧富差距。
(三)關于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現在,我國正處于追求共同富裕的發展階段,鄧小平的社會主義本質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理論基礎。鄧小平認為,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在于共同富裕,這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在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則是實現共同富裕的一個重要目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不斷前進過程中,“小康社會”的要求變得更加具體、全面,并得到不斷地深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在這一新時期,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迫切愿望,為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在社會主義本質論指導下的偉大實踐,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宏偉目標,同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最終實現社會主義的本質論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全面的小康社會不僅僅是要求經濟發展,還要求民主健全、科教進步、文化繁榮、社會和諧,使得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總之,社會主義本質論是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公平正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基礎和根本原則。同時,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要求改革生產關系,即全面深化改革,要消除剝削、消滅兩極分化也就是要堅持公平正義的原則,最終實現共同富裕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兩者相輔相成。社會主義本質論與新時期要堅持的改革、原則和目標同樣是相互促進,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 注 釋 ]
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413.
[1]任士敏.《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論的新境界》[J].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1).
[2]馬文博.《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之社會主義本質論》[J].西江月,2013(7).
[3]趙亞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社會主義本質論》[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3).
[4]賀朝霞.《社會主義本質論與構建和諧社會》[J].求實,2008(5).
F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