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鵬睿 徐 艷 王 正
長春師范大學,吉林 長春 130032
關于我國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分析
辛鵬睿*徐 艷 王 正
長春師范大學,吉林 長春 13003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生態環境的有效發展,對改善國內當前的生態文明評價標準,進一步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正是在這種環境之下,國內相關研究人員深入研究并構建我國生態文明的評價指標體系,同時加強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的嚴格監管及預警,這對于之后有效建設生態文明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因此,深入探究我國生態文明相關評價指標,且根據相應的指標制定合理的評價體系,在當前我國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發展中非常有必要。
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
近年來,我國不斷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在此種背景之下,大力建設我國生態文明的評價指標系統,可較好地監測及預警生態文明的發展情況。從理論方面分析,生態文明的評價指標體系較好地體現出生態文明的內涵,而從實踐發展看,評價指標體系是有效促進政府部門構建生態文明的一個核心依據。對此,本文主要就我國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作如下分析,以期促進其可持續性發展。
近年來,根據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有序開展,其評價指標體系有了一定的完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作為生態文明體系構建的一個重要基礎,主要包含生態環境發展情況及建設2個發展目標。生態環境發展情況重點描述整個生態系統發展、資源重復使用以及生態環境質量等發展情況,而環境建設重點描述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其經濟系統可以較好地緩解自然生態系統發展中所承受的壓力,且使得構建自然生態系統所做出的相關努力充分表現出來,重點強調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對于我國生態環境所做出的回饋[1]。
(二)生態型物質文明
生態型物質文明屬于我國生態文明發展的一個物質基礎,在建設生態文明的過程中,物質文明也一樣重要,重點要求建設高質量、高水平物質文明,可將其分解成物質文明的生態化以及物質文明2個發展目標。物質文明主要指人類于大自然發展及求取生存中,所得到的總的物質成果,重點表現在隨著社會生產不斷進步,公眾物質生活水平有很大提升;而物質文明的生態化建設重點主要指物質財富快速生產、消費中耗費的資源、排放量少的部分廢棄物等,主要指消費及生產的生態化內容[2]。
(三)生態型政治文明
生態型政治文明屬于我國生態文明評價體系建設的一個制度基礎。群眾、政府以及企業作為整個社會系統當中的3類行為主體,互相作用機制在社會上形成較好的運行機制。而政治文明屬于整個社會機制在發展且積累形成,通常表現在公眾于一定社會形態當中,對于自由、民主、平等等方面所實現的程度,主要包含:國家相關的政治、法律以及民主制度等各方面。而生態型的政治文明重點是合理調整整個社會運行過程,在運行機制的大力推動下,對社會中的個體行為做相應的調整,以實現社會與社會、社會與公眾、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相處[3]。
(四)生態型精神文明
生態型精神文明作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認識基礎,精神文明重點表現在文化與思想上,不僅要追求傳統精神成果,還要進一步推動精神文明朝著生態化的方向轉型。
(一)選擇合適的構建方法
采用范圍法來構建整個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框架,且將關鍵部分做分類處理,之后各類做分層處理,以確定具體的發展目標。例如,在構建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域的過程中,可將建設的目標體系直接劃分成環境、經濟、體制、能源及文化等方面做相應評價,此種體系框架充分融合范圍法與目標法的構建方法。同時將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試點示范區域的評價指標體系劃分成制度、經濟、文化、環境等方面,之后再做出相應的評價,而國家林業局經大力推動生態文明的有效建設,且將各項指標體系劃分成文化、安全及經濟等方面做相關評價,3者都是在范圍框架的發展過程中,在各范圍內設置相關評價指標,所關注的區域主要集中于生態環境、經濟、文化以及制度等方面的評價。
(二)確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
我國生態文明評價指標系統構建及發展過程中,其指標體系的層次需簡明扼要,且國家生態文明的示范區域在構建相應的目標體系的過程中,可設置一個2級指標評價系統,以期推動我國生態文明進一步發展。而具體指標主要包括約束性、參考性2種類型,在我國生態文明示范區域建設目標體系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示范區評價指標體系的指標有約束性指標和參考性指標兩類,國家林業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主要指標體系的指標則均為參考性指標[4]。
現階段,關于國內生態文明的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漸漸深入,主要針對各種類型進行相應的評價,且地區評價主要采用不同的評價發展展開研究,最終得出相應的評價結果。并在此基礎之上,針對所評價地區的生態環境、資源、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等方面做相應研究,以便針對我國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出現的問題,制定相應的建設制度及機制,同時政府部門針對當前生態文明評價體系的構建需加強管理,但在管理期間還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部分研究人員經研究以后,明確指出國內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比較關注生態環境、社會經濟方面的問題,而針對生態文明在構建制度、文化追溯等方面的建設關注非常少。雖然我國生態文明所建設的體系當中,針對生態文明的培訓與體制機制在建設上有關指標,但是我國生態環境、經濟方面其指標數量關注非常少。
第二,針對當前評價的相關指標體系,主要以科研機構以及專家學者作為主導,政府部門也會積極參與,而部分地方政府因政策的激勵措施等各項因素,重點評定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建設示范區域,但是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由于缺乏群眾認知及參與度,群眾參與應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同時政府部門也需做出相應的指導。
第三,我國部分生態文明評價指標研究人員經提出相應的評價指標值,在確定指標的過程中,操作性非常差,且獲取值并不太準確等方面存在問題,在計算指標值的過程中,只能經不同地區之間進行對比,或是根據模糊的指標值進行確定,這種情況下,所產生的誤差非常大。現階段,國內文明評價指標體系還沒有充分考慮到礦產、土地等相關資源的關鍵
意義,盡管個別指標體系當中,已引入部分和國土資源有關文明評價標準,而在數量方面沒有進行全面、細致的評估與考慮。
綜上所述,本文經分析當前我國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發展框架,主要包括:生態環境、生態型物質文明、生態型政治文明、生態型精神文明等方面,深入探析我國生態文明評價指標系統特征,重點包含:確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選擇合適的構建方法等,以便進一步了解目前我國生態文明評價指標系統建設關鍵點。經對本文進行闡述,重點凸顯出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的有效構建在我國生態環境建設、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優勢,以制定較為科學、合理、有效的評價指標,這對于之后進一步推動我國生態文明評價工作的穩定、有序開展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1]袁廣達,俞雪芳,袁瑋等.企業生態文明建設能力財務評價指標的理論設計[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4,30(7):106-111.
[2]蔣秀蘭,賴鯤鵬,朱桃杏等.生態文明導向的建材企業物流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探討[J].物流技術,2013,32(12):38-41.
[3]牛桂敏,王會芝.生態文明視域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研究[J].理論學刊,2015,24(5):41-47.
[4]閆旭旭,劉璐,李之旭等.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生態文明建設評價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2(4):36-39.
辛鵬睿,男,長春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
F205;X
A